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會
(安徽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601)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路徑
盧會
(安徽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在我國,高校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雖已取得一些成就,但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主要從更新教學理念、轉換語言表達方式、豐富教學方法和構建科學評價指標體系等方面進行探討,旨在增強課程的魅力和提升教學效率,爭取把思想政治理論課辦成一門大學生喜愛和可受益的優(yōu)秀課程。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路徑
高?!八颊n”教學是一個系統(tǒng),其中包括各種因素,如教師、學生、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和教學管理等,而學生是“思政課”教學的關鍵要素。以下就從“以人為本”理念的視角,摸索高?!八颊n”教學改革的策略,達到系統(tǒng)內部各要素協(xié)調發(fā)展和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主要是注重作為個體的人的作用,以人為中心,它有三種內涵。第一,一種價值傾向。它注重對人的關懷和理解,對人潛能的挖掘與培養(yǎng),對人個性的釋放。第二,肯定人的主體地位和作用。第三,一種思維方式。它要求人們用歷史的眼光和人的眼光去看待、解決問題,關心人的共同需求和個性需求,關注人的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形成人的自主意識。
高?!八颊n”教師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既是課程教學性質的共性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目標的個性要求。第一,課程教學是教師與學生雙向互動、教學相長的過程,包含“教”和“學”兩個主體因素,它不僅注重教師的“教”,強調教師是講授知識、傳遞方法、解答疑惑的主體,也關注學生的“學”,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1]當然,高?!八颊n”作為課程也具有這樣的性質。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為對象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它的主體是人,教學目標是促進人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因此,高校“思政課”的目的不僅在于教書,關鍵還在于育人,這就要求授課教師“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需求,關心學生在學習、生活和思想上的困難并及時給予指導,幫助學生渡過難關。
樹立現(xiàn)代化“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的具體實施方法有三點。(1)“思政課”教師要找準位置,轉變角色。由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主,由要學生學轉變成學生自己要學,由以往知識的傳遞者變?yōu)閷W生學習的協(xié)調者、點撥者和合作者。[2](2)“思政課”教師要把握和領悟本課程的教學大綱要求與教學目標,把“育人”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終極目標。(3)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八颊n”教師應多思考學生著急擔憂的問題,經(jīng)常與學生互動,課后主動聯(lián)系,隨時了解學生生活學習動態(tài),傾聽他們的聲音,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增加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新的教學理念意味著對“思政課”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更高,教師不僅要有扎實、豐富的學科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能力,還要有崇高的道德修養(yǎng)與獨特的人格魅力,教師的道德修養(yǎng)不僅影響學生的修養(yǎng),還關系著“思政課”對學生的吸引力。[3]
實現(xiàn)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有很多值得探討的方面,下面就從語言表達方式轉換的角度進行探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的編寫有其特定的要求,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會較多地運用學術語言、文件語言、書面語言,但教學直接面對的是青年學生,應添加多樣、新穎、生活化的語言表達形式,以貼近學生的思維和接受方式,貼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
第一,盡量使用形象生動、學生容易理解和可接受的語言,如時髦語、網(wǎng)絡語等,這樣做可以與學生拉近距離,產(chǎn)生共鳴,但是需要把握分寸,去蕪存菁。第二,使用時代性的語言。隨著社會生活的變化和理論研究的深入,會不斷出現(xiàn)一些反映新現(xiàn)象和新思想的理論術語?!八颊n”教師應多關注現(xiàn)實生活中涌現(xiàn)的新概念和新術語,并有意地將它們引入教學中。例如,近年來黨提出“和諧社會”“科學發(fā)展觀”“中國夢”等有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理念,教師在教學中將這些新提法、新術語引進“思政課”課堂,既能體現(xiàn)教師對知識認識的進步和深化,也能使理論教育富有時代特色,對學生有吸引力。第三,要對某些傳統(tǒng)概念或術語進行新的解讀。[4]例如,“階級”一詞是馬克思主義用以分析人類社會生活的一個基本概念,但現(xiàn)在不論是資本主義社會還是社會主義社會,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關系與馬克思主義所分析的階級關系相比較,都呈現(xiàn)出一些新的變化和特征,因此,可以用“階層”“利益集團”等術語來解讀馬克思所說的“階級”。又如,對于“資本”一詞,在馬克思看來,是一個純經(jīng)濟學概念,主要是指用以生產(chǎn)經(jīng)營、能帶來剩余價值的生產(chǎn)資料和貨幣。如今,“資本”一詞的內涵和外延都發(fā)生了變化,知識、人力資源都可以視作資本。[5]教師只有緊隨時代的發(fā)展,對某些傳統(tǒng)術語作出新的解讀,才能吸引、說服青年學生。
