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笑 趙時鵬 倪 青 王華敬 煤炭總醫(yī)院中醫(yī)疑難雜病科(北京100028)
運用因子分析法探索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病中醫(yī)證候要素分布特點*
王佳笑 趙時鵬△倪 青▲王華敬 煤炭總醫(yī)院中醫(yī)疑難雜病科(北京100028)
目的:探索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病的證候要素分布特點。方法:以1287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病的臨床住院病歷數據為基礎,運用因子分析方法。結果:發(fā)現2型糖尿病的證候要素有氣虛、陰虛、陽虛、血瘀、陽亢、濕痰、熱盛7個基本證候。結論:通過數據挖掘,參考本次因子分析,得出的結論基本符合中醫(yī)理論和臨床實際,將這些癥狀變量組合在一起,有助于我們臨床對患者病機的把握,并且為中醫(yī)證候的客觀化研究提供了有效途徑。
中醫(yī)證候具有“組學”特征,不是某一個微觀指標所能表征的,中醫(yī)證候要素是將證候進行簡化分解,以基本能夠覆蓋臨床常見病證的80%為目標,將提取出的證候因素按診斷標準進行規(guī)范,最終得出的證候因素被使用者進行適當的應證組合[1,2]。
臨床資料 采用糖尿病結構化中醫(yī)住院病歷采集系統(tǒng),選取2004年10月~2012年1月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內分泌科,入院診斷為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住院病歷信息,共收集病例1287例。
通過數據存儲、加工,建立數據倉庫。由專業(yè)人員編寫SQL語句進行篩查,并對結構化病例原始數據進行導出,以Excel的表格形式保存,匯總符合納入標準的住院病歷,分成13個主要數據表進行歸納,包括基本信息、就診信息、全部信息、既往史、個人史、主訴、刻下癥、舌脈診、診斷、西藥、方劑、中藥、理化指標。共納入符合研究標準1287例。對全部數據表進行總體核查和樣本例數總數的核查,根據紙質病歷記錄補入,對出現的遺漏數據,并隨機抽取樣本進行核查。
研究方法 起源于20世紀初的因子分析概念首先是用于智力測驗的統(tǒng)計分析,通過對多元觀測變量的本質結構及降維技術處理找出關鍵因素。是一種能夠將錯綜復雜關系的變量綜合為核心因子的技術,以便得到定性認知,分析樣本中主要變量類的隱含特性。依據特征根大小、因子累計貢獻率以及碎石圖來確定公因子個數,即主要證候個數。一般選取特征根>1、累積貢獻率>60%的因子,并參照碎石圖中曲線下降幅度進行因子提取[3]。中醫(yī)臨床研究中已廣泛應用因子分析法,以協(xié)助研究者對多重變量的概念化。
本文對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病患者采用SPSS 13.0提供的因子分析方法進行分析,得到主要癥狀變量特征。本研究采用方差最大化方法(Varimax)進行因子旋轉,以便對因子進行命名、解釋。將載荷量接近1,方差貢獻較大的13個因子作為因子命名解釋的依據,依據《中醫(yī)臨床診療術語證候部分》對證候因素進行判定[4]。具體提取的相關因子變量信息如表1所示。
研究結果 對提取的因子應用中醫(yī)理論進行分析 因子1:以陰虛為主,本虛標實,氣、血、陰、陽不足,心失所養(yǎng)所致心氣不足,故出現心悸、氣短;清竅失養(yǎng)頭暈;胸中陽氣不足,不能蒸化痰涎可見胸悶、咯痰。因子1定義為“心肺氣陰兩虛證”。
因子2: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患則有多飲、口干;肝腎同源,腎陰不能濡養(yǎng)肝木,而肝開竅于目,肝血不足則視物模糊;肝血不能濡養(yǎng)經絡,血不榮筋,故出現肢體麻木;津液不足,腸道失于滋潤而大便干燥;腎水不足,膀胱失于固攝從而導致多尿。因子2定義為“肝腎陰虛證”。
