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華
《語文課程標準》關(guān)于寫作教學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guān)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苯虒W中,我結(jié)合實際,設法引導學生積累相應的寫作素材,通過精讀博覽,發(fā)揮學生主體意識,加強片段訓練,提高寫作能力。
一、觀察體驗,積累素材,提高作文能力
留心處處皆學問,生活處處有語文。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增加感性認識,增加感性經(jīng)驗。
(一)用心去觀察大自然
大自然是神奇的、美麗的,它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它是色彩斑斕的萬花筒,它為我們提供了無窮無盡的寫作素材,教師應教會學生用手中的筆去描述美麗的大自然。
(二)積極參加體驗活動
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要緊密結(jié)合寫作的需要組織學生參加體驗活動。我經(jīng)常充分利用家鄉(xiāng)的現(xiàn)有資源,結(jié)合實際,組織學生開展參觀訪問和游覽活動:帶學生參觀紅軍紀念公園、客家先賢程旻的故居、南藥基地、平遠歷史博物館,游覽世界第一臥佛——南臺山、粵東名勝五指石風景區(qū)。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既受到傳統(tǒng)美德、愛國愛鄉(xiāng)的教育,也積累了寫作的素材。我因勢利導,組織學生在此基礎(chǔ)上指導他們作文。
二、精讀博覽,厚積薄發(fā),提高作文能力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lián)系。”閱讀是學生豐富寫作素材的重要途徑。
(一)課堂閱讀教學,達到善練
語文課本里每篇課文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名篇佳作,學生閱讀課文不僅可以訓練語文能力,還可以開闊視野,豐富知識,積累寫作素材。因此,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探究課文的寫法,還要引導學生探究“寫了什么”,感受和想象文本中蘊涵的人、事、物、景,從而受到思想的啟迪和美的陶冶。在此基礎(chǔ)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確定與課文相應的素材主題,進行寫作練習。
(二)課外閱讀活動,達到巧寫
課外閱讀一直被公認為積累寫作素材最有效的途徑。結(jié)合學生實際,我這樣指導學生課外閱讀:(1)必讀中外名著;(2)推薦好文章;(3)提倡訂報刊雜志。寫讀書筆記是學生的練筆過程、思維過程,也是學生生活素材積累、詞語積累的一個重要手段。閱讀之后,讓學生或就著作品蘊含的思想內(nèi)容聯(lián)系生活實際寫讀后感,或摘錄好詞好句,或體會文章寫法。寫好后,定時對學生的閱讀筆記進行檢查,將幾篇寫得較好的筆記當眾讀給大家聽,讓大家有個學習的榜樣,也是對寫得好的學生的一種鼓勵。
(三)其他學科教材的閱讀,達到優(yōu)化
寫作素材涉及科學技術(shù)、人文歷史、文化藝術(shù)、生活常識等方方面面,因而各門學科都是學生獲取寫作素材的有效途徑。寫作教學要突破語文學科的局限,加強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語文老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既要引導學生靈活運用各科所學知識進行構(gòu)思和行文,還要培養(yǎng)學生在各科教材的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的習慣。
三、規(guī)范訓練,片段練習,提高作文能力
(一)針對缺失,提高實效
通過明確片段訓練的目的,放棄僅為點綴的訓練;安排足夠的練筆時間;把握批改反饋的及時性,將課內(nèi)的反饋與課后的批改進行有效的結(jié)合,努力使語文閱讀教學中習作片段訓練的實效性得到有效提高。
(二)關(guān)注細節(jié),生動表達
在片段練習中,要引導學生細致觀察。觀察中要有一定的順序,要抓住重點,突出事物的特點去寫。
(三)宏觀規(guī)劃,主題統(tǒng)籌
確定好每周觀片段練習的主題,一周片段練習都圍繞著這個主題展開,讓學生從所要表達的中心的高度去觀察生活,并對生活素材進行詳略、取舍地加工,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感悟生活的能力。經(jīng)過反復練習,學生的說話能力、想像能力、思維能力都會逐漸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自然也會提高。
四、優(yōu)化程序,發(fā)揮主體,提高作文能力
要改革作文教學,必須徹底改變課堂教學中教師主導地位失重、學生主體地位失落的局面。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實踐,我摸索出了自己開展主體性教學的一套操作程序,主要分四步進行:自主選材——定向選材——寫前點撥——修改補充。第一步,學生自主選材,自主提出問題。第二步,在教師引導梳理下,歸納、分類、篩選學生所選素材。第三步,作文初稿出來后,圍繞習作初稿開展小組交流,教師針對學生作文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點撥解疑,即“精講”。第四步,運用所學到的作文知識,對作文初稿作進一步修改補充,最終達到提高作文能力的目的。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