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少燦
[摘 要] 在長期革命實踐中,朱德深刻認識到科學技術在軍事斗爭中的重要性,形成了豐富的科技強軍思想。其內容包括:重視提高軍工生產和武器裝備的科技含量,以增強軍隊戰(zhàn)斗力;強調加強軍事技術學習,以提高軍隊素質;主張科學整訓,發(fā)展技術諸兵種,以加速國防現代化。這些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借鑒意義,值得思考與總結。
[關鍵詞] 朱德 科技強軍 軍事思想
朱德是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和重要統(tǒng)帥,在創(chuàng)建和領導人民軍隊的長期軍事實踐中,提出了許多獨特的軍事思想,取得了輝煌的軍事業(yè)績。其中,他的科技強軍思想仍然對當今中國實施科技強軍戰(zhàn)略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重視提高軍工生產和武器裝備的科技含量,以增強軍隊戰(zhàn)斗力
提高軍隊軍工生產和武器裝備的科技含量,藉此增強軍隊戰(zhàn)斗力,是朱德科技強軍思想的首要內容。早在紅軍時期,朱德就提出要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地發(fā)展我們自己的軍事工業(yè)。中央蘇區(qū)辦起了官田兵工廠和無線電培訓班,朱德、毛澤東等人經常前往指導,勉勵大家學好技術、用好技術??箲?zhàn)時期,朱德“非常希望八路軍、新四軍能夠有些新的技術裝備,用新的技術給敵人以更大的殺傷,給國家民族多盡一點力”[1]P97。他認識到,“在我們革命戰(zhàn)術上說來,我們就是靠人,也還要靠武器”[2]P636。在陜甘寧邊區(qū),朱德曾發(fā)出將科學與抗戰(zhàn)結合起來的號召。他指出,“自然科學,這是一個偉大的力量”,“自然科學的進步,工農各業(yè)的發(fā)達,生產能力的提高……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充實我們的力量,充實軍隊的戰(zhàn)斗力”。[3]P122
新中國成立后,針對我軍武器裝備仍然陳舊龐雜等狀況,朱德明確提出:要提高人民軍隊戰(zhàn)斗力,就必須使我軍武器裝備現代化,“主要武器精度要高,力要大,機動性能要好,抗干擾能力要強,品種裝備齊全配套,能夠適應現代化戰(zhàn)爭的需要”。[4]P198
為實現解放軍武器裝備的現代化,朱德提出了兩種方法:一是購買國外先進武器。他向中央書記處建議:購買一批先進武器裝備部隊,并派學生到蘇聯學習飛行技術。在他的直接指導下,我國與蘇聯于1951年正式達成購買武器裝備的一系列協(xié)議,一批蘇聯援建的現代化新式兵工廠在全國各地相繼建成,解放軍的武器裝備開始向現代化邁進。二是主張自己制造。在爭取購買蘇聯武器的同時,朱德更注重自力更生來發(fā)展自己的軍工生產。他致函李富春副總理,就軍工工業(yè)生產計劃提出了三條意見;又致函周恩來總理,建議擴大兵工生產。在他的努力下,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對原有兵工廠進行了技術改造,并新建或擴建了74個規(guī)模較大的飛機、艦艇、火炮、坦克、彈藥、雷達、指揮儀、通訊設備和電子元件等工廠,為我國獨立自主地生產武器裝備打下了初步基礎。到20世紀60年代,我軍武器裝備又步入了自行設計、自行制造的新階段,終于實現了武器裝備的逐步國產化。
此外,朱德在建國之后還對當今世界的尖端科學技術密切關注,非常重視尖端武器原子彈和導彈的發(fā)展。1956年4月,他在致黨中央的報告中說:現在世界已處在工業(yè)技術革新中,必須運用世界最新科技成就來提高技術,對此我們必須十分重視。不久,他又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指出:“將來的戰(zhàn)爭是核子戰(zhàn)爭,只憑人的數量和槍炮是不行了,要有戰(zhàn)略的預見性。”[5]P15581957年8月,在國務院“二五”計劃討論會上,朱德提出要發(fā)展尖端武器、搞原子彈和導彈的主張。1960年10月,他再次強調:“我們的軍隊一定要下決心用尖端技術武裝自己。如果我們的軍隊能在思想政治上武裝好,再加上先進的裝備,那就會成為天下無敵的軍隊。這樣就有可能迫使帝國主義不敢侵略我們。”[6]P759-760朱德的這一主張非常具有前瞻性和戰(zhàn)略性。
二、加強軍事技術學習,以提高軍隊素質
朱德從長期的軍事實踐中深刻體會到,技術先進的武器裝備固然重要,但最后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人;軍人能否熟練掌握相關技術,這一點至關重要。他指出,我軍曾經有過因為不能很好掌握技術而遭受無謂犧牲的情況,因此,每個戰(zhàn)士都應該熟練掌握自己的武器,把旺盛的士氣同掌握技術結合起來,這樣才能發(fā)揮出最大威力??谷諔?zhàn)爭時期,朱德明確提出:練兵的目的“一個是要勇敢,一個是要有技術。這兩個東西非常重要”[1]P100。新中國成立后,他從建設現代化國防的目標出發(fā),認為“現代的國防建設是建立在最新的科學技術和最新式的裝備上的”,并強調“掌握技術是個關鍵,在一定意義上,技術決定一切”,“軍事任務要靠技術來完成”,“我們部隊最要緊的就是技術,只有技術搞好了,戰(zhàn)術才能發(fā)揮更大的效力”。[7]
朱德十分重視全軍的軍事技術教育。他要求每一位普通戰(zhàn)士、指揮員和領導干部,都學習技術,尊重技術,掌握技術,并且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技術學習的內容。紅軍初創(chuàng)時期,士兵大多數來自于貧苦農民,對武器的使用一竅不通。因此朱德強調技術訓練的內容要包括槍支的使用、保管,刺刀的使用技巧等,“應著重一些基本的東西”??谷諔?zhàn)爭期間,朱德號召八路軍和新四軍要學會使用新式武器,“不能做一個落后的劣勢武器的拜物教徒”。[1]P53到了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他提出要學習好“炮兵技術和研究現代戰(zhàn)爭的戰(zhàn)術”。[1]P179建國之后,朱德進一步強調要很好地學習軍隊現代化的科學知識,掌握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學習海陸空聯合作戰(zhàn)的方法和技術。因為“今后的戰(zhàn)爭……如果不能掌握復雜的武器技術和學會指揮諸軍兵種的聯合作戰(zhàn),就不能戰(zhàn)勝敵人”[1]P306。他要求各級指揮員應迅速精通技術,精通現代的指揮藝術和善于組織有計劃的作戰(zhàn),軍隊干部要具有現代化軍事科學知識和為掌握現代化軍事科學技術所必需的文化水平。