因子3:肺主清肅,由于外邪侵襲,肺失宣降,氣機上逆發(fā)為咳嗽;又因水液代謝失調,聚于肺,釀生痰飲,則為咯痰,聚于肢體則發(fā)水腫,即《黃帝內經》所言“其本在腎,其末在肺,皆積水也?!碧叼鼋浗j,氣血運行不暢,則肢體活動不靈;痰濁中阻,氣機不暢,清陽不升,可見氣短,濁陰不降,故大便干結。因子3定義為“痰濁瘀阻證”。
表1 各因子包含癥狀變量表
因子4:腎主藏精,寓元陰元陽,腎陰虧損,不能濡養(yǎng)肝陰,水不涵木,肝陽郁而上亢,上擾清竅,則出現頭痛;陰不斂陽,上犯清空,故出現頭暈;虛火內生,上灼心肺中灼脾胃,中灼脾胃則多食易饑;腰為腎之府,腎主骨生髓,腎之精氣虧虛則腰脊失養(yǎng),則腰痛;陰虛則陰不斂陽,虛火上炎故心悸。因子4為“陰虛陽亢證”。
因子5:腎陰虧損,肝失濡養(yǎng),肝腎之精血不能上承于目,故見視物模糊;虛熱內蓄,損耗氣血,氣不帥血,則血滯于經脈,不通則痛,故出現肢體疼痛;血不榮筋則見肢體麻木;氣血不能運行至肢體末端而又可見肢體發(fā)涼;腎主水,腎精不足,不能蒸騰水液,水液代謝失調,故見水腫;腰為腎之府,膝為筋之府,肝腎不足則府將憊也,故見腰膝酸軟。因子5為“肝腎陰虛挾瘀證”。
因子6:積熱傷脾,脾失健運,則食欲不振;水谷精微津液不布,內生痰濁,阻于中焦故脘腹脹?!拔覆缓蛣t臥不安”中焦失調,擾亂營衛(wèi)運行,則出現失眠;氣機郁滯,升降失調,腑氣不通,大腸傳導失司,故大便干;痰氣交阻,經絡氣血運行不循其常,血不榮筋則見肢體麻木;陽氣不能外達四末故見肢體發(fā)涼。因子6定義為“氣滯痰凝證”。
因子7:積熱傷陰,陰虛陽盛,腎失開闔之職,津液直趨下行則夜尿頻;腎陰不足,不能上交于心,火性炎上,虛熱擾神,心神不安故失眠;肺腎陰虧,水無從生,虛火內生,迫汗外泄可見多汗;精虧不能濡養(yǎng)腰府則腰痛;肺主治節(jié),為水之上源,燥熱傷肺則津液失布,津液不能上承則口渴多飲;大腸失于津液濡潤,傳導失司則大便干燥。因子7定義為“肺腎氣陰兩虛證”。
因子8:陰損及陽,終致陰陽俱虛,脾陽不足,不能運化水谷精微,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清氣在下則大便??;濁氣在上則脘腹脹;腎主一身之陽,陽氣不足,外不能固攝肌表,營衛(wèi)失和,可見多汗;內不足以溫養(yǎng)四肢臟腑,則肢體發(fā)涼。因子8定義為“脾腎陽虛證”。
因子9:肝主疏泄,為體陰而用陽之臟,火熱傷陰,陰虛肝旺或肝郁化火則見口苦;又可進一步加重燥熱,陰血更虧,不能濡養(yǎng)筋脈,則肢體疼痛;肝腎精血虧損,腰脊失養(yǎng)則腰痛;陰津不足,虛火內生,迫津外泄則多汗;虛熱內蒸,五心煩熱則見失眠;津虧熱耗,瘀血乃生,挾痰阻滯肢體末端,氣機不達而見肢體發(fā)涼。因子9定義為“陰虛火旺證”。
因子10:燥熱傷陰同時進一步耗傷陽氣,出現氣陰兩傷。脾主肌肉,中氣不足則全身疲軟乏力;津液虧耗,肺無以輸布水液則見口干;氣虛則全身氣化不利,痰瘀由生,阻滯經絡,經絡失暢則肢體麻木;精氣不能上承于清竅則清竅失養(yǎng)而頭暈;濕濁中阻,阻滯氣機,膽氣不和則口苦。因子10定義為“氣陰兩虛證”。
因子11:腎主水司二便,陰虧燥熱下灼膀胱,關門失守,津液直驅而出,故小便頻;火性上炎,傷津耗血,迫汗外泄,肌表失固則見多汗;燥熱中傷脾胃,脾陰虧損,胃火熾盛則口干多飲、多食易饑;腸燥傷陰則陰虧腑實內結而大便干。因子11定義為“陰虛熱盛證”。
因子12:腎主藏精,陰虧精少則腰府失養(yǎng),則見腰痛;肺為水之上源,腎主水,兩臟功能失調,則水液代謝紊亂,聚于肌膚發(fā)為水腫;腎陰虧損,虛火內生,中灼脾胃則見多食易饑;水邪上犯于胸,水凌心肺則見胸痛。因子12定義為“肺腎陰虛證”。
