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林婷 徐湘江 黃心怡 黃丹琪 劉陽明(長沙醫(yī)學院第一臨床學院 湖南 長沙 409 ;長沙醫(yī)學院形態(tài)試驗中心 湖南 長沙 409)
肝固有動脈分支變異一例
李倩1林婷1徐湘江1黃心怡1黃丹琪1劉陽明2
(1長沙醫(yī)學院第一臨床學院湖南長沙410219 ;2長沙醫(yī)學院形態(tài)試驗中心湖南長沙410219)
資助項目:長沙醫(yī)學院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chuàng)新性實驗計劃項目(長醫(yī)教[2013]08-43號) ;湖南省教育廳普通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湘教通[2011]093號;2013年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教高司函[2013]102號;
在實施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項目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例肝固有動脈分支變異伴膽囊動脈走行異常來源異常標本,鑒于肝固有動脈的多元性變異對臨床仍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為積累解剖學資料,現(xiàn)報告如下。
標本來源于標本庫,為一成年男性,經甲醛固定,解剖腹上區(qū),暴露肝門及其結構。采用非測量性觀察和用馬丁直尺(精度±0. 1mm)體質測量法綜合考察分析。
考察可見肝總動脈發(fā)出肝固有動脈,肝固有動脈發(fā)出肝左動脈和肝右動脈兩支優(yōu)勢動脈,肝右動脈行至肝總管左側緣發(fā)出膽囊動脈,膽囊動脈跨越膽囊三角上方;肝左動脈行至肝靜脈裂處入肝。此外,在肝固有動脈左側距離肝左、右動脈起點12. mm處還發(fā)出一支額外的肝動脈,或類似于肝中動脈型( 2%)[1]該動脈經肝左葉與尾狀葉間溝入肝。
對于肝固有動脈變異較為常見[2-3],早在1966年Michels通過對200例尸體標本的解剖把肝固有動脈變異情況分為十型[4],然而由于肝門解剖結構復雜性,一直以來肝動脈的變異對肝膽外科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有學者回顧性分析1000例肝動脈DSA資料,指出了變異型的肝固有動脈在肝內具有獨立的供血區(qū)。[5]這種獨立的供血區(qū)域的存在為臨床肝移植術中移植體的選取提供了方便。本例肝固有動脈變異與Michels型有不同之處,筆者認為本例解剖報告可為臨床肝膽外科及基礎解剖提供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1]楊佩峰,謝倫利,劉瓊瑤,等.肝動脈多發(fā)性變異考察意義[J].醫(yī)學美學美容雜志,2012,12 ( 12) :154.
[2]Chisuwa H. Hashikura Y. Mita A,et al. Living liver donation: preoprative assessment,anatomic considerations,and long term outcome[J]. Transplantion,2003,75( 10) :1670-1676.
[3]Covey AM,Brody LA,Maluccio MA,et a1. Variant hepatic arterial anatomy revisited: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performed in 600 patients [J]. Radiology,2002,224( 2) :542-547.
[4]Michels NA. Newer anatomy of the liver and its variant blood supply and collateral circulation[J]. Am. J Surg,1966,112( 3) :337.
[5]李家開,張金山.迷走肝動脈的DSA研究及臨床意義[J].臨床放射學雜志. 2002,21( 3) :230-235.
【中圖分類號】R57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 2015) 12-0266-01
作者簡介:李倩,女( 1995--),湖南婁底人,2012級本科臨床專業(yè)在讀生。通訊作者:劉陽名,男,湖南人,講師,從事臨床應用解剖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