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微
(阜陽師范學院,安徽 阜陽 236041)
2006年《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中指出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從學生開學報到一直到畢業(yè),輔導員會伴隨著大學生們成長.”[1]輔導員制度是目前大學普遍采取的一種學生管理制度.新生入學時,從高年級學生或教師中挑選專職或兼職人員擔任學生的輔導員,從事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生管理以及學生黨團建設等方面的工作.[2]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而言,輔導員所擔任的角色不是單一的某種角色,而是多種角色集一身的“角色叢”.“角色叢”又稱角色集,是指一組相互聯(lián)系、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的角色.1957年由默頓(Robert C.Meriton,1944—)在《社會理論和社會結構》一書中提出.默頓認為,角色叢是“人們通過占據(jù)特定的社會地位而具有的一整套角色關系”.
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輔導員關系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其重要地位顯而易見,與其地位所相應的角色也是多重交織的.根據(jù)2006年9月1日起實施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可得知.輔導員有8項工作職責,包括理想教育、品德教育、心理疏導、困難學生資助、就業(yè)指導與服務、組織學生活動、指導黨團建設等.[3]這些職責任務貫穿于大學四年當中.但是,筆者認為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輔導員的角色定位,工作的側重點應該是有區(qū)別的.
大一新生,英語當中稱為“freshman”,直譯為“新鮮人”.從中學到大學的跨度,大一新生面臨的是新的學校、新的同學、新的師長和嶄新的人生旅程的開始.既然一切都是新的,也意味著一切都是不熟悉的、陌生的,需要大學生在老師正確的引導下盡快完成一系列的角色轉變和角色適應.這個時期輔導員的角色定位應該是扶助,應該像學生們的親人一樣,事事操心,隨時答疑解惑,盡量給予學生生活上和心理上的扶助,盡快和學生們熟悉起來,獲得學生的信任,鼓勵學生盡快適應人生新階段.
大二、大三的學生,經過一到二年的適應期,對于大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了一定的經驗積累和初步認識.這個時期輔導員的角色定位應該是輔助.班級日常事務管理和班級文化建設都要常抓不懈,不能事事親力親為,而應該通過抓班級骨干力量、積極塑造良好班風等方式,逐漸讓學生學會自我組織、自我管理.
大四畢業(yè)班的學生,是高年級學生,即將面臨畢業(yè)和就業(yè),這兩大重要的人生命題都要在這個學年里慢慢地被謀劃和實施.時間緊、任務重,這個學年輔導員的角色定位應該是疏導.要重點關注畢業(yè)生的心理狀況,及時了解和疏導畢業(yè)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賦予學生不斷努力,突破自我的力量.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談大學四年級心理健康教育輔導的新思路”一文中指出:四年級學生擴張性的心理狀態(tài)逐步顯現(xiàn)出來.它集中體現(xiàn)為渴望成功,渴望得到周圍得到周圍環(huán)境的肯定,行為言語主觀意識強烈.[4]大四畢業(yè)生作為高年級學生,經過三年的學習,在學校積累了方方面面頗為豐富的經驗,能游刃有余地處理各方面的關系.面對低年級的學生,往往有“過來之人”的優(yōu)越感.尤其是和新生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和生活體會時,大四學生往往思路清晰,表達準確,自信滿滿.但大四又是一個從學校走向社會的“臨界線”,很多曾經“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學生也開始有危機意識,不得不考慮以后的路在何方.
在大學里很流行一首《知道歌》的繞口令: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意思是說大一時對大學生生活很懵懂,對于生活沒什么規(guī)劃;大二時覺得應該給自己樹立一個目標,但不知道究竟自己要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大三時目標不清晰,不知道自己已經有了一定的目標,并且為這個目標奮斗;大四時已經完全明白了自己的奮斗目標,并且朝目標全力前進.我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的年齡一般在18歲至23歲之間,正處于生理發(fā)育的成熟期和心理發(fā)育的過渡期.[5]大學生在四年的學習和實踐中,逐步成長起來,主體意識增強.針對我所帶的畢業(yè)班學生,我做了一次有關大四畢業(yè)生入學心理的調查問卷.通過梳理問卷,了解到幾乎所有的畢業(yè)生都已經從心理上意識到自己是一名大四的學生了.問及“你目前生活的重心是什么”,多數(shù)學生的答案集中在考研、實習和找工作三個選項上.可見,大四畢業(yè)生的主體意識增強,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自我約束性高,開始謀劃未來,為未來付出實實在在地努力.一些學生在大四學年開學時,把飛信簽名設置為“已經大四了!”“好吧,加油”“這下真的大四了,大四,好老的字眼!”“為了我們的理想,我們一起奮斗吧!”“很著急,沒幾天了”“起床起床,再不起床就把你干掉!”,這些個性簽名形象幽默詼諧,反映了大四畢業(yè)生目標較為清晰,正努力鞭策自己,為實現(xiàn)目標而奮起努力的生活狀態(tài).
大學生在生理狀態(tài)上接近人生的頂峰時期.從心理上講,大學生處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過渡階段.[6]“郁悶”“糾結”成為時下大學生的流行語之一.大四畢業(yè)生雖然相對于剛進校時已成熟不少,但是由于受到學業(yè)、就業(yè)、考研、家庭經濟情況等壓力,大四畢業(yè)生的心弦繃得緊,較為敏感,心理波動大,很容易產生矛盾心理.
