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蘇菲
地鐵站口,樓梯拐角處,石橋邊,總是有著他們衣衫襤褸的身影。
那一天,在人山人海的南京路步行街上,寒風瑟瑟,又一個全身幾乎紫紅的老人正無力地蜷縮在地上。出于條件反射,我立刻拉住父親的手準備跑開。但父親一把拉住我,停下腳步。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只有我們兩個人站在這老人面前。父親緩緩從兜里摸出錢包,挑出僅有的兩張藍綠色:“你去吧!”父親用手推推我,把錢塞進我的手心里?!岸繅蛭屹I一本書啦!”我用眼睛狠狠瞪了一下父親,拒絕再次靠近那老人。
奇怪的是,父親什么也沒說,只是默默轉(zhuǎn)向老人。走近,然后深深地把腰彎下,穿得厚重的他顯得有些吃力,但那幅度近乎是九十度。爸爸把兩張十元,輕輕放進老人頭前空空如也的杯子里。兩張紙幣,對我這樣衣食無憂的孩子來說顯得多么單薄,但卻把那小小的塑料杯塞滿了,它們就宛如春天翩翩的蝴蝶般,在杯里徐徐展開。老人慢慢地抬起頭,用嘶啞的聲音,從嘴里艱難地擠出兩個字:“謝……謝……”
就在那一瞬間,無數(shù)過路人中只有父親做出的那個姿勢,讓我怔住了。我突然深刻地意識到,那一個愛的彎腰,體現(xiàn)出了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尊重,那一個善良的彎腰,是父親對乞丐這一弱勢群體一種關(guān)愛與無言的溫暖。
簡 ?評 ? ? ? 這篇微作文的字數(shù)不多,然細膩的描寫讓人物形象躍然紙上。遇到老人時一“拉”一“挑”一“塞”三個動詞,將爸爸樂于助人的形象刻畫得躍然紙上;走到老人跟前時,那個近乎九十度的彎腰,又形象繪出了爸爸尊重他人的善良人格。細節(jié)寫人,真是格外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