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冷 軍
“2014年安全生產(chǎn)實現(xiàn)‘七無’,終于可以歇口氣了!”新年伊始,筆者聽到了一位員工這樣的話語。從這句話里,筆者著實為上一年良好的安全成績感到欣慰,但對于這種想“歇口氣”的思想,卻又實在不敢茍同。
筆者試著分析一下這位員工的心路歷程:每到年終歲尾,因為害怕全年來之不易的安全成績付之東流,所以時時處處都會格外小心,安全弦也比平時繃得更緊,生怕一不留神就會釀成大錯;而當新一年的鐘聲敲響,上一年的安全工作平穩(wěn)著陸的時候,便認為“大功告成”,警惕之心也瞬間松弛了下來,想要“喘口氣、歇一歇”的想法自會油然而生。殊不知,這個時候,恰恰就是最危險的時候。
舉幾個最近的例子吧。1月2日,哈爾濱市道外區(qū)一日雜倉庫發(fā)生火災(zāi),造成5名消防戰(zhàn)士犧牲;1月3日,云南大理巍山縣拱辰樓起火,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古城樓毀于一旦;甚至就連稍早一些的、跨年夜上海外灘的踩踏事故,都是在新年伊始、在最不應(yīng)該是發(fā)生事故的時候發(fā)生的。一幕幕慘劇,正是從反面對于“歇一歇”思想的黑色注解。
兵法上有一招叫做“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以此來反觀各類安全事故,它們似乎也“深諳此道”:安全管理抓得緊,事故就無從下手;一旦稍有松懈,事故便乘虛而入。其實,這不怪事故“狡猾”,要怪也只能怪人的失職。著名的海恩法則指出: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法則強調(diào),再好的技術(shù),再完美的規(guī)章,在實際操作層面,也無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質(zhì)和責(zé)任心。如此說來,這“歇一歇”的思想,豈不正是一種事故隱患嗎?
在安全管理中,僅有一雙發(fā)現(xiàn)各類事故苗頭的慧眼遠遠不夠,還須有一顆能夠探究表象之下、善于“撥開迷霧見月明”的“慧心”。所以,面對安全生產(chǎn)的成績,面對長周期的安全穩(wěn)定局面,我們不僅不能“歇一歇”,反而要更加小心謹慎,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要知道,安全生產(chǎn)最大的敵人,不是事故和隱患,而恰恰是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