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芬
俄國文學泰斗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迸d趣是學習動力的源泉,是學生最好的教師。怎樣激起學生心智與情感的浪花,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本文擬對這一問題,作一膚淺的探討。
一、巧妙設計導語,引導學生進入學習佳境
在講《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篇課文時,筆者在課前3分鐘環(huán)節(jié)中播放歌曲《好漢歌》,強烈的節(jié)奏引導班上的一些男生隨著音樂唱起來。當筆者問學生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時,學生異口同聲地說是《好漢歌》。無論是歌名、歌詞還是旋律都表現了梁山好漢粗獷豪放、行俠仗義的英雄氣概。接著引導學生認識其中的一位英雄好漢——林沖。
通過播放與課文有關的歌曲,一下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從課間的閑談中轉移到課堂上來,同時也為授課奠定了激昂、悲壯的氛圍,很自然地把這節(jié)課學習的主要人物引出來,利于學生接下來的學習。
二、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
作為語文老師應該不失時機地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
在和學生一起賞析戴望舒的《雨巷》時,學生深深地被詩中幽靜的紫丁香、曲折延伸的小巷、飄飛纏綿的細雨、江南味十足的油紙傘和神秘的丁香似的姑娘等美好的意象所吸引。特別是那位像蒙著面紗的丁香姑娘,給學生提供了馳騁想象的空間。在學習這篇詩歌時,筆者抓
住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丁香姑娘這一人物形象,為學生設計了一個題目:“假如你是丁香姑娘的設計師,請結合詩歌,展開想象的翅膀,為你心目中的丁香姑娘設計一套服裝”。這個問題一提出來,課堂上一下子就活躍起來,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并且積極動筆,隨時記錄,形成文字。很多學生結合詩歌寫出自己心中的丁香姑娘。
學生宋超撰文:她身穿一件淡紫色旗袍,長長的秀發(fā)披在肩上隨風飄動,穿一雙淡紫色的高跟鞋,撐著一把淡粉色的油紙傘,漫步在悠長悠長的雨巷。
學生楊靜點評:宋超同學寫的總體來說很好。旗袍本身具有一種高貴感,再加上淡紫色,更為丁香姑娘蒙上了高貴典雅的色彩。“淡粉色的油紙傘”展現了丁香姑娘柔美的一面。“長長的秀發(fā)”展現出她的飄逸感。但也有缺點,不夠細致。光說“淡紫色旗袍”有點籠統(tǒng),可以適當的加上一點裝飾,如“淡紫色旗袍上繡著幾朵白色的丁香花”。我覺得這樣更能寫出丁香姑娘的淡雅的美。
學生紀道彩撰文:她身穿一件白色的旗袍,在旗袍的領口處繡著幾朵淡紫色的丁香花。頭發(fā)是松松的綰著,還有一縷頭發(fā)輕輕地拂在額頭上。穿一雙淡藍色的高跟鞋,撐著一把淡黃色的油紙傘,在傘上印有四五朵白色的丁香花。
學生宋曉藝點評:紀道彩同學筆下的丁香姑娘描寫得比較細致,如“領口處繡著幾朵淡紫色的丁香花”、“在傘上印有四五朵白色的丁香花”。同時選取的色彩比較符合詩歌中塑造的丁香姑娘的形象?!鞍咨贝砀哐?,“淡紫色”象征淡雅,“淡黃色”代表溫馨,“淡藍色”又有一種憂郁感。
這樣,讓學生唱主角,教師激疑尋趣,以“導”作“匙”,幫助學生敲開思考的窗戶,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動者,讓他們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真正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
三、借助教學收尾,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內容不同,結尾形式也應多種多樣。比如,學生的早戀問題是一個很敏感的話題。一旦教育方式不恰當,反而會起到負面作用。在進行單元學習總結時,筆者給學生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在“愛的生命的樂章”這一單元里,我們一起感傷羅密歐與朱麗葉堅貞的、生死相許的愛情;我們一起見證劉蘭芝和焦仲卿“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的愛情誓言;我們一起感傷于崔鶯鶯與張生“曉來誰染栓林醉?總是離人淚”的難以分離之情。他們的愛情讓人感動,也讓人為之垂淚。愛情是人間美好的感情之一:它神圣,神圣得要用一生去守侯;它純潔,純潔得要用心靈去面對;它脆弱,脆弱得要用雙手去呵護。“早戀”就是對它尊嚴的侵犯,我們還年輕,學業(yè)、事業(yè)、心理、倫理要求我們,愛情的尊嚴更要求我們:把握人生,珍重愛情,遠離早戀。
在這詩情畫意的語言中,學生既領略到語文獨特的美,也反省了自我的行為,一舉兩得。總之,豐富多彩的結尾,一定也會使學生難以忘懷。學生在期待下一課的同時,也會對語文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
四、采取多種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激活興趣
針對語文學科特點,教師可以多種形式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文學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激活學習興趣,不斷提升語文能力。如講完《唐詩宋詞》,可以舉行一個古詩文背誦比賽;學完《祝?!?、《竇娥冤》等,可以讓學生編寫課本劇,進行舞臺表演。這樣,可以顧及學生的實際能力和他們的愛好興趣,有利于學生展示自己的風采,在感受語文學習魅力的同時,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的規(guī)范性和準確性。
總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視教學中的具體情況而定。只有讓學生愛上語文學習,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時,他們才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語文課堂才能充滿生機和活力。
作者單位:山東
省膠州市第三中學(26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