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凝,劉鵬凌
(安徽農業(yè)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安徽合肥230036)
安徽省碭山縣碭山酥梨種植面積最大時超過3.33萬hm2,占全縣耕地面積的50%以上。酥梨年產量75萬t左右,約占全國梨果總產量的13%,酥梨帶來的收入占碭山縣農民收入的80%以上[1]。酥梨產業(yè)已經成為碭山縣經濟發(fā)展的支柱產業(yè),關系到碭山縣整體經濟發(fā)展以及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為酥梨產業(yè)的原材料,酥梨價格波動對整個產業(yè)影響較大。碭山酥梨價格高至3元/kg,低至0.2元/kg,與市場需求息息相關。2004年碭山縣政府實施“3211”工程,碭山酥梨價格自此開始逐漸上漲[2]。
王玲芝[3]運用蛛網模型理論對我國農副產品價格波動進行分析,認為農副產品的價格之所以有較大波動,是因為供求價格彈性差距懸殊。張樹忠等[4]運用蛛網模型和VAR模型對小宗農產品的價格波動及貨幣供應量的影響進行實證研究,發(fā)現貨幣供應量是農產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之一,過快增長的貨幣供應量必然會導致小宗農產品的價格上漲。魯曉旭等[5]運用蛛網模型理論對柑橘的生產和價格波動進行分析,發(fā)現由市場來調節(jié)柑橙類產量必然導致價格和產量的波動都很大。崔麗梅等[6]運用蛛網模型以玫瑰為例對花卉拍賣的價格與供應量的波動進行研究,發(fā)現花卉的供貨量受節(jié)日和季節(jié)的影響很大,供貨量又對花卉當天的價格產生影響。筆者運用蛛網模型對2000~2012年碭山酥梨價格波動進行分析,探究碭山酥梨價格波動的趨勢及原因。
碭山縣是碭山酥梨的原產地,擁有世界最大的連片果園。碭山縣年產各類水果約150萬t,其中碭山酥梨年產量達到75萬t左右,占碭山縣水果總產量的50%左右,占全國梨總產量的1/8,碭山縣也因碭山酥梨躋身全國水果生產十強縣之一,是全國梨加工第一大縣[1]。碭山酥梨產業(yè)已經成為碭山縣經濟發(fā)展的支柱產業(yè)。
碭山酥梨是我國傳統(tǒng)3大名梨之一,1949年之前的種植面積很小,新中國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碭山酥梨的經濟效益凸顯,受比較收益驅使,農民紛紛轉向碭山酥梨種植,梨園面積迅速增至3.33萬hm2,造成碭山酥梨供大于求。酥梨價格從3元/kg跌至0.2元/kg,梨農的積極性遭到打擊。為了碭山酥梨產業(yè)的發(fā)展,碭山縣政府在2004年規(guī)劃了“3211”工程,即保留黃河故道上30萬畝(2萬hm2)的精品優(yōu)質酥梨,20萬畝(1.33萬hm2)轉化成新品種和加工用梨,10萬畝(0.67萬hm2)優(yōu)質生食及加工用蘋果,10萬畝(0.67萬hm2)優(yōu)質黃桃等雜果,由此,碭山酥梨的種植面積由3.33萬hm2縮減到了2.00萬hm2。目前,碭山酥梨的種植面積主要在碭山縣的園藝場、果園場、唐寨鎮(zhèn)、玄廟鎮(zhèn)、李莊鎮(zhèn)、良梨鎮(zhèn)等[2]。
改革開放后,碭山酥梨深加工業(yè)開始發(fā)展起來,碭山酥梨經過加工之后的產出品主要是梨汁、罐頭、梨膏等,有效延伸了碭山酥梨產業(yè)鏈,提高了碭山酥梨產業(yè)附加值。截至2012年,碭山縣大型酥梨加工企業(yè)共有11家,年加工能力達到50萬t,其中5家企業(yè)生產梨罐頭,年生產能力達3萬t;4家企業(yè)生產梨汁,年生產能力達10萬t;3家企業(yè)生產梨膏,年生產能力達8 000 t[2]。以碭山酥梨為原材料的相關行業(yè)蓬勃興起,進一步鞏固了酥梨產業(yè)在碭山縣經濟發(fā)展中的作用。
2.1 數據選取 碭山酥梨的市場需求包括國內市場需求和國外市場需求,其中國內市場需求又包括加工業(yè)需求和鮮果生食需求,已有統(tǒng)計數據僅包括酥梨加工業(yè)需求量,無法準確反映碭山酥梨的市場需求,鑒于此,該研究假定碭山酥梨需求固定不變。
2.2 模型構建 由于該研究只對可獲得的碭山酥梨供給量進行實證分析,而蛛網模型研究供給和需求作用下的商品價格波動,所以假定碭山酥梨需求固定不變,構建模型如下:
表1 碭山酥梨生產現狀
在上述模型中,以2004年為斷點,式(1)為2004年之前的模型表達式,式(2)為2004年之后的模型表達式,α1、β1、ε1、α2、β2、ε2均為常數,P1為 2004 年之前碭山酥梨價格,Q1為2004年之前碭山酥梨的產量,式(1)的經濟含義為:2004年之前在不考慮碭山酥梨需求的前提下,碭山酥梨價格由產量決定。P2為2004年之后碭山酥梨價格,Q2為2004年之后碭山酥梨產量,式(2)的經濟含義為:2004年之后在不考慮碭山酥梨需求的前提下,碭山酥梨的價格由產量決定。
