摘要: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掛籃懸澆施工已經(jīng)成為一項較為成熟的施工工藝。文章主要對懸澆段掛籃結構概況及施工工藝流程進行了分析與探究。通過對懸澆段掛籃施工工序的介紹,要求施工人員在施工中嚴格按照施工技術規(guī)范和設計要求進行施工,不斷總結經(jīng)驗,以便在以后的施工中更好地控制工程質量。
關鍵詞:懸澆段;掛籃施工;工藝流程;施工工序;掛籃結構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U445 文章編號:1009-2374(2015)05-0129-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0396
1 掛籃結構概況
1.1 主桁系
主桁承重系統(tǒng)采用雙拼40#b槽鋼焊接,用1㎝鋼板作為綴板焊成框架拼裝而成。2組主桁之間用10#角鋼焊成桁架片作平聯(lián),以保證結構的整體穩(wěn)定性。
1.2 橫梁系
橫梁系由前上橫梁、后錨梁、前下橫梁、后下橫梁及底??v梁等組成,前上橫梁由雙拼45#b工字鋼加工而成,前下橫梁及后下橫梁由雙拼36#b工字鋼加工而成,底??v梁采用28#工字鋼、后錨梁采用雙拼20#工字鋼上下另焊鋼板加工而成。前上橫梁、后錨梁固定在主桁架上,前下橫梁通過懸吊系吊于前上橫梁上,后下橫梁由雙頭螺桿錨在已形成梁段的底板上。前下橫梁和底橫梁共同承托底模及梁段的大部分鋼筋混凝土的重量。
1.3 底模平臺
底盤平臺由前后下橫梁、底縱梁、工作平臺等組成。前后下橫梁為雙拼36#b工字鋼;縱梁為14根28#工字鋼組成。在縱梁28#工字鋼上橫向鋪設10#槽鋼,間距30cm,在10#槽鋼上鋪設5mm厚鋼板形成底模平臺。
1.4 懸吊體系
作為掛籃的升降系統(tǒng),懸吊體系位于掛籃的前部,主要是對底模、內模、側模及工作平臺進行懸吊和升降,使其與懸臂梁段高度的變化相適應,主要是由吊桿、千斤頂、吊桿座及手拉葫蘆制作而成。運用Φ32精軋螺紋粗鋼筋制作吊桿和錨桿,前、后吊桿及后錨吊桿應與規(guī)范要求的材料相適應。在箱梁施工中,禁止各吊桿與電焊火花產(chǎn)生碰撞,前吊帶下端與底模平臺前橫梁進行栓接,上端對前上橫梁實施支撐,運用LQ30型機械千斤頂和扁擔梁在前上橫梁上實施設置,使其對高度進行調節(jié),將底模及工作平臺的升降得以實現(xiàn),另外懸吊系還能有效控制內模、側模的前移及升降。
2 懸澆段掛籃施工工藝流程
2.1 拼裝掛籃施工
當掛籃結構構件向施工場地內運入以后,應運用吊車向已澆筑梁段頂面吊設。在已經(jīng)完成澆筑的0#梁段頂面進行拼裝,在完成拼裝以后,對掛籃施加段荷載開展預壓,使掛籃產(chǎn)生的非彈性變形得以充分消除,在懸澆施工過程中,應在梁段施工拱度計算中將掛籃的彈性變形量歸納進來。
2.2 掛籃靜載試驗操作
在完成掛籃拼裝以后,開展荷載試驗,有效測定掛籃的實際承載能力和梁端荷載作用下的變形情況。在荷載試驗時,加載應和施工過程中最不利的掛籃受力的兩端荷載開展等效操作,對各級荷載作用下產(chǎn)生的最大荷載作用下和撓度掛籃控制桿件內力進行測定。
2.3 移動掛籃的施工操作
在每一梁段混凝土澆筑和預應力張拉完成之后,沿行走軌道向下一梁段位置移動掛籃開展施工,直到懸澆梁段施工完成即可。
2.4 拆除掛籃的施工操作
在箱梁懸澆梁段施工完成以后,對掛籃結構的拆除施工進行開展。拆除掛籃的順序主要包括箱內拱頂支架、側模系統(tǒng)、底模系統(tǒng)以及主桁架。在拆除過程中,吊帶系統(tǒng)和行走錨固系統(tǒng)會交叉操作,拆零將箱內拱頂支架取出,對側模和底模系統(tǒng)通過卷揚機開展整體吊放,主桁架的拆零時應先退至墩位附近再通過吊機進行施工。
2.5 懸臂灌注的施工操作
2.5.1 掛籃前移。在前一梁段施工完成之后,應解除并放松各吊點,使模板與梁體脫離,并解除梁上后錨點,開展錨固轉換,行走小車托力轉換至滑道上,通過受拉葫蘆拖拉主桁架,運用整個掛籃向下一梁段位置進行移動的方法實施操作。