朱德不僅強調要注重軍事技術的學習訓練,而且對培養(yǎng)軍隊技術人才的方式路徑做了有效探索。他特別注重各類軍事技術院校的創(chuàng)辦,認為這是快速提高干部軍事技術水平的有效渠道,是培養(yǎng)現代軍事人才必須的一項戰(zhàn)略舉措。朱德指出:“如果沒有一大批與現代化軍隊要求相適應的軍事的指揮干部和政治干部,要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軍隊,同樣是不可能的?!盵2]P832因此,在朱德的積極推動和直接領導下,我國到1957年,初步建立起各級各類軍事院校一百多所,我軍完整的軍事技術人才和軍事指揮人才培養(yǎng)體系初步形成,為科技強軍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endprint
三、主張科學整編,發(fā)展技術諸兵種,以加速國防現代化
建國之前,人民軍隊還沒有空軍和海軍,也沒有獨立的技術兵種。我軍要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完成現代化的建軍任務,就要盡快組建新的軍兵種。1949年3月,朱德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指出:取得全國政權,建立自己的國家之后,就要搞好國防,實行征兵制,建立自己的海軍、空軍、炮兵等,建立和訓練國防部隊。朱德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問題,指出今后的作戰(zhàn)對象有高度的現代化裝備和完善的諸軍兵種,這樣的敵人與國內戰(zhàn)爭時期完全不同,我們應針對其編制和戰(zhàn)術來研究出有效的對策。他及時向全軍提出了總結經驗,整頓編制,學會諸軍兵種聯合作戰(zhàn)的新任務。他親自主抓空軍、海軍、裝甲兵等軍兵種的組建工作,親自領導了建國初期四次軍隊的精簡整編工作,使全國軍隊執(zhí)行統(tǒng)一的編制序列。朱德多次強調,諸軍兵種建設的好壞,技術水平是關鍵。因此,他要求全軍努力學習先進的軍事科學技術,運用世界最新科技成就,把我軍的科學技術提高到現代化水平。
1950年3月,朱德在空軍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空軍能不能建設好,掌握技術是個關鍵?!薄爸挥姓莆樟思夹g,才能戰(zhàn)勝敵人,……所有的人員都應當學會技術”。[1]P275他勉勵海軍官兵“努力掌握現代海軍作戰(zhàn)技術”,對從陸軍中抽調來當海軍的官兵們說:“黨調你們來海軍工作,這是光榮的使命。……從你們司令員起到每個戰(zhàn)士,都要從頭去摸索、去學習,學會現代化的海軍技術,學會在海上生活,把自己鍛煉成一個堅強的海軍軍人?!盵2]P798-7991954年朱德又對鐵道兵建設作出指示:“鐵道兵是我軍的技術兵種,是現代化國防軍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盵1]P329他還極其關注裝甲兵的地位和作用,認為要取得諸軍兵種的聯合作戰(zhàn)的勝利一定要發(fā)揮坦克兵的作用?!八怯醒谧o的炮兵,是陸軍中的骨干。要破壞敵人的碉堡,要追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就要靠掌握技術、發(fā)揮坦克的威力?!盵1]P308朱德還強調要重視炮兵建設,認為“現代戰(zhàn)爭仍然要重視炮的使用?!盵2]P799
經過朱德等人的努力籌劃和推動,我國的人民軍隊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步實現了由單一兵種向諸軍兵種合成型軍隊的轉變,從而在國防現代化建設道路上邁出了歷史性一步。朱德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26周年大會上自豪地宣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成為一支保衛(wèi)和平的堅強力量。我軍能夠在遭受到敵人侵略時進行諸兵種協(xié)同的現代化作戰(zhàn),保衛(wèi)我們的祖國。”[8]P780○
參考文獻:
[1]朱德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朱德軍事文選[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7.
[3]邱若宏.中國共產黨科技思想與實踐研究—從建黨到新中國成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呂星斗.朱德和他的事業(yè)[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3.
[5]朱德年譜(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
[6]朱德傳[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
[7]肖學祥,劉祖愛.論朱德的軍事技術教育思想[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0(3).
[8]袁偉,吳殿堯.朱德軍事活動紀事[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6.
責任編輯 冷 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