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幸洪
·臨床研究·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心血管事件的影響因素分析
謝幸洪
目的分析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心血管事件的影響因素。方法選擇三門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2012年3月—2013年6月成功實施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患者52例,按照6個月隨訪結果將患者分為觀察組(發(fā)生心血管事件)20例和對照組(未發(fā)生心血管事件)32例。回顧性分析患者的基線資料及冠狀動脈病變特征。結果(1)基線資料:兩組患者性別、年齡、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糖尿病發(fā)生率、吸煙率及高血壓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射血分數(shù)低于對照組,心肌梗死發(fā)生率高于對照組(P<0.05)。(2)冠狀動脈病變特征:兩組患者病變位置、單支病變發(fā)生率、擴張前最小管腔直徑、擴張前病變狹窄程度及最大球囊壓力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多支病變發(fā)生率高于對照組,美國心臟病學會(ACC)/美國心臟協(xié)會(AHA)分型劣于對照組,病變長度長于對照組,擴張前最小管腔直徑小于對照組(P<0.05)。結論射血分數(shù)、心肌梗死、多支病變、C型病變、病變長度可能是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心血管事件的影響因素。
血管成形術,氣囊,冠狀動脈;心血管事件;危險因素
謝幸洪.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心血管事件的影響因素分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5,23(3): 141-142.[www.syxnf.net]
Xie XH.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Practical Journal of Cardiac Cerebral Pneumal and Vascular Disease,2015,23(3):141-142.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是冠心病的常規(guī)治療方法,大量臨床研究表明,術后再狹窄是影響該治療方法效果的主要因素[1]。為了提高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的預后效果,本研究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心血管事件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三門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2012年3月—2013年6月成功實施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患者52例,術后均未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按照6個月隨訪結果將患者分為觀察組(發(fā)生心血管事件)20例和對照組(未發(fā)生心血管事件) 32例。
1.2 方法根據(jù)常規(guī)方式采用經橈動脈途徑進行冠狀動脈造影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分析冠狀動脈造影結果,主要內容包括擴張前病變狹窄程度、病變長度、病變位置、擴張前最小管腔直徑、最大球囊壓力及病變支數(shù),其中病變長度>20 mm為長病變,其病變類型參照美國心臟病學會(ACC)/美國心臟協(xié)會(AHA)分型[2-4]。并對患者進行門診及電話隨訪6個月,記錄其基線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射血分數(shù)、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及糖尿病、高血壓、心肌梗死、吸煙發(fā)生率。將發(fā)生心血管事件作為隨訪終點,心血管事件包括再次實施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死亡、心絞痛、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及心肌梗死。
1.3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基線資料兩組患者性別、年齡、TG、TC、糖尿病發(fā)生率、吸煙率及高血壓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射血分數(shù)低于對照組,心肌梗死發(fā)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冠狀動脈病變特征兩組患者病變位置、擴張前最小管腔直徑、單支病變發(fā)生率、最大球囊壓力及擴張前病變狹窄程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多支病變發(fā)生率高于對照組,ACC/AHA分型劣于對照組,病變長度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本研究患者隨訪6個月,術后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為38.5%,與相關研究結果相似[5]。臨床資料顯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發(fā)生心血管事件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再狹窄,其發(fā)病原因較多,如動脈壁重塑、早期彈性動脈壁回彈、血栓形成、平滑肌細胞增生、血小板激活、細胞外基質遷移及新形成血栓纖維化等;二是由冠心病病程不斷進展所致。
表1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兩組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特征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coronary artery lesion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本研究結果顯示,心肌梗死與射血分數(shù)是影響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發(fā)生心血管事件的臨床因素,而性別、年齡、糖尿病、吸煙及高血壓對其無影響。以往有研究對>70歲實施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患者進行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高齡患者實施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安全有效,且患者臨床結局較好。但糖尿病患者管腔丟失率和再狹窄發(fā)生率均比較高,且糖尿病是再狹窄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子,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較非糖尿病患者高,且臨床結局相對較差[6-7]。
分析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心血管事件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的特征表現(xiàn),兩組患者病變位置、單支病變發(fā)生率、擴張前病變狹窄程度、最小管腔直徑及最大球囊壓力間無差異;而多支病變發(fā)生率高于對照組,ACC/AHA分型劣于對照組,病變長度長于對照組。國內外很多研究已證實,多支病變?yōu)榻浧す跔顒用}介入治療術后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影響因素。而長病變影響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為較長病變所需支架較多,支架和管壁之間接觸面積較大,因此管壁損傷和內皮反應較嚴重,從而增加再狹窄發(fā)生率;除此之外,長病變位置粥樣硬化斑塊負荷較重,造成血管平滑肌增生較活躍。
綜上所述,射血分數(shù)、心肌梗死、多支病變、C型病變、病變長度可能是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發(fā)生心血管事件的影響因素,但由于本研究樣本量小,且未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今后還需加大樣本量進行更深入研究。
[1]賀鏗,劉映峰.阿托伐他汀鈣序貫治療延緩冠狀動脈病變進展的臨床研究[J].南昌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52(7):59-61,64.
[2]王嵬民,杜馥曼,伍海安,等.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臨床評價[J].中國綜合臨床,2009,25 (12):1271-1273.
[3]王小慶,孫艷,王毅,等.瑞舒伐他汀聯(lián)合曲美他嗪治療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相關心肌損傷的影響[J].新醫(yī)學,2014,(4): 249-252.
[4]王鵬,陳慶偉,李興升,等.HbA1c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1,19(12):914-917.
[5]樊瑞娟,米杰,黃平,等.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和冠狀動脈病變特點以及介入治療的遠期預后[J].中國綜合臨床,2012,28(4):377-380.
[6]王永.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特點及急診直接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療效分析[D].石家莊:河北醫(yī)科大學,2012.
[7]高傳玉,楊蕾,張靜,等.通心絡膠囊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患者長期預后的影響//世界中醫(yī)藥學會聯(lián)合會絡病專業(yè)委員會第一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241-243.
R 654.3
B
10.3969/j.issn.1008-5971.2015.03.053
2014-08-16;
2015-02-23)
(本文編輯:謝武英)
472000河南省三門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