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水文隊首次獨立完成海上物探任務
2014年12月1日,浙江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的工作人員帶著300km高質量單道地震剖面數(shù)據(jù)資料凱旋歸來,為長江三角洲海岸帶綜合地質調查與監(jiān)測(舟山群島新區(qū))項目2014年度海上工作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也標志著該隊海洋地質工作邁出了新的一步。
“長三角”項目是中國地質調查局實施的國家專項《海洋地質保障工程(729專項)》中基礎調查計劃的工作項目之一,工作時間為2012~2015年,也是浙江水文隊自浙江海洋經濟發(fā)展示范區(qū)建設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以來承擔的第一個海洋項目。浙江省地勘局和水文隊高度重視,希望通過實施該項目進一步提升涉海能力,樹立海洋地質工作品牌,實現(xiàn)浙江地質工作由陸域向陸海聯(lián)動轉型升級。
海上物探是海岸帶地質調查與評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長三角”項目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浙江水文隊擅長陸域與海域“兩棲”鉆探,但獨立開展海上物探工作尚屬首次。單道地震測量工作歷時24天,攻克了舟山海域淺層氣層多、物探設備不易穿透的難題,完成淺地層剖面測量245.1km,單道地震測量300km,獲得了清晰的基巖層位信息與準確的單道地震圖形數(shù)據(jù)。
目前,該項目已轉入室內物探資料處理和解譯工作,對獲取高分辨率海底淺部地層分布狀態(tài)、沉積結構及沉積物組成,查明海底基巖埋深和分布特征以及海底淺層氣分布、海底滑坡等海洋自然災害分布情況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國土資源報 2014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