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君 ,盧 誠 ,陳 友 ,黎 明
(1.瓊州學院,海南 三亞 572022;2.中國熱帶農業(yè)科學院熱帶生物技術研究所,海南 ???571101)
黃皮屬蕓香科柑桔亞科黃皮屬,別名為黃彈子、王壇子、金彈子、黃檀子等。在《嶺南采藥錄》中詳有記載:“木本,高至十余尺,葉羽狀復葉,互生,春生開小花,白色,果黃蠟色,狀如金彈。”具有消食、消暑等功效。黃皮原產于我國南方地區(qū),全球已發(fā)現的黃皮屬大約有30個品種,國外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南亞國家,如印度、馬來西亞、斯里蘭卡、泰國、越南、尼泊爾等,另外在美國的佛羅里達州[1,2]等零星分布。國內發(fā)現約有11個品種,主要分布在海南、福建、廣東、廣西等省,其中廣西栽培范圍較為廣泛,東到梧州,南到北海,西到隆林,北到靈川均有黃皮栽培。主要分布于南寧、河池、玉林、百色、欽州、柳州、梧州和桂林[3]。黃皮作為我國南部地區(qū)具有1500多年的栽培歷史的熱帶特產水果之一,在栽培、形態(tài)、生理和細胞學等方面相繼開展了相關的基礎性研究但對現有的資源遺傳多樣性方面還沒有進行過系統(tǒng)的研究。
目前供食用的栽培種主要有:無核黃皮、獨核黃皮、水晶黃皮、卵形黃皮、雞心黃皮、圓頭黃皮、長圓黃皮、牛奶黃皮、白糖黃皮、甘草黃皮、大香皮黃皮、雞嘴黃皮等。除此之外還有山黃皮、大葉山黃皮、齒葉黃皮、細葉黃皮、毛葉山黃皮等野生種。在果實不同成熟期上的主要分類為早、中、晚熟3個品種;從果實形狀上的主要分類為圓粒種、橢圓形種、闊卵形、雞心形種;在果實風味上的分類主要分為酸黃皮(多為野生品種,作為加工果汁、果醬、果凍和果脯的品種,同時也作為品種改良的資源庫)和甜黃皮(栽培食用品種);從果實利用率和經濟效益角度分類又可分為無核和有核黃皮兩類。
黃皮性喜濕潤、溫暖、陽光較為充足的生長環(huán)境,對土壤適應性較強,選擇土層厚、土質肥、排水好的沙壤土為佳[5]。黃皮為常綠落葉喬木,樹高約6~12m,樹干為暗褐色,皮目多。葉為互生的奇數羽狀復葉,側脈和葉脈有突起?;ㄋ霝閳A錐形,直立,由基部分枝?;ㄝ^小,雌雄同花,花色為白色。果實為黃褐色小醬果,形狀為卵形、近球形等。腎狀形種子,下部通常為青綠色,上部為黃綠色,種皮為白色。
黃皮果實具有潤肺止咳、消痰化氣、開胃健脾、去瘡積等功效。黃皮果實營養(yǎng)豐富,富含揮發(fā)油、果膠、維生素C、有機酸、氨基酸等物質。其中含氨基酸非常豐富,其種類在18種以上。各類營養(yǎng)物質的鮮果含量為:蛋白質1%、脂肪0.28%、碳水化合物14.89%、鈣0.05%、磷0.025%、維生素C0.039%。其中對無核黃皮進行專項檢測,果肉占全果的67.5%,蛋白質1.8%、脂肪0.28%、維生素C0.039%。碳水化合物20.1%、多糖含量為1.7%。相比之下,無核黃皮品種的營養(yǎng)含量較為突出,可以作為深加工開發(fā)保健食品的良好原料之一。
根、葉、果和種子均可入藥,根和葉含生物堿、黃酮甙、酚類化合物及香豆素,有開胃健脾、解表散熱、消痰化氣和止痛等功效。還可用于治療痢疾、尿道感染、腸炎以及感冒發(fā)燒;種子能治疝氣;果皮可去疳積、消風腫;果實腌制品能化痰順氣止咳、消食健胃、生津止渴;黃皮的果實含有檜萜、萜品烯-4-醇等香氣成分因而具有特殊的香氣,還可以去肉膻和魚腥等功效。
廣西推廣的黃皮品種主要有4個,為無核黃皮、獨核黃皮、水晶黃皮、山黃皮。常見品種為雞心黃皮、卵形黃皮、大圓頭黃皮、牛奶黃皮等。
米黃色薄果皮,長園形中等大小果實,果肉厚無核,果汁多,味香甜可口,果實在每年7月上旬成熟,是廣西主要推廣品種之一。廣西的無核黃皮種植規(guī)模在全國來看僅次于廣東,并且保持著較快的發(fā)展趨勢,欽州無核黃皮在廣西最為廣泛種植。
淺黃色薄果皮,長圓形雞心果實果形較大,味芳香而清甜,獨核率在80%以上,果實在每年7月中下旬成熟。產地在欽州地區(qū)、南寧地區(qū)及梧州地區(qū)的藤縣均有分布。
黃白色薄且光滑果皮,并具光澤,圓球形中等大小果實,果肉為黃白色,果汁稍少,味清甜可口。果實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熟,是早熟的黃皮品種。產地在廣西玉林市、柳州地區(qū)鹿寨縣等地。
鮮黃色光滑果皮,圓形果實,鮮果味甜無酸,果實和樹葉均具有特殊香味。果實在7月下旬成熟,現多屬野生,主要分布于山地和丘陵中,人工栽培較少。產地在龍州、崇左、百色市、梧州市郊及欽州地區(qū)。由于山黃皮果實是一種珍貴的天然香料果類,產品價格較高,隨著市場開發(fā)利用的逐步加大,且有日趨加速的勢頭,因此山黃皮也是作為廣西的首推品種之一。
