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月
[摘 要] 改革開放以來,注重制度建設是新時期黨的建設理論的一個鮮明特征。在這一歷史進程中,黨不斷改革完善自身領導制度,堅持科學、民主、依法執(zhí)政,健全完善組織制度,建立健全黨內民主制度和監(jiān)督制度。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加強黨內規(guī)章制度建設,實現黨內民主的制度化程序化,堅持黨內規(guī)章制度與國家法律法規(guī)的協(xié)調配合,增強制度的科學性、系統(tǒng)性,積累了加強黨的制度建設的寶貴經驗。
[關鍵詞] 改革開放 黨的制度建設 經驗
中國共產黨始終注重制度建設。新中國成立后,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對黨的制度建設有了初步的探索。1956年黨的八大首次提出了加強黨的制度建設問題,根據執(zhí)政后黨的建設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特別強調全黨要貫徹民主集中制,擴大黨內民主,提出要實行黨的代表大會常任制,恢復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設置等一系列制度措施,為黨的制度建設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開端。[1]p84但是,由于國內外局勢的變化和黨的指導思想上“左”的錯誤愈加嚴重,黨的制度建設的探索進程被打斷,“文化大革命”時期,黨的建設工作遭受嚴重曲折,直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黨的建設的指導思想、組織基礎和制度保障,黨的制度建設才有新的轉折,進入了一個突破創(chuàng)新、全面發(fā)展的新時期。這一歷史時期黨的制度建設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經濟政治的不斷發(fā)展,每個階段制度建設都有各自的特點并積累了重要的歷史經驗。
一、突破創(chuàng)新階段(1978—1992年):改善黨的組織和領導制度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原先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和干部制度的一些弊端日益凸顯,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認真總結黨的建設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在黨的制度建設方面,首先啟動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的改革。1980年8月,鄧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講話,深刻分析了現有制度的各種弊端,提出了制度改革和建設的指導思想和根本任務。他強調:“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wěn)定性和長期性。必須引起全黨的高度重視?!盵2]p333隨后,在1982年召開的黨的十二大上對黨的領導體制進行了改革,新黨章改革了“中央委員會主席”制度,不設主席只設總書記,并對總書記的職責、權限作出了明文規(guī)定。其次,十二大采取了過渡性措施,逐步解決干部領導職務終身制,在中央和省一級設顧問委員會,作為新老干部交替的過渡性機構,這一方面解決了改革開放初期新老干部交替和老干部對新干部的傳幫帶問題,另一方面成功地解決了干部領導職務終身制問題。同時,十二大重新恢復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行使對黨的領導干部的監(jiān)督職能。
二、全面推進階段(1992—2002年):建立健全黨內民主和監(jiān)督制度
從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到黨的十六大,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強調把制度建設納入黨的建設全局,貫穿于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的全過程。江澤民同志明確提出:“完善各個方面的制度,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黨的制度建設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課題?!盵3]p547黨的十四大強調:“要進一步發(fā)揚黨內民主,加強制度建設,切實保障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的民主權利?!盵4]p250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加強黨的建設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必須進一步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特別要注重制度建設,以完備的制度保障黨內民主,維護中央權威,保證全黨在重大問題上的統(tǒng)一行動?!盵5]p958黨的十四大特別是十四屆四中全會以來,黨中央在具體制度建設和健全黨內法規(guī)方面進行了許多重大實踐,出臺了一系列重要的黨規(guī)黨法和制度措施。1994年1月,為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完善黨內選舉制度,加強黨的地方組織建設,中央制定了《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選舉工作條例》。1995年頒布了《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試行)》,對于發(fā)揚黨內民主、健全黨內生活、保障黨員權利的正常行使和不受侵犯,提供了制度保障和途徑。同年出臺了《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暫行條例》,擴大干部選拔任用中的民主,擴大群眾的參與。1996年4月,中央為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加強和改進黨的地方委員會的領導,頒布了《中國共產黨地方委員會工作條例(試行)》,建立了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地方各級黨委常委會向委員會全體會議定期報告工作并接受監(jiān)督的制度,推行地方黨委討論決定重大問題和任用重要干部票決制度,使黨委集體領導和民主決策逐步制度化、規(guī)范化。
完善黨的監(jiān)督制度和黨風廉政建設是十四大之后的“重頭戲”,尤其具有深遠影響的是1997年2月和9月先后出臺的《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政從政若干準則(試行)》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試行)》,是改革開放以來最為完整全面和權威的關于黨紀方面的基礎性法規(guī),全面推進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逐步在實踐中形成黨委統(tǒng)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紀委組織協(xié)調、部門各負其責、依靠群眾支持和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明確了黨內監(jiān)督的專門機關、重點、途徑、辦法等重大問題,標志著黨內監(jiān)督工作進入了制度化規(guī)范化的新階段。
