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 張婷 高嵩濤
鄭州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 河南省腫瘤醫(yī)院骨與軟組織科 450008
2013 -12,筆者將奧瑞姆(Orem)自護模式護理運用于l例右髖關節(jié)置換的術后護理中,根據患者具體病情評價,分析患者潛在護理問題和自護能力,按照護理程序的方式對患者實施護理,分別給予完全補償護理、部分補償護理及輔助支持教育[1]。取得較好護理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患者,男,54 歲,因右股骨上段骨肉瘤收入科。完善相關檢查后,無手術禁忌證。2013 -12 -28,在全麻下行右髖關節(jié)置換術,術后一般情況良好。
2.1 完全補償護理 患者因手術及麻醉等因素,生命體征波動明顯,自護能力完全喪失或絕對受限,無法滿足治療性自理需要時,需由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完全補償護理。包括:(1)常規(guī)實施心電監(jiān)護,定時翻身、拍背,防止壓瘡等并發(fā)癥發(fā)生。(2)加強引流管護理,保持引流管引流通暢,認真記錄引流液的量、顏色和性質,如發(fā)現(xiàn)引流量>100 mL/h 時,應及時報告醫(yī)師并配合處置。(3)鼓勵患者有效咳嗽、咳痰,必要時做霧化吸入。(4)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雙下肢間放梯形枕。(5)鼓勵并指導患者進行趾踝關節(jié)伸屈活動,股四頭肌和臀肌等長收縮練習,促進靜脈血回流,減輕鈉水潴留,減少發(fā)生深靜脈血栓幾率。
2.2 部分補償性護理 當患者自理能力部分滿足治療性自理需求時,可由護士補償患者的自理不足。指導指導患者進行主動鍛煉和家屬幫助下的被動鍛煉,加強逐步克服自理缺陷和滿足自我需要相結合,詳細講解動作要領,為下一步患者由被動活動逐步過渡到主動活動打下良好基礎。輔助患者完成其中難度較大動作練習。術后第1天,指導患者行股四頭肌和臀肌等長收縮活動,實施中保持屈髖<60°[2]。術后第2天視患者體能及假體固定牢固情況,可讓患者暫時坐在床邊或加高坐墊椅子上,并注意保護,使髖關節(jié)屈曲≤45°,患肢保持外展30°中立位,雙下肢間放梯形枕。指導采用正確翻身方法,以左右45°側翻為主,避免翻至90°。鼓勵并協(xié)助患者助行器輔助下部分負重行走。術后活動少,腸蠕動慢,可每日按摩下腹部,保持大便的通暢。
2.3 輔助支持教育 傳統(tǒng)的常規(guī)護理是護士根據醫(yī)囑執(zhí)行各項護理措施,而患者及家屬習慣于被動接受護理,依賴性嚴重。護理中存在明顯教條化,患者及家屬參與護理及治療的主動性弱等缺點。實施輔助支持教育要求護士從圍手術期開始合理評估患者病情,對家屬及患者實施針對性健康教育計劃,向患者說明Orem 自理模式的護理過程、方法和意義及對術后康復的積極影響,使其了解手術必要性和安全性,并對術后可能出現(xiàn)一些不適及康復訓練措施有所心理準備。對即將出院患者可使用自編人工全髖關節(jié)出院宣教小冊子進行講解示范,使患者及家屬掌握并較好完成自我護理各項措施。
Harris 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內容主要包括疼痛、功能、畸形和關節(jié)活動度四個方面,其分數(shù)分配比例為44∶47∶4∶5。得分90~100分為優(yōu),80~90 分為良,70~79 分為可,70 分以下為差[3]。我們在出院后6個月對患者進行隨訪,根據Harris 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該患者綜合評分為90 分。
美國護理學家Orem 自護理論提出,個人應對與其健康相關的自我護理負責,必要護理介入只是幫助人們提高自我照護能力。同時強調護理活動包括患者活動和護士共同進行活動,以提高生活和生命質量。其強調護理的最終目的是恢復和增強個體乃至整個社會的自護能力。
Orem 結合其理論將護理程序分為3個步驟:(1)評估患者自理需求及自理能力。(2)規(guī)劃一個護理系統(tǒng)。(3)執(zhí)行與評價。為克服自理缺陷及預防新的自理缺陷提供治療性自理和制定行動計劃。Orem 自理理論認為,護理是為預防和克服自理缺陷或不能自理的人提供的治療性幫助,本質是自理。自護理論對當前護理實踐,尤其是臨床護理、護理管理、護理教育和護理科研等領域的工作有著重要而現(xiàn)實的指導意義,并能從個體、家庭、群體及社會等各個層次綜合考慮和運用[4]。為此,今后應建立患者護理質量模型,分階段采取不同的護理模式,并建立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不斷提高護理質量。
[1]黃世蓉,譚珂. Orem 自理學說在臨床的應用[J]. 當代護士,2001,12(3):33 -34.
[2]秦玉榮,秦玉坤. 手術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16):216.
[3]嚴小虎,蔣華,田家亮,等. 非骨水泥型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生活質量評估[J].西部醫(yī)學,2009,21(1):68 -70.
[4]姜安麗.護理理論[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