因子13:久病虛熱傷陽耗氣,終致陽虛,氣血運行無力,水液代謝失調,由是痰瘀叢生。諸陽受氣于胸中,寒邪內侵,胸陽不振,氣機阻痹,瘀血內停,絡脈不通,不通則痛,故見胸痛;中陽不足,脾主運化,胃主腐熟功能不足則食欲不振;陽氣不足溫煦四末則肢體發(fā)涼;水液代謝失常,津液不能上承于口則多飲;胸中大氣不足,則胸悶;中焦氣機阻滯,痰濕郁而化熱則見口苦。瘀血是糖尿病的發(fā)展過程中的病理產物,又常常作為致病因素,引起并發(fā)癥[5]。因子13定義為“陽虛血瘀證”。
對提取的因子按病性歸類分析 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可以歸為7大類,即氣陰兩虛、陰虛、陽虛、陰虛熱盛、濕痰、血瘀、陽亢[6]。氣陰兩虛的因子包括因子1、因子7、因子10;陰虛的因子包括因子2、因子12;血瘀的因子包括因子3、因子5;陽亢的因子包括因子4;濕痰的因子包括因子6;陽虛的因子包括因子8、因子13;陰虛熱盛的因子包括因子9、因子11。
討 論 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病的病性,按中醫(yī)學判定主要是陽亢、氣虛、陰虛、血瘀、濕痰、熱盛、陽虛基本證候,與文獻研究中的結論相同。但因子間交叉組合繁多,考慮原因應該是本因子提取針對的是總體癥狀群,以上病性因子在高血壓1級、2級、3級各階段均可發(fā)生,病情有輕有重,臨床表現變化較大。中醫(yī)學主要是以人為本的科學,運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中醫(yī)證候的根本目的是用于指導臨床,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因此,當這些癥狀變量組合在一起時,對臨床患者病機的把握將不無裨益。
[1] 李國春,王均琴,劉德麟,等.中醫(yī)證候規(guī)范和測量的多元統(tǒng)計學方法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3,40(11):2394-2396.
[2] 王永炎.完善中醫(yī)辨證方法體系的建議[J].中醫(yī)雜志[J],2004,45(10):729-731.
[3] 金 磊,劉 喜.明代謝綜合征中醫(yī)證候研究思路與方法[J].陜西中醫(yī),2013,34(5):575-576.
[4] 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中醫(yī)臨床診療術語證候部分[S].1997:3.
[5] 王佳笑,臧東靜,劉 瑜,等.“一氣周流”思想對糖尿病合并高血壓證治初探[J]. 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4,17(5):818-820.
[6]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第l版.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233-237.
(收稿2014- 08- 08;修回2014-09-28)
*北京市科委科技計劃課題“2型糖尿病中醫(yī)臨床診療規(guī)律的挖 掘及驗證研究”(D08050703020802);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行業(yè)專 項課題“基于臨床科研一體化技術平臺的2型糖尿病中醫(yī)藥臨 床診療研究”(200707001)
糖尿病,2型 高血壓 證候 @因子分析法
R24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02.013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北京100029)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內分泌科(北京10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