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香勤
(淅川縣人民醫(yī)院外科 河南南陽 474450)
盆腔手術在婦科較常見,下肢深靜脈血栓是術后最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極可能進展為慢性血栓綜合征或者機械性肺栓塞等,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1-2]。本研究擬在婦科盆腔手術圍手術期行整體護理,以探討其在下肢深靜脈血栓防治中的應用價值,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淅川縣人民醫(yī)院婦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80例盆腔手術患者,采用隨機抽簽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9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為20~52歲,平均(35.26±9.65)歲;體質量為48~75 kg,平均(58.46±3.38)kg。干預組年齡為21~55歲,平均(35.82±8.89)歲;體質量為46~76 kg,平均(58.24±3.36)kg。兩組患者年齡、體質量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圍手術期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給予圍手術期整體護理干預,具體護理方法如下。
1.2.1 術前護理 手術前給予患者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減輕或消除患者恐懼、抑郁等不良情緒,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提高患者的信任度,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同時為患者講解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有關知識,增加患者的重視度,提高治療依從性。
1.2.2 術中護理 手術時讓患者取截石位,為患者準備彈力襪,避免患者因雙下肢過度外展導致長時間受壓而影響手術效果。如有高危患者,必要時可在手術中加入SCD壓力抗栓泵進行協(xié)助治療。
1.2.3 術后護理 輔助患者取去枕平臥位,指導患者積極主動或者被動進行膝關節(jié)伸屈運動,手術完成2 h后幫助患者取下彈力襪。SCD壓力抗栓泵待患者可完全下床活動后停止使用。術后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嚴密觀察,每隔2 h對患者進行1次體位更換。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定性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為1.25%(1/80),對照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為8.75%(7/80),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737,P=0.030)。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常見周圍血管病變,可導致患者靜脈瓣膜功能不全,甚至并發(fā)肺栓塞等,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3]。在對患者進行治療及護理時,應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護理方案。常規(guī)圍手術期護理方法是根據(jù)患者的臨床癥狀來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而并未充分考慮到患者的綜合情況,效果一般[4]。而隨著護理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系統(tǒng)化優(yōu)質護理得到了廣泛認可,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5]。
在護理的過程中,取得患者的信任尤為重要,能夠提高患者的依從性,使其主動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治療護理工作。治療護理期間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要足夠了解,及時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可提高治療及護理效果。整體護理過程中指導患者科學飲食,在床上進行功能恢復鍛煉,盡早下床活動。術后及時更換體位,縮短絕對臥床時間,可有效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明顯比對照組低,亦證實上述觀點。綜上所述,整體護理在婦科盆腔手術圍手術期的應用可有效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1]林素琴,林劍芳,洪飛,等.婦科盆腔手術圍手術期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2):136 -137.
[2]趙滌.婦科盆腔手術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護理干預[J].中國病案,2013,14(6):80 -81.
[3]高耀秀,何文玲.婦科盆腔手術圍術期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4,(18):118 -119.
[4]劉迎春.論婦科盆腔手術圍手術期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78例護理對策[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4,(33):96 -97.
[5]黃伶俐.婦科盆腔手術圍手術期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4,24(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