三、深入發(fā)展階段(2002年至今):以創(chuàng)新精神進一步完善黨的制度建設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緊緊圍繞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這條主線,繼續(xù)大力推進黨的制度建設。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上通過了《關于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明確了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各項部署,強調要以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為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重點。在全黨開展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強調完善制度和機制,著力構建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長效機制,把黨的先進性要求轉化為黨員自覺的行為準則。胡錦濤同志指出,我們既要加強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領域的制度建設和創(chuàng)新,不斷完善各方面的體制機制,又要加強黨內制度建設和創(chuàng)新。在黨的建設中,我們黨加強了以黨章為核心的黨內制度體系建設,從多方面建立健全黨內各項制度,把制度建設融入到黨的各項工作中,如進一步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2003年以來,陸續(xù)頒布《公開選拔黨政領導干部工作暫行規(guī)定》、《黨政機關競爭上崗工作暫行規(guī)定》等黨內法律法規(guī),提高制度建設的質量和水平,做到用制度管權、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推進黨內干部選拔任用制度化、規(guī)范化,擴大選人用人中的民主。黨的十七大把黨務公開、黨代表任期制,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并接受監(jiān)督、地方黨委常委會向委員會報告工作并接受監(jiān)督、巡視制度等寫入黨章,總結了黨的建設新經驗,提出以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黨的制度建設將以改革的精神繼續(xù)發(fā)展。endprint
四、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制度建設的基本經驗
(一)必須不斷深化對制度問題的認識,堅持把制度建設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制度建設作為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擺在黨的建設的重要位置,是黨的自身建設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實踐證明,只有健全和完善黨的規(guī)章制度,才能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制定和執(zhí)行,才能確保黨的自身建設的順利推進。在新時期,加強黨的制度建設,要求我們必須不斷深化對黨的制度建設問題的認識,特別是對其根本性、全局性、穩(wěn)定性和長期性的認識,始終堅持把黨的制度建設擺在黨的建設的重要位置,既要注重黨的制度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和完善,更要注重制度的科學性、系統(tǒng)性、有效性、針對性,切實加大制度的執(zhí)行力度,以嚴格的紀律、完善的監(jiān)督保證黨的制度得到貫徹執(zhí)行。
(二)必須以健全民主集中制為重點加強制度建設,實現黨內民主的制度化、程序化。民主集中制既是黨的根本組織原則,也是群眾路線在黨的生活中的運用,是無產階級政黨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一個本質特征。堅持發(fā)展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是黨的制度建設的重點。黨的全部制度都以堅持民主集中制為最高原則,同時又是民主集中制原則的具體化和實際應用。我們黨自身建設的歷史和實踐反復證明,民主集中制是科學的合理的有效率的制度。什么時候民主集中制堅持得好,我們黨就發(fā)展壯大;反之,黨的建設就會受到損失。在新時期,加強黨的制度建設,我們要始終把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作為重點,根據新情況新變化,加快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具體制度,實現黨內民主的制度化、程序化,進一步提高黨的建設的制度化、規(guī)范化水平。
(三)必須堅持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相統(tǒng)一,既重視黨內規(guī)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又注意與國家法律法規(guī)的協(xié)調配合。黨的執(zhí)政地位決定了黨的制度建設必須與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相協(xié)調。黨的制度既包括黨組織內部或自身的各種制度,也包括黨對國家和社會實施領導的制度和體制。黨的規(guī)章制度是否健全完善,是否得到貫徹執(zhí)行,對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決定性影響。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順應歷史潮流,強調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堅持把依法治國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在新時期,我們黨加強黨的制度建設,必須堅持依法治國,領導立法,帶頭守法,保證執(zhí)法。堅持在國家法律的整體框架下進行,以遵守國家法律為前提和原則,并善于把成熟的黨內法規(guī)制度通過立法機關轉化為國家法律法規(guī),更好地用制度和法律規(guī)范權力的運行,實現黨的制度與國家法律的協(xié)調配合、相互促進,統(tǒng)一于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進程之中?!?/p>
參考文獻:
[1]高新民、張希賢主編.中國共產黨建設史[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9.
[2]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江澤民.論黨的建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
[4]江澤民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責任編輯 吳自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