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濤,翟紅蓮,李海濤,趙紅霞,孫仲序
(山東博華高效生態(tài)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山東濱州 256500)
卡氏造林法改良鹽堿地的初探
吳海濤,翟紅蓮,李海濤,趙紅霞,孫仲序
(山東博華高效生態(tài)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山東濱州 256500)
為探究鹽堿地造林苗木成活率低下的問題,在濱州市博興縣泰豐林場重度鹽堿地,進行了卡氏造林法與一般造林方法的對比試驗。結果表明:卡氏造林法能有效降低土壤的鹽分含量與pH值,能顯著提高土壤鹽堿情況下造林苗木的成活率,同時卡氏造林法能有效改善苗木的株高、冠幅、地徑、分枝數等指標。
卡氏造林;鹽堿地;生長指標
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泰豐林場位于博興縣喬莊鎮(zhèn),地處黃河三角洲屬于濱海浸鹽漬區(qū),土壤鹽分含量與pH值較高,造林苗木選擇品種單一,對于一些特殊苗木造林后成活率較為低下,很難在短時間內取得較好的綠化效果,給這一地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帶來了很大的困難??ㄊ显炝址ㄊ窍ED科學家喬治·卡利斯特教授發(fā)明的一種把苗木栽在裝有營養(yǎng)土的塑料袋內的方法,其主要作用是保存土壤水分,提高苗木成活率[1]。本試驗在濱州市博興縣泰豐林場重度鹽堿地進行,進行了卡氏造林法與一般造林方法的對比試驗。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喬莊鎮(zhèn)泰豐林場進行。該地區(qū)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qū),地處北緯36°~37°,東經117°~118°,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氣候涼爽,冬季寒冷少雪。試驗地鹽分含量平均值為5.84g/kg,pH平均值為8.08,屬于重度鹽堿地[2]。
1.2 材料和方法
1.2.1 試驗材料
試驗樹種為規(guī)格均勻的1a生刺槐;制作長50cm、寬45cm的白色塑料袋。測試工具有游標卡尺、卷尺、取土器、恒溫干燥箱、振蕩機、電子天平、pH計等。
1.2.2 試驗方法
2014年3月中旬對刺槐分別進行卡氏造林法、一般造林方法的對比試驗。取試驗田20~40cm層的土、木耳糖、保水劑按一定比例配置成營養(yǎng)土備用。挖長50cm、寬50cm、深50cm的樹坑。將塑料袋放入樹坑內并將袋口向四周撐開,在塑料袋的底部側面開4個直徑為2cm的圓孔以便于排水,裝入營養(yǎng)土1/2后放入苗木,保證苗木根系舒展,最后將塑料袋裝滿土,澆水,待水下滲完后將樹坑覆白色塑料膜用于保水。一般造林方法(以下簡稱CK)的苗木規(guī)格大小、樹坑大小與卡氏造林法一致,僅不使用營養(yǎng)土和塑料袋(即露地栽植)。共設置3次重復,每次重復20株,苗木種植后為防止水分的蒸發(fā)對苗木進行平茬,留茬10cm。
1.3 調查與分析方法
2014年6月、10月對試驗刺槐進行成活率的調查;2014年4月、7月、10月分別取土樣,用質量法測定土壤鹽分含量,用pH計測定土壤pH值,并用游標卡尺測量苗木地徑,用卷尺測量株高、冠幅,人工清點分枝量。用Excel、SPSS對數據進行數據統(tǒng)計與方差分析。
2.1 卡氏造林法對土壤鹽分含量與pH值的影響
