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宇卿
(永春縣第六中學,福建 永春 362600)
作文個性化教學的探究與實踐
黃宇卿
(永春縣第六中學,福建 永春 362600)
作文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是語文教學中最適合發(fā)展學生個性的活動領域??v觀近幾年各地中考或高考試卷,在作文上大都要求同學們敘寫見聞談感悟,要求有真情實感,就是要求同學們寫出來的文章要有個性??梢娫谌嫱七M素質(zhì)教育,進一步實施新課改的大背景下,開展個性化作文教學刻不容緩。本文主要圍繞以下四方面展開論述:引導學生平時多注意積累素材;改革命題方式,使作文利于學生表達個性;注重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語言;力求作文教學評改的個性化。
作文教學 個性化 探究與實踐
作文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是語文教學中最適合發(fā)展學生個性的活動領域??v觀近幾年各地中考或高考試卷,在作文上大都要求同學們敘寫見聞談感悟,要求要有真情實感,這真情實感就是要求同學們寫出來的文章要有個性,寫真實的文章,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可見在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進一步實施新課改的大背景下,開展個性化作文教學刻不容緩。
個性是一種創(chuàng)造,是一種自由,是對個體心靈空間的釋放,讓學生的個性在寫作中得到積極的發(fā)展是當代教育的價值取向。提倡個性化作文的教學,“以我之筆抒我之心”,不僅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需要,還是實現(xiàn)現(xiàn)代教育目標的需要,更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墩Z文課程標準》在作文的問題上提出要引導并幫助學生“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力求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因此,尊重和保護學生的獨立個性,放寬過嚴的限制,是語文教學的當務之急。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以發(fā)展學生個性為出發(fā)點,使作文真正成為個性化的產(chǎn)物。那么,該如何進行作文個性化教學呢?筆者結合近幾年的作文教學實踐,認為可采用如下方法進行下列方法的實踐: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要寫出有個性的文章,頭腦中一定要有較多知識儲備,唯有“源頭活水來”,才能“下筆如有神”,正所謂“胸中有溝壑,下筆涌千言”,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1.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給學生搭建自主閱讀的平臺。
教師除教導學生認真學習課本知識外,還必須多閱讀課外書籍,吸收營養(yǎng),勤于記載,引導學生養(yǎng)成摘抄好詞佳句的習慣,擴大知識面,以充實寫作材料。教師可以通過“班級圖書角”、“好書推薦會”、“趣味語文”等形式來豐富學生閱讀空間。一人有好書,大家共分享,發(fā)動學生提供自己閱讀過的好書充實班級書庫,并介紹這些好書的優(yōu)點,以閱讀積累語言和寫作素材。書讀多了,自己的知識就會豐富起來,寫起文章就會得心應手,當然就會形成自己的個性。
2.要引導學生切實地關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做法,已經(jīng)不適應當今的時代。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要教會學生從生活的沃野中開掘作文的源泉。現(xiàn)在的情況是,學生作文時常常感到無話可寫,寫出的文章往往沒有深度,究其原因,就是缺乏生活的積累與感悟。如何改變這一現(xiàn)狀呢?筆者的做法是,要求學生每天寫日記,把看到的人、發(fā)生的事,出現(xiàn)的問題都記錄下來。只有養(yǎng)成寫日記的好習慣,才能寫出有個性的文章。因為不同的學生,他們的經(jīng)歷、思想各不相同,每天的想法也不盡相同,同時他們的生活內(nèi)容豐富多彩,在學校,有學習、文體、課余興趣等活動;在家里,有生活、家務、走親訪友、游覽名山大川等各種形式活動。只要每天把這些記錄下來,以后就是寫作的素材,就能寫出成為個性化的文章?!栋蜄|三峽》的作者劉大杰先生,如果沒有親自去游覽長江三峽體驗生活,能夠?qū)懗鋈绱诵蹅邀惖娜龒{景色嗎?
3.引導學生鎖定生活的觀察重點。
生活本身是豐富多彩雜亂無章的,這么多的內(nèi)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地一一記錄,只有經(jīng)常進行有重點對象的觀察,并使之養(yǎng)成習慣,才有可能積累起鮮活的寫作素材,毫無鮮明印象的觀察是無濟于作文的。教師可以列舉一些教材上的經(jīng)典實例,引導學生如何從眾多的人、物、景中擇出重點來觀察。如朱自清先生在《背影》一文中對父親買橘子的背影描寫,在文章的描寫中,很顯然,朱自清先生是把“父親的背影”作為觀察重點的,始終把目光投注在“背影”上。還有《周莊水韻》,作者三次游覽周莊,觀察的重點各不相同。第一次是仲春雨后的周莊像水墨畫,第二次是冬天雪后的周莊像版畫,第三次是節(jié)日晚上的周莊像油畫??梢娝看斡^察的重點都是不一樣的,正因為如此才能寫出如夢如幻的周莊??梢?,只要我們善于引導,不同的學生觀察的重點也就不一樣,寫出來的文章就會有自己的個性。
呂叔湘先生在《關于中小學語文教學問題》中指出:“學生寫不出文章來,這是事實。追其根源恐怕老師命題不恰當也是重要原因?!睂嶋H情況確實如此,看看我們的作文題目,很多是遠離學生生活實際,學生缺少實際體驗,當然無話可說,從而產(chǎn)生畏難情緒,以至于一提到寫作文就怕。好的作文題目,應該充分體現(xiàn)思想性、實用性、靈活性、綜合性的特質(zhì),因此在作文命題時筆者進行了如下嘗試。
1.作文題目力求貼近學生生活。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學生的作文是生活的反映,以真實的生活和情感為題材寫成的文章,才能新穎獨特,富有個性,才能顯示出應有價值。我們應當鼓勵學生認真記錄下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語言寫自己想寫的內(nèi)容,抒自己想抒之情。在作文題目的設置上,要盡量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只有這樣,學生寫出的文章才最有真情實感、最有個性。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這樣充滿童年情趣的文字,正是因為他貼近生活,才使他歷久不衰。
2.作文經(jīng)常讓學生自由命題、自擬題目。
傳統(tǒng)的作文題目大多是命題作文、內(nèi)容單一,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幾十個人都差不多,完全沒有個性。所以,作文教學的著眼點應該放在改革作文命題的方式上,唯有如此,才能改變學生“千人一面”的作文現(xiàn)狀。
讓學生自由命題是一種比較好的嘗試,往往受到學生歡迎,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有話可說的題目習作,他們的寫作熱情就會空前高漲,就能充分調(diào)動和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不同生活經(jīng)歷、不同興趣愛好、不同寫作水平的學生都能從作文中找到“自我”的影子,不斷增強自我參與意識,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用自己的話寫出觀察的結果和感受。在作文命題個性化的實際操作中,還可以將教材的命題、教師的命題和學生的命題優(yōu)化組合,即教師出寬題,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出題。比如教師可以采用話題作文、半命題作文、材料作文等方式,引導學生在較寬的范圍內(nèi)寫作,多讓學生換個角度去思考問題,多做一些求異思維的訓練,一文多作,一材料多文。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變得流暢而一觸即發(fā),敘述深刻而入木三分,結構獨特而別具匠心,做到了這一步,又何愁作文沒有個性呢?