2.3 實證檢驗 根據表1數據和式(1),不考慮碭山酥梨的需求因素,使用最小二乘法進行擬合優(yōu)化,求得:α1=-1.359 440,β1=0.020 047,R12=0.962 661。由此得到,模型(1)為:
表明因變量P中有96.3%可以用自變量Q來解釋,其經濟意義是,2004年之前碭山酥梨價格的變化96.3%受產量的影響。所以,式(3)的擬合優(yōu)度較好,方程有效,可以進行進一步的分析說明。
根據表1數據和式(3)做2004年之前碭山酥梨的供給曲線,見圖1。
圖1 2004年之前碭山酥梨價格與產量的關系
由圖1可知,2004年之前,碭山酥梨的價格和產量存在著高度線性相關,同時供給曲線的斜率為正并且較為平緩,即供給曲線斜率較小,結合蛛網模型的思想,假定需求曲線不變,供給曲線斜率越小,則供給彈性越大。表明碭山酥梨價格變動1個單位時,其產量變動大于1個單位,產量與價格的波動幅度逐漸增大,偏離均衡點的距離也逐漸增大,形成發(fā)散型蛛網。即在2004年之前,碭山酥梨的市場價格呈發(fā)散型蛛網。
同樣,根據表1數據和式(2),不考慮碭山酥梨的需求因素,使用最小二乘法進行擬合優(yōu)化,求得:α2=-10.801 300,β2=0.166 785,R22=0.878 655。由此得到,模型(2)表示為:
,表明因變量P中有87.9%可以用自變量Q來解釋,其經濟意義是,2004年之后碭山酥梨價格的變化87.9%受產量的影響。所以,式(4)的擬合優(yōu)度較好,方程有效,可以進行進一步的分析說明。
根據表1數據和式(4)做2004年之后碭山酥梨的供給曲線,見圖2。
圖2 2004年之后碭山酥梨價格與產量的關系
如圖2所示,2004年之后,碭山酥梨的價格和產量也存在著高度線性相關,同時供給曲線的斜率為正并且較為陡峭,即供給曲線的斜率較大,結合蛛網模型的思想,假定需求曲線不變,供給曲線的斜率越大,則供給彈性越小。表明碭山酥梨的價格變動1個單位時,其產量變動小于1個單位,產量與價格的波動幅度逐漸減小,偏離均衡點的距離也逐漸減小,形成收斂型蛛網。即在2004年之后,碭山酥梨的市場價格呈收斂型蛛網。
3.1 結論 如上分析表明,2004年之前,碭山酥梨的價格呈發(fā)散型蛛網,價格與產量的波動幅度較大,碭山酥梨的當年價格受當年產量的影響很大,受其他因素(如梨果質量等)的影響較小。也就是說,在2004年之前,梨農改善酥梨培植技術、生產設備等做法主要通過增加產量來影響價格,酥梨梨果質量及附加營養(yǎng)價值的改善對提高酥梨價格作用較弱。這會導致梨農只一味追求擴大酥梨種植面積來提高產量,實行粗放型發(fā)展模式,不利于碭山酥梨產業(yè)的長遠發(fā)展。在2004年之后,碭山酥梨的價格呈收斂型蛛網,價格與產量的波動幅度較小,碭山酥梨的當年價格受當年產量的影響較小,相對的,碭山酥梨的價格更多地受梨果質量的影響,梨農的生產意識也逐漸發(fā)生改變,由追求產量的增加轉向產量、質量同步提升。
3.2 政策建議 首先,要加強政府宏觀調控力度。2004年是碭山酥梨產業(yè)發(fā)展的轉折點,其直接推動來源于政府實施的“3211”工程,穩(wěn)定了酥梨市場,扭轉了“梨賤傷農”的局面,積極引導碭山酥梨產業(yè)轉型升級、做強做大。其次,要注重科學技術的應用。2004年以后,碭山酥梨質量的價格效應凸顯,而提高酥梨質量的關鍵在于現代科學技術的應用,不斷研發(fā)、培育新品種,提高酥梨質量及產量。當然,梨農經營管理水平的提升也是提高酥梨質量的關鍵。最后,要主動適應農業(yè)發(fā)展新常態(tài),成立家庭農場、農民專業(yè)合作社、農業(yè)企業(yè)等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增強梨農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提高碭山酥梨的市場競爭力。
[1]楊林,張元剛,孫學浩.2013年安徽省碭山縣酥梨花期氣象凍害的研究與預防[J].北京農業(yè),2013(12):94-95.
[2]歐陽琳惠.碭山酥梨產業(yè)發(fā)展的金融支持問題研究[D].蚌埠:安徽財經大學,2012.
[3]王玲芝.基于蛛網模型理論的中國農副產品價格波動分析[J].世界農業(yè),2013(12):180 -183.
[4]張樹忠,劉磊.小宗農產品價格波動及貨幣供應量的影響:基于蛛網模型和VAR模型的數理和實證研究[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2(11):75-79.
[5]魯曉旭,張劼.基于蛛網模型理論的柑橘生產和價格波動分析[J].農村經濟,2010(8):60 -62.
[6]崔麗梅,龍勇.基于蛛網模型的花卉拍賣中價格與供應量波動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39(22):13724 -13730,1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