討論式教學法,就是師生在課堂教學中針對教學內容,通過民主、平等的雙向交流,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xié)調發(fā)展,從而達到教學目的的一種有效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可以營造一個自由開放的教學氛圍,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為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師生互相學習的平臺?!坝懻撌浇虒W方法”的類型主要有兩種。(1)案例討論法,教師通過把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作為教學范例,吸引學生積極參與熱點討論,最終達到交流思想、提高學生思考能力的目的。[6]如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中,教師舉出文章馬伊琍的婚變、黃海波嫖娼等現(xiàn)實案例,引發(fā)學生對問題的觀察和相關思考,引導學生把握問題核心,提高學生認識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將所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2)專題討論法,將專題討論題目給學生,讓學生在課下做好充分準備,在課堂上進行專題討論。如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中,上到關于樹立正確的戀愛婚姻觀這一章節(jié)中,教師通常會與大學生的戀愛問題相連接,把“我的大學生戀愛觀”作為一個專題引發(fā)學生議論,各抒己見。
高校在設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指標時要注意一下幾個方面。第一,要與教學目標同步,教學設計指標要同時考察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和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情況。第二,“思政課”教學評價不僅要有自己的特色,還要完整,同時要涉及教師和學生這兩個主體。如學生參與“網(wǎng)上評教”,其指標既要反映“思政課”的特點,也要考慮到學生的參與度,體現(xiàn)對學生“學”的成果的評價。[7]具體來說,“網(wǎng)上評教”的內容設計主要從學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思考問題的角度是否新穎、參與課堂討論是否積極主動、是否提出自己的想法、是否在合作討論中提升了自己的認識等方面來衡量學生參與教學的情況,然后用模糊性的語言表述、推斷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表現(xiàn)情況,但關鍵一點是評價指標要注重學生參與教學的量,更要注重學生參與教學的質,即評估學生參與教學的情況不能簡單用時間或次數(shù)來說明,而應牢牢抓住學生課堂發(fā)言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學生課堂發(fā)言進行分析,如有多少人參與課堂發(fā)言,體現(xiàn)了教學參與的范圍;有多少人積極主動發(fā)言,反映了教師的問題啟發(fā)是否恰當和學生參與的主動性;討論了多少有意義的問題,表現(xiàn)了學生參與的質。這樣的評價指標可以轉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只注重教師的地位和作用而忽視學生的參與度的局面。
[1]秦宣.新中國成立 60年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沿革及其啟示[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10):27-31.
[2]郎蜀嵐.關于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問題探析[J].云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12,(3).
[3]李洪梅.提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78-80.
[4]岳宗德.論自媒體環(huán)境下主體間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轉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474):66-67.
[5]魏忠明.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困境及其出路[J].思想理論教育研究,2013(2):113-114.
[6]冷舜安.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教學模式的思考[J].思想理論課教學,2011,(7):70-73.
[7]高林.師生關系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師德建設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473):83-85.
【責任編輯:周 丹】
G641
A
1673-7725(2015)09-0120-03
2015-06-15
盧會(1991-),女,安徽六安人,主要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