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迪軒
1.品種選擇。選用紅皮高樁品種。
2.適期播種。選肥沃、疏松、水源充足的沙壤土,整地時每畝施腐熟有機肥5000千克、三元復合肥30千克,翻耕后平整細碎,畦寬1.2米,開好排水溝和灌水溝,再在床面撒上土雜肥整平。
地膜覆蓋洋蔥比露地栽培的宜晚播7天左右,一般長江流域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播種,越往南越遲,越往北越早。播種過早,苗期長,幼苗生長過大,越冬后易未熟抽薹;播種過遲,苗期短,幼苗過小,影響越冬后緩苗及最終產(chǎn)量。
每0.1畝苗床播400~500克種子。一般干籽撒播,苗床土壤黏重時也可催芽播種,方法是:先將種子浸于50℃溫水中,浸泡3~5小時,撈出在18~20℃下催芽,50%萌芽即可播種。播種時要撒得稀而均勻,播種后蓋土以不見種子為度,在上面薄蓋一層稻草或麥稈。注意澆水保濕和防治螻蛄。大部分幼苗出土后,揭除稻草等覆蓋物,再蓋一次土。
苗齊后保持土壤見干見濕。出苗前期防治立枯病,幼苗期防治霜霉病。播后7~8天即可齊苗,出苗后澆一次小水,15~20天后再澆一次,以促進幼苗生長,以后保持土壤濕潤,同時結(jié)合澆水每畝追施尿素15千克。苗高5厘米左右時間苗。及時除草。越冬前應控制肥水施用量,使幼苗生長不致過大,后期薄施肥水。及時摘掉已抽生的薹??捎?500微升∕升的乙烯利或1600微升∕升的抑芽丹在幼苗期或花芽分化后噴灑,減少早期抽薹率。育苗期一般掌握在50~55天。
3.及時定植。不宜連作,前茬以施肥較多的茄果類、瓜類、豆類蔬菜為好。前茬收獲后,及時深翻20~25厘米,每畝施入腐熟優(yōu)質(zhì)有機肥3000~5000千克,過磷酸鈣25~40千克,草木灰150千克,施肥后耙平整細,作高畦,畦寬1.2~1.5米。澆足底水后貼畦面蓋地膜。一般在11月中、下旬定植,最遲12月上旬進行定植,定植幼苗直徑不宜大于0.7厘米,定植深度2~3厘米。株行距(10~13)厘米×(15~18)厘米。定植時,用小竹插破地膜栽苗,用細土封死定植穴,澆定根水。
4.田間管理。定植后澆一次緩苗水,不宜追肥。土壤封凍前,選晴天中午澆凍水,3~5天后,在畦面上鋪蓋一層細碎的土雜肥或一層薄草。翌年開春解凍后及時揭草,返青后,澆一次返青水。并及時追施提苗肥,結(jié)合澆水每畝施硫酸銨或尿素15~20千克,或人糞尿2000~2500千克,或施磷酸二氫鉀20~25千克。發(fā)葉盛期以前,要控制澆水和追肥。發(fā)葉盛期,結(jié)合澆水每畝追施硫酸銨15~20千克。在鱗莖膨大前15天左右,不澆水施肥,進行蹲苗。鱗莖膨大期應增加澆水次數(shù),保持土壤濕潤。澆水最好在早晨進行。開始膨大期,每畝可施硫酸銨20~25千克,適量配合一些鉀肥。膨大盛期根據(jù)長勢適量追肥。及時摘除花薹,收獲前7~10天停止?jié)菜?/p>
5.適期收獲。當洋蔥葉子變黃,假莖變軟并開始倒伏,鱗莖不再膨大時選晴天及時收獲。收獲后,在田間晾曬3~4天,當葉子曬至7~8成干時,按蔥頭大小分別扎成把,置陰涼干燥處掛藏或垛藏。為防止抽薹,延長貯藏期,可用2500微升/升的抑芽丹水溶液,在洋蔥收獲前兩星期葉子尚未全部枯萎時噴到葉子上,可使貯藏期延至第二年3~4月,但處理過的鱗莖不能作為留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