2.5.2 調整和錨固掛籃。在掛籃就位以后,先將主桁梁上錨固向梁體錨筋上轉換,在梁體上將底籃后錨安裝實施轉換,通過測量儀器開展中線及高程的測量和定位,通過千斤頂調整標高,在檢查達到合格以后,開展全面錨固。
2.5.3 模板就位。模板安裝按下列順序進行:外模安裝→底腹板堵頭→(梁體底腹板鋼筋安裝、縱向預應力管道、豎向預應力筋等安裝完畢)→內側模板安裝→內頂模支架→內頂板安裝→頂板堵頭。
2.5.4 鋼筋、預應力安裝。所有進場鋼筋、鋼絞線、錨具等材料均須按規(guī)定抽檢合格方準使用。鋼筋綁扎按圖紙要求進行,波紋管安裝除插芯棒外,曲線段每50cm、直線段每1.0m設置一道定位U型鋼筋,定位后的管道軸線偏差要求不大于0.5cm。用大一號波紋管對波紋管接頭進行套接。接頭波紋管長度應保持在30cm,兩頭伸入15cm。切開接頭處波紋管,禁止有卷曲翹起的現(xiàn)象產(chǎn)生,避免穿鋼絞線時有鉤掛的問題出現(xiàn)。波紋管應具有良好的水密性,并在施工中注重保護問題,若出現(xiàn)燒傷現(xiàn)象,應運用膠帶進行及時纏包,避免有漏漿堵管問題產(chǎn)生,錨墊板與波紋管應控制在穩(wěn)固連接換臺,將接頭位置包纏分時,避免漏漿堵塞壓漿孔。
2.5.5 砼澆筑和振搗。砼采用水平分層兩側同時對稱的方式澆筑,由于預應力筋及預應力管道周圍鋼筋密集,盡量減少混凝土與鋼筋的碰撞,以免影響砼澆筑質量,振搗采用不同直徑的插入式振動捧(B30、B50、B80),其中頂板底板用B80、B50,腹板用B30、B50,水平分層宜控制在30cm左右,保證振搗質量。
砼在澆筑過程中,先澆筑底板及倒角,底板混凝土從兩端的溜槽溜入。澆筑量約2/3,剩余1/3從隔墻及腹板上口下料,分層澆筑,控制砼從腹板及橫隔墻下口翻入底板(適當減少坍落度;在底板與腹板倒角面加蓋模板;放慢澆筑速度)。
2.5.6 砼養(yǎng)護。砼澆筑完成后,頂板及底板均應收漿抹面,并在初凝后終凝前進行第二次收漿并拉毛,防止表面收縮裂紋的產(chǎn)生,根據(jù)氣候條件,最遲不超過12h即覆蓋或灑水養(yǎng)護,混凝土的灑水養(yǎng)護時間,一般為7天,每天灑水次數(shù)以能保持混凝土表面經(jīng)常處于濕潤為準,冬季施工時,當氣溫低于5℃時,則不得灑水養(yǎng)護,應采用覆蓋保溫養(yǎng)護方式。
2.5.7 預應力張拉施工。在混凝土強度和彈性模量都達到設計規(guī)定值、混凝土齡期不少于5天后即可開展混凝土張拉,按照從外向內、左右對稱開展張拉順序。張拉之前應校驗油泵、千斤頂及油壓表,并實施定期檢查,使設備處于良好工作狀態(tài)得到保障。壓力表精度不低于1.0級;應經(jīng)常維護張拉機具,開展定期檢查,在長期不使用張拉機具時,或拆除修理后應重新進行校驗,在正常使用時,通常會達到6個月以上或進行200次使用以后,都可開展重新校驗。
2.5.8 壓漿、封錨。預應力張拉完經(jīng)檢查合格后,前移掛籃。預應力筋張拉后24h以內將壓漿施工完成,使預應力筋體系在灌漿工序完成之后不會有銹跡產(chǎn)生,專門試驗灌漿材料的性能。試驗測試的內容主要包括初始流動度、流動度的延時變化與溫度敏感性、壓力導致的最大泌水梁、膨脹性能以及強度發(fā)展速度等。
3 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懸澆段掛籃施工工序的介紹,要求我們在施工中嚴格按照施工技術規(guī)范和設計要求進行施工,不斷總結經(jīng)驗,以便在以后的施工中更好地控制工程質量。
參考文獻
[1] 魏賢華.菱形掛籃設計與施工[J].橋梁建設,2005,(1).
[2] 杜曉波.珠江大橋施工掛籃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
作者簡介:白雅偉(1978-),男,河南鄭州人,河南高速公路發(fā)展有限責任公司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公路工程。
(責任編輯:蔣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