2014年4月、7月、10月分別對不同造林形式下的土壤鹽分含量與pH值進行了測定,測定結果見圖1、圖2。由圖1可知,卡氏造林法與CK組的鹽分含量隨著時間的推進而不斷的增加,但整體上每次測定的鹽分含量卡氏造林法都比CK組的少,其中4月份兩種造林方式土壤的鹽分含量差別很小,差值僅為0.04g/kg,而7月、10月兩種造林方式的鹽分含量差值增加,差值分別為0.36、0.50g/kg。由圖2可知,卡氏造林法與CK組測定的pH值都是先減小后增加,同鹽分含量測定結果一致,每次測定的pH值卡氏造林法都比CK組的小,其中4月份兩種造林方式測定的pH值差別最小,差值僅為0.01,而7月、10月份兩種造林方式之間pH值差值增大,差值分別為0.29、0.21。由以上分析結果可知,卡氏造林法與一般造林方法相比能有效降低土壤的鹽分含量與pH值。
圖1 不同造林方式對土壤鹽分含量的影響
圖2 不同造林方式對土壤pH值的影響
2.2 卡氏造林法對苗木成活率情況的影響
刺槐栽植當年6月份、10月份對其進行成活率調查,調查結果如表1??ㄊ显炝址?月、10月份苗木的成活率分別為73.5%、41.2%,而CK組的6月份、10月份成活率分別為69.3%、8.8%。6月份卡氏造林法苗木的成活率比CK組的高4.2個百分點,而10月份卡氏造林法苗木的成活率比CK組高達32.4個百分點,由此看出卡氏造林法在重度鹽堿地上能顯著提高種植苗木的成活率。
表1 不同造林方式成活率情況表
2.3 卡氏造林法對苗木株高變化的影響
2014年4月、7月、10月對苗木株高變化進行了測量,測量結果見圖3。由圖3可知:苗木平茬4月份株高勻為10cm,7月份卡氏造林法與CK組的苗木株高分別為84.32、41.80cm,兩者之間差值為42.52cm;10月份卡氏造林法與CK組苗木株高分別為112.01、65.87cm,兩者差值為46.14cm。由此可知從4月份到10月份卡氏造林法與CK組之間苗木的株高差值在不斷加大,同時從4月份到10月份之間卡氏造林法苗木增長102.01cm,CK組僅增長55.87cm。綜上所述可知7月、10月份卡氏造林法苗木株高均比CK組的高,且卡氏造林法株高增加量比CK組的大。綜上所述,重度鹽堿地下使用卡氏造林法能增加苗木生長量。
圖3 不同造林方法對苗木高生長的影響
2.4 卡氏造林法對苗木性狀的影響
2014年10月份對不同造林形式下成活的刺槐苗木進行性狀測定,測定結果如表2。由表2可知:卡氏造林法對苗木性狀影響與株高的表現一致,卡氏造林法苗木的冠幅、地徑、分枝數均比CK組的大,差值分別達到39.76cm、13.39mm和6個。由此可知,較一般方法鹽堿地造林,卡氏造林法能有效增加刺槐的冠幅、地徑、分枝數。
表2 不同造林方式對苗木生物量的影響
在重度鹽堿情況下,卡氏造林法通過使用塑料袋,換用營養(yǎng)土,使鹽分被阻斷在塑料袋外,根系與土壤鹽分的接觸減少,使根系免受鹽分的危害。此外由于土壤鹽分只上下移動,塑料袋的存在有效地阻斷了土壤中鹽分的浸入,降低了苗木根系周邊土壤的鹽分含量與pH值。在土壤重度鹽堿情況下,卡氏造林法能顯著提高苗木的成活率與保存率,這點與甘肅省林業(yè)科技推廣總站楊國洲的試驗結果一致[3],同時卡氏造林法在提高苗木株高、冠幅、地徑、分枝數量等方面效果也較為顯著。
在使用卡氏造林法改良鹽堿地時,應注意所選苗木種類、塑料袋的規(guī)格等有關材料,若苗木是深根系的建議用大規(guī)格的樹坑與塑料袋,由于刺槐為淺根系植物,故樹坑為50cm×50cm×50cm不影響其根系生長。建議在使用卡氏造林法栽植苗木時應根據苗木種類、苗木根系大小等因素選擇樹坑、塑料袋的大小、營養(yǎng)土的配比等因素,以滿足苗木根系生長的需求??ㄊ显炝址ㄅc一般造林法相比,雖然較費工費時,但能有效解決鹽堿地造林死亡率高,“年年栽樹不見樹”的惱人問題,從長期看是非常劃算的。
[1]周映梅,王錫信,戚登臣,等.卡氏植樹法引進及示范應用[J].甘肅林業(yè)科技,2002,27(4):51-53.
[2]冀媛媛.天津濱海新區(qū)海岸帶鹽堿地生態(tài)化發(fā)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9.
[3]楊國洲.蘭州北山干旱區(qū)云杉卡氏造林試驗結果初報[J].甘肅農業(yè),2007,(9):28-29.
S728.5
A
1002-3356(2015)03-0027-02
2015-02-11
山東科技發(fā)展計劃項目(2013YD1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