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慧
老實說,子彈從身邊閃過時,我真沒感覺到。那時我正將手機悄悄伸出掩體,向著對面拍視頻。但線人拽著我衣角,說:小心,有子彈。我躲在掩體后仔細分辨,才聽到子彈劃過空氣的聲音。那聲音,像一根細到極致的鋼絲,瞬間劃破天空幕布。
在巴基斯坦的3年,我曾親歷過一些反恐戰(zhàn)斗,但在伊拉克,這樣的兩軍對壘前線攻防戰(zhàn),在我的記者生涯里還是頭一遭。
帶著一點兒忐忑、一點兒驚慌、還有那么一丁點兒興奮,我跟著一小隊庫爾德戰(zhàn)士,接近基爾庫克(伊拉克北部城市)南部約30公里的這個小村莊。5天前的一場戰(zhàn)斗后,庫爾德武裝成功推進到小村外兩三公里處。
當天早晨,一支部隊對據(jù)守在村里的“伊斯蘭國”武裝發(fā)起進攻。我趕到時,戰(zhàn)斗已經(jīng)持續(xù)4個多小時,庫爾德戰(zhàn)士奪回半個村子,卻被“伊斯蘭國”武裝擋在村中心一座清真寺外。戰(zhàn)況陷入僵局,一邊是以清真寺及附近建筑群為依托的“伊斯蘭國”武裝,隔著五六百米左右空地的另一邊,是一座廢棄的廠房,這里是庫爾德武裝推進的最前沿。
根據(jù)前線指揮官的說法,對面大概有二三十名武裝人員,而庫爾德一側(cè),包括預備隊一共是200人左右?!耙了固m國”的優(yōu)勢是熟悉地形,輔以RPG、狙擊手和密布地雷,庫爾德武裝則擁有坦克、裝甲車和美式悍馬等裝備。我們還聽到飛機在空中盤旋的聲音,隨行戰(zhàn)士說,那是國際聯(lián)軍的戰(zhàn)斗機或偵察機。如果是在電影里,進攻一方估計早已是勢如破竹,但真正的戰(zhàn)爭,遠比想象中復雜。
戰(zhàn)斗進入第七個小時,庫爾德戰(zhàn)士仍未能再進一步,而“伊斯蘭國”方面也不見疲態(tài)。為安全起見,我們退回庫爾德武裝第二道陣地。一些剛從交火線輪換回來的戰(zhàn)士終于有時間吃上一口飯,而指揮官正在平板電腦上研究地形。
指揮官指著衛(wèi)星圖上靠近村口的一點說,這就是你們看到那輛卡車的地方。指揮官說的是進村時見過的一個倉庫,里面有一輛被遺棄的卡車。車身四周被裝上厚厚裝甲,車窗也僅留下很窄
的一道縫隙,就連前保險杠下面也裹得嚴嚴實實。倉庫里散落著裝滿炸藥的袋子。據(jù)稱,按“伊斯蘭國”武裝的計劃,這輛裝配重型裝甲的卡車,應該是滿載炸藥,向庫爾德陣地沖去——就像他們曾無數(shù)次實施的汽車炸彈襲擊一樣。
游走在中東的記者們,對汽車炸彈不會感到陌生。但如此近距離觀察一輛尚未爆炸的“巨型炸彈”,對我而言卻是第一次。這輛大型卡車,載重量約在8至10噸左右,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如果在庫爾德人的陣地爆炸,后果會怎樣?而庫爾德武裝及時奪回這輛卡車,竟也只是“碰巧”!
看來,戰(zhàn)爭也需要運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