3.讓學生自選文體。
自選文體就是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特長和愛好自由選擇一種文體。它體現(xiàn)了教育的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同時是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鼓勵學生學有所長的體現(xiàn)。我們可“放手”讓學生嘗試用各種文體去習作,同樣的內(nèi)容可用記敘文寫,也可用詩歌寫,同樣的主題可用寓言寫,也可用童話寫。當然,自選文體還應注意教育學生,寫出來的文章要做到文體規(guī)范,告訴學生,作文必須符合自己選定的文體的特點,也就是說,記敘文要有記敘文的筆法,議論文要有議論文的風格;記敘文要以情動人,議論文要以理服人,等等。只有這樣,作文才能百花齊放,落英繽紛。
所謂個性化的語言,是指那些新穎、獨特能啟人深思、引人聯(lián)想的語言,是那些富含韻味、飽含哲理、耐人尋味的智慧的語言。不同個體的學生及學生個體在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的地域都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學生的感悟能力、表達能力與技巧都有差異。所以,為了拓展不同類型學生發(fā)展的空間,必須尊重他們的個性語言。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學習他人的寫作風格時,學會綜合運用多種筆調(diào)去建構自己的個性化語言。寫作語言個性化常見的策略有:巧用修辭、長短句結合、運用疊音詞、適當使用文言詞語、滲透哲理、引用名言警句,等等,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取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如有的學生個性幽默,那么他的文章可以幽默風趣些,有的學生喜歡用優(yōu)美的詞句,那么就可以生動形象些,有的學生喜歡用平實的語言,可以樸實見真情……要讓學生明確,喜歡哪一類語言,在寫作上就應多學習那一類語言的特點和表達技巧,盡量朝自己喜歡的方面發(fā)展,充分展示自己的語言個性。
作文評價是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將對學生的寫作熱情產(chǎn)生影響。個性化的作文評價,能挖掘出學生作文的閃光點,使學生對作文更有信心。在評改學生習作時,要珍視學生個性化表達,注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信心。
1.教師在評改學生的作文時,要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寬闊胸懷。
評改作文不要只是指出不足,而應該以鼓勵為主,肯定進步。如有些學生的作文,在立意、結構或技法方面可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但只要有閃光的語句,就應予以肯定,這樣,才能給學生個性化的作文插上飛翔的翅膀。有時一兩句鼓勵的批語,勝過一大堆指指點點,尤其是平時的寫作練習,用不著求全責備,一個詞語用得好也應予以肯定,因為學生需要鼓勵,需要享受成功的喜悅。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上,筆者通常采用“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相結合的方法,讓基礎差的學生,在和自己過去的比較中,看到自己的進步,樹立起寫好作文的信心;也讓基礎好的學生,感到要被別人超越的壓力,促使他們?nèi)ヅμ岣邔懽魉健?/p>
2.把修改作文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
張志公先生說:“應當養(yǎng)成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習慣?!碑斎唬瑢W生的修改需要老師的指導,筆者在教學時進行了如下的嘗試:(1)指導自改。每次作文完成后,指導學生反復自改,從文章的立意、選材、布局、語言等方面反復琢磨,字斟句酌,精心修改。(2)教師作示范性修改。教師瀏覽全班作文,選擇一篇最有代表性的文章,精心批改、點評,作為修改的范例印發(fā)給學生,再作批改的方法指導。(3)四人一組互批互改。改后全班推薦兩至三篇在班上交流,由學生進行評析,教師再進行點評總結。
總之,教師應該把評改作文當做一次和學生進行交流的環(huán)節(jié),盡量多批少改,重在講評。批語針對每個學生,鼓勵進步,指出不足;講評面向全體學生,講共同的長處,并用商量的態(tài)度指出學生作文中的缺點和錯誤,啟發(fā)學生自己去改正。
當然,作文教學的個性化,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聽任學生“自由”發(fā)展,而是要使各種類型的學生在個性張揚的基礎上獲得較大的發(fā)展。個性意味著活力,個性孕育著創(chuàng)新,我堅信,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勤于思考,追求個性,就一定能使學生作文的個性之花處處開放。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2]福建教育.
[3]語文課程標準.
[4]華長智.創(chuàng)新教育百例.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5]呂叔湘.關于中小學語文教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