從問卷調查情況來看,半數(shù)的同學認為考研與實習是矛盾的.實習是進入大四后不久就要開展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實習分為自主實習和非自主實習.僅僅有很少一部分考研學生參加由學校組織的集中實習,更多的考研生認為實習與考研是矛盾的.他們認為要想考研成功,就要放棄實習鍛煉的機會,以爭取寶貴的時間.因此,一些學生突擊做實習材料,敷衍了事.實習結束后,大四一般還會開設幾門專業(yè)課程,可有些學生也認為這些課程和他們既定的目標也是矛盾的.所以,大四的逃課現(xiàn)象已司空見慣.考研大軍有的雷打不動地占位自修,有的干脆去外面上輔導班;急于找工作的同學也耐不住性子上課,所以大四的課堂多是稀稀拉拉,甚至是空空如也,專業(yè)課老師多要通過點名的方法來迫使學生上課.一些“執(zhí)著而專注”的學生對于老師點名也不予理會.很多學生還為是不是在寢室住宿而產生矛盾心理.學校明令禁止在校生外出租房,可是有的畢業(yè)生認為在寢室里由于大家目標不同會相互干擾,不如出去租房有利于學習.因此,有些學生擅自在外租房,但又為學校是否會查房,是否會被查受處分而矛盾糾結.
畢業(yè)班輔導員經常感到聯(lián)系學生很困難,但是有些常規(guī)工作,如綜合測評、評獎評優(yōu)、實習材料發(fā)放,黨員發(fā)展等等必須如期進行,這就要求輔導員要掌握學生大致的狀況,找在校生幫忙處理工作.尤其是抓班長、團支書、學生黨員這些班級的先進分子、骨干分子,與他們保持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善始善終,扎實地做好各項常規(guī)工作.
針對大四學生心理波動大,易形成矛盾心理的特點,作為輔導員要暢通信息渠道.善于利用大學生群體對于網(wǎng)絡的依賴性,他們愛上網(wǎng)寫日志,寫個性簽名等特點,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發(fā)現(xiàn)問題苗頭,應主動聯(lián)系學生,通過多種方式進行積極干預.如果學生主動找輔導員談心,輔導員應該高度重視,傾聽學生的問題,與學生親切交流,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真正成為大學生的人生導師.
安全教育始終是要貫穿到大學生的整個大學生活當中去的,包括人身安全、財產安全、信息安全等.大四畢業(yè)生在考研教室里經常因為疏忽大意而丟手機等財物,學生有在校外租住房間尤其要注意用電安全和人身安全,學生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可能會經常去外地,一定要叮囑學生注意防騙,隨時提醒學生不要因為找工作心切而誤入傳銷組織.對于畢業(yè)生,輔導員應該讓每位學生參加城鎮(zhèn)醫(yī)療保險,以防意外.
畢業(yè)生往往高度關注最后一次綜合測評、最后一次助學金評比、最后一次入黨的機會.這些關注到學生切身利益的焦點問題、敏感問題.輔導員一定要妥善處理,否則很容易使學生產生惱怒心理,產生陰暗心理,憤世嫉俗,全盤否定輔導員的工作.這就要求輔導員一定要堅守原則,透明操作,民主評議,結果公開,接受監(jiān)督.
輔導員應該成為學生就業(yè)擇業(yè)的參謀者.對于畢業(yè)生要幫助其選擇切合實際的就業(yè)目標,做出科學的定位,在就業(yè)形勢與政策、就業(yè)技巧等方面進行培訓,幫助學生提前做好就業(yè)準備工作.[7]些就業(yè)信息、招聘信息,輔導員應該及時通過飛信平臺傳達給每位學生,為學生爭取就業(yè)機會.做好各種就業(yè)服務工作,如填寫就業(yè)推薦表、發(fā)放就業(yè)協(xié)議書等等.
總之,大四畢業(yè)生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敢想敢拼,同時又容易出現(xiàn)各種心理矛盾,遭遇各種困境,作為畢業(yè)班的輔導員,應該高度重視畢業(yè)生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不拋棄、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懷著高度的責任感,靈活處置各種問題,真正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的引路者,身心發(fā)展的疏導者、就業(yè)擇業(yè)的參謀者.
〔1〕王楓.對高職院校年輕輔導員自我完善角色定位的探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26.60.
〔2〕http://baike.baidu.com/view/218358.htm 曾保春,鐘向陽.基于需要層次論的高校輔導員心理自我調試[J].中國校醫(yī),2010(7).
〔3〕馬銳.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談大學四年級心理健康教育輔導的新思路[J].北京教育,2008(1).
〔4〕羅國杰.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
〔5〕同 5.
〔6〕孫超.高校輔導員角色的社會心理學思考[J].陜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12).
〔7〕李曼,唐靜超.大四學生逃課現(xiàn)象的調查分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0(27).
〔8〕王廷武.高校輔導員如何做好就業(yè)指導工作初探[J].山東省農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28).
〔9〕曹志友.不同年級大學生心理特點與健康教育策略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9(8).
〔10〕鐘日強,林波平.新時期高校輔導員如何做好心理教育工作[J].新課程研究,2011(10).
〔11〕王忠海,湯繁華.高校輔導員指導學生就業(yè)應該學會換位思考[J].中國科技信息,2011(19).
〔12〕蔡晶晶.高職院校輔導員與大學生就業(yè)指導之間的關系[J].人力資源管理,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