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蕊
【摘要】我國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直截了當?shù)卣f:“教育就是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良好的道德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毙W生正是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最佳時期,也是關鍵時期,在小學階段養(yǎng)成好習慣,會使他們受益終生。我校致力于對學生好習慣的培養(yǎng),著力抓好學生“知”與“行”的有機統(tǒng)一,使“行為”真正轉(zhuǎn)化為“習慣”。
【關鍵詞】好習慣;培養(yǎng);目標;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北小學好習慣的培養(yǎng)這一德育目標的確定,是從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區(qū)教育三個緯度,由分步實施到整體推進德育工作的重要舉措,形成了以學校教育為核心,以家庭教育為紐帶,以社區(qū)教育為依托,相互依存,互動互補,共同促進的德育教育體系。
一、學校教育
(一)好習慣總體目標
學校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為基本內(nèi)容??偨Y(jié)出了小學生必備的12種習慣,即:能自理、會節(jié)約、守紀律、懂禮貌、敬他人、會傾聽、好讀書、善質(zhì)疑、講誠信、能寬容、知感恩、擔責任。要求學生半年養(yǎng)成一種好習慣,六年養(yǎng)成12種好習慣,為學生步入中學、大學乃至走向社會奠定人生基礎。
(二)各班個性目標
各班要根據(jù)學??傮w目標制定出自己班的學期目標,即:從12種習慣中選出一種,并制定學期計劃。比如:三(1)班,確定了“能自理”的習慣培養(yǎng)。他們設計了這樣的實施計劃:(1)召開我能自理班隊會。主要內(nèi)容是,讓學生知道什么是自理,為什么要自理,學一學能自理的事例(偉人、科學家、名人或身邊的人)。(2)找一找我們哪些是能自理的事情。(如在家里、在學校、在社區(qū))(3)做一做。讓學生自己做自己能自理的事,自己寫下自理的日記錄,每周晨會時間交流。(4)召開我能自理展示會。(5)再去做一做,看誰自理能力最強,寫下自理日記錄。(6)活動開展。如:我是整理小能手,我是廚房小能手,我是購物小精靈等活動。(7)競技比賽,評出誰是最棒的。
學期末學校召開“好習慣培養(yǎng)”成果展示會,各班根據(jù)本班的培養(yǎng)目標,以說習慣、做習慣、演習慣等形式進行展示。
(三)儲蓄文明櫥柜
我校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習慣,特意在1-3層設置了儲蓄文明櫥柜,它也是好習慣培養(yǎng)的又一個途徑。這些櫥柜共分為四個版塊:(1)用過物品版塊,同學們用過的物品如果用不著了可以放在這,給他人提供方便;(2)圖書交流版塊,同學們看過的書可以拿過來與全體分享,同時為自己儲蓄雷鋒星;(3)撿拾物品版塊,雖然同學們送到這里的是他人的東西,但同時也為自己儲蓄拾金不昧、樂于助人的雷鋒星;(4)留言版塊,無論是送來的物品還是拿走的物品,都要從這里留言。通過物品交流和語言交流,使學生學會了感恩、學會了關愛和給予。
儲蓄文明柜的使用與九星評比聯(lián)系起來,學生捐物品與撿到物品都要為其在存折上蓋星,極大地鼓舞了學生的興趣。
(四)好習慣培養(yǎng)的管理機制
1.班級自我管理。
在好習慣培養(yǎng)中,以班為單位,全校各班全面實施自我管理。其核心思想是:“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時時有人管,處處有人管?!备靼嘀贫ā耙灰?guī)四制”。即:班規(guī),管理機制,監(jiān)督機制,反饋機制,激勵機制。好習慣培養(yǎng)的大展牌,各班特色展牌,也都有人管理。
2.學校實施層級管理,建立崗責對應的管理網(wǎng)絡。
由副校長任組長,由各樓層主任擔任副組長,組員由各班班主任擔任,再由班主任確定展牌的學生負責人,同時抓好計劃制定,組織實施,檢查指導,總結(jié)提高各環(huán)節(jié)。
3.檢查評比。
我校學生手里每人有一本儲蓄好習慣存折,學校將好習慣培養(yǎng)納入少先隊 “九星” (禮儀、自理、一休、白鴿、大雁、蜜蜂、諾貝爾、雷鋒、才藝)評比活動中,通過參加好習慣展牌的互動,由各班負責展牌的同學給同學們的存折上蓋星,每周五大隊部統(tǒng)計各班小星換大星的數(shù)目,比如學習星,五顆小星換一顆大星,再根據(jù)各班大星的數(shù)目評選出“好習慣先進班”。
4.活動開展。
認真落實學校《好習慣培養(yǎng)實施方案》,開展豐富多樣的少先隊活動及知識競賽、技能比武等社會實踐活動。如:“好習慣常識我知道”的知識競賽;舉行穿衣、洗衣、疊被、整理物品等的學會自理比賽;模擬生活場景進行尊敬他人、學會寬容、講究成信、承擔責任的情境訓練等等。
二、家庭教育
學校是好習慣培養(yǎng)的主陣地,家庭教育起著重要作用。日本教育家福澤渝吉說過:“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教師?!蔽倚i_辦家長學校4年來,取得了較大進步, “管理、師資、教材、活動、教研”成為我校辦好家長學校的五大支撐點。
家長學校教材分學段課和公共課教材兩部分,《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學段課教材將一千多名家長提出的教育困惑、難題加以匯總,參考多個專家、學者著作觀點,分道德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三個系列內(nèi)容,按低、中、高編寫而成。它是轉(zhuǎn)變家長家庭教育觀念,提高家教水平的重要媒介,是培養(yǎng)好習慣很實用的教材。
家校聯(lián)系卡,我校已連續(xù)使用4年,寄宿部每周一卡,普班每兩周一卡,聯(lián)系卡立足于從小事做起,憑借卡,使家長、學生、教師相互溝通,相互了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如:給父母盛飯、倒茶、拿拖鞋或洗一次腳,給父母洗襪子,自己整理房間,自己洗衣服等。學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好的習慣。
三、社區(qū)教育
與交警一大隊共建已有18年的歷史,小交警隊員每周六都要上崗值勤,指揮交通,幫老人、盲人過馬路,做衛(wèi)生,揀贓物等,學會關愛他人,奉獻社會,在社會實踐中得到鍛煉。全校師生普及交通安全知識,音樂教師編排了校操《小交警》,它把交通信號手勢指揮操融進里面,同學們樂做、愛做。到常記幸福功臣院、康復村、居民區(qū)等參加愛心行動?,F(xiàn)實社會是一個培養(yǎng)學生好習慣的大課堂。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