黃臘色果皮,雞心型大果實,肉黃白色,風味甜帶酸。果實在7月中旬成熟。產地在南寧、桂林、玉林、欽州、河池、柳州、梧州、百色等地區(qū)。
黃褐色果皮,有茸毛,卵圓形中等大果實,淺黃色果肉,風味甜酸適中。較強抗逆性,豐產性好,適應性廣。果實在6月下旬-7月上旬成熟。產地南寧、玉林、柳州、百色、桂林等地。
鮮黃或黃臘色較薄果皮,圓球形大果實,果汁多,味甜。質優(yōu)高產、耐早抗病蟲。7月中下旬成熟。產地在上思縣。
淺黃色薄而光滑果皮,短圓形呈牛乳房狀果實,果頂鈍,果肉厚,風味清甜,果核少而較小。高產穩(wěn)產。果實在7月上旬成熟。產地在龍州鎮(zhèn)。
黃皮樹經濟價值較高,頗具發(fā)展?jié)摿?。果實可以食用,其根、莖、葉、種子均有藥用價值。黃皮屬漿果,肉質嫩滑結實,香味獨特且營養(yǎng)豐富,將黃皮果浸提汁發(fā)酵釀酒可得到濃郁黃皮味的果酒或者也可以作為極好的清涼飲料原料,在國內對黃皮果的飲料加工報道還較少;黃皮果實中含有黃皮酰胺,其可以提高腦皮層的膽堿乙酰轉移酶和腦內蛋白磷酸酯酶的活性,具有明顯的抗細胞凋亡作用,為抗老年癡呆癥新藥提供了新的思路;黃皮果提取物能較好改善酒精飲料引起的急性肝損傷,因而黃皮果提取物具有解酒及護肝作用;最近研究人員還發(fā)現,黃皮種子油分豐富,出油率可以高達42.5%,可以作為高檔的潤滑劑;用黃皮的果皮進行色素提取可得到一種安全可靠且穩(wěn)定性較好的純天然植物色素,可以作為高檔食品添加劑。其枝干又是良好的木材之一,可制作家私。樹姿較為優(yōu)美,為周年常綠樹種,是庭園宅旁美化環(huán)境的理想樹種之一。黃皮因所特有的營養(yǎng)價值、藥用價值及實用價值,因此對黃皮的近一步的開發(fā)有著重要的經濟利用價值。
盡管黃皮栽植歷史較為悠久,由于黃皮類型繁多,品種優(yōu)良參差不齊,黃皮主產區(qū)的主栽品種主要當地品種且良蕎混栽,栽植規(guī)模較小、商品性差,產業(yè)化生產程度較低。黃皮果實較軟果皮較薄,因而易破損、難貯藏,銷售主要還是以鮮果為主。黃皮果儲藏和運輸的缺陷極大地制約了黃皮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因此很難大批量生產出優(yōu)質的果實用以滿足市場大規(guī)模發(fā)展的需要。要想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根除原有的小農意識,既農民自發(fā)性的在房前屋后零星種植或果園間種等小規(guī)模種植;同時對于黃皮栽培技術相對簡單且果實容易結果,因而大部分農民下意識認為栽植黃皮不需要任何科學技術支持。為了更好的促進廣西黃皮生產發(fā)展,建議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著手對廣西黃皮種質資源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充分利用現代分子生物學進行分子輔助改良育種。尤其是對黃皮的儲運特性品質的改良研究工作。第二,加強對已有優(yōu)良品種及優(yōu)良株系的進一步研究和推廣,如獨核黃皮、無核黃皮和水晶黃皮。第三,在以上兩點的此基礎上開展對黃皮標準化生產技術研究及配套設施建設的示范推廣。第四,提高栽培組織化程度的同時政府應做好生產、保鮮、運銷、加工等環(huán)節(jié)的正確引導工作和政策的扶持工作。
伴隨著國內社會經濟的高速發(fā)展,現在的水果市場以品優(yōu)質佳已經成為了消費者購買的主要導向標而非價格。因此做好優(yōu)質種質的改良已成為現在水果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目標,對于優(yōu)質黃皮品質的改良工作重點首選優(yōu)質種質資源的多樣性分析作為基礎研究工作來開展。
[1]潘建平,袁沛元,曾楊,等.華南地區(qū)黃皮良種、生產現狀與發(fā)展對策[J].廣東農業(yè)科學,2007,(1):103-104.
[2]吳健華,趙向陽.無核黃皮的形成機理及主要品種[J].廣西農業(yè)科學,2004,35(2):116-117.
[3]石健泉.廣西黃皮果資源調查[J].西南農業(yè)學報,1991,4(4):15-19.
[4]潘建平.黃皮種質資源描述規(guī)范和數據標準[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8.
[5]江海林,江根玲,伍麗芳.黃皮早結豐產栽培[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