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利輝河北省元氏縣前仙中心小學
小學語文目標教學的課堂模式
耿利輝
河北省元氏縣前仙中心小學
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工具學科,語言這個工具只有在語言實踐中才能為學生所掌握。扎實搞好語言文字訓練,是教學大綱的要求,也是提高民族素質對語文教學的要求。同時,目標教學以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全面發(fā)展的素質教育思想為指導,要求95%以上的學生都能學會,都能達標。只有使所有學生都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積極參與語言文字訓練,才能達到這一要求。因此,依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從全體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扎扎實實搞好語言文字訓練,是導學達標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出發(fā)點。
目標教學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體現了目標教學的理論,適用于各個學科。在具體操作上,基本模式的學科化和課型化,主要體現在“導學達標”這個環(huán)節(jié)上構建的學科達標模式。
目標教學是義務教育的教學新體系。義務教育應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使學生主動發(fā)展,使每個學生都能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義務教育應是創(chuàng)造適合于學生的教育。
學生是有獨立人格的、有巨大發(fā)展?jié)撃艿?、有個性差異的人。人的智力存在著差異并呈正態(tài)分布,但是學生的智力水平與學業(yè)成績之間不存在必然的正相關。能力傾向預示著學習速度,而不是可能達到的學習水平或復雜程度。因此,只要提供足夠的時間與適當的幫助,95%的學生都能夠學好,并達到掌握的水平。
非智力因素影響、制約學生的學習,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特別是情感、態(tài)度對達標有重要影響。后進生的出現,主要是由學習過程中失誤的積累造成的。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要創(chuàng)造適合于學生的教學方法。我們的教學應由學生的學適應教師的教,轉變到教師的教適應學生的學上來。用葉圣陶先生的話來講,就是“教是為了不需要教”。這是教學觀的根本變革。
教學評價的功能不只在于給學生評分、劃等,而在于為改善和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供信息和依據,是改善教與學的手段。因而,教學評價重在評過程,不只在于評結果。
教學質量不再是只看學生學業(yè)成績的高低,而是主要看教學面向全體學生與促進全面發(fā)展的程度。也就是要看實現后進生轉化、中等生優(yōu)化和優(yōu)等生發(fā)展的情況,要看學生在認知、技能和情感諸方面的全面達標。
要依據小學語文教學的構成和教材課型的特點,集中概括為幾種模式。小學語文的語言文字訓練由漢語拼音、識字寫字、聽話和說話、閱讀和作文五個方面構成,教材又編排為不同的課型。閱讀和作文是最基本的訓練和課型。人教版教材的教師用書對漢語拼音和各種識字課型的教學步驟提示得比較具體,本身就可做為達標模式,可以不再另行構建。所以,我們把小學語文教學構建為閱讀、作文和練習三類達標模式。舉例如下:
(1)閱讀“三讀”達標模式。根據葉圣陶先生提出的“預習——討論——歷練”的語文教學過程觀點,總結雁塔區(qū)教改經驗,我們提出閱讀教學達標模式是:“自讀?感知——講讀?理解——練讀?運用”,簡稱“三讀”達標模式。
(2)作文“一五三”達標模式。這種模式就是:一個核心:教學目標。五步程序:寫前準備;獨立試寫;質疑評議;矯正練習;總結評價。三個始終:情感培養(yǎng)滲透始終;因材施教體現始終;反饋矯正貫穿始終。
(3)練習課“三步”達標模式。我們提出的練習課“三步”達標模式是:“獨立試作——評議指導——矯正練習”。這幾種模式均可供參考。很明顯,閱讀和作文教學總要把學習一篇課文或完成一次作文練習分配到幾節(jié)課中進行。那末,閱讀“三讀”模式和作文“一五三”模式就要按照教學的需要,安排到幾節(jié)課中去。這就是分段達標。
與前提測評一樣,小學語文目標教學的形成測評,往往是在教學過程中隨著某個教學目標的達成同步進行的。因此,也就根據具體情況做到集中測評和隨機測評相結合。
在形成測評的形式上,要根據教學目標和知識能力本身的實際來決定。主要有:答問、討論、朗讀、各種形式的書面測試等。答問、討論、朗讀不可能一下子有許多人參加測試,這就要恰當地確定人眩一般來講,答問、討論、朗讀應選中下等學生,因為他們往往可以反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反映大多數學生的達標情況。那種形式上高水平的學習,以優(yōu)等生流暢的答問、朗讀包辦代替大多數學生的情況是不可取的。
對反饋回來的未達標或未全部達標的知識,要盡量做到及時矯正補救。從控制論觀點講,目標教學是一種對教學過程進行的有序的微觀調控?!坝行颉敝饕附虒W目標的能力水平層次和有序的達標教學層次。實現“微觀調控”則是通過形成性評價反饋達標信息,并以此為依據對學習的失誤和缺陷及時矯正補救,使絕大多數學生達標。這種調控可以在課后,一課課文或一個單元教完后進行,但是大量的應在課堂上及時進行,盡量做到當堂達標。這就是向40分鐘要質量,或者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此外,還要注意改善語文教學評價標準。傳統(tǒng)教學對教學評價偏向以課本知識為標準,往往偏重生字詞及段落記憶以及課文熟練,很少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而小學生學習的特點常常是表現為對那些死知識是學得快、忘得快,即使對一些課文記憶深刻,也常常是死記,考試中照搬照抄,不會靈活運用。所以,對于語文閱讀能力的評價方式需要改革,要鼓勵創(chuàng)新、鼓勵想象力。比如在《狼和小羊》的課文中,可以對狼撲向小羊可能出現的結果對學生布置作業(yè),讓學生自行改編各種結局,對于富有想象力的學生即使給予表揚,然后再通過課文的學習對故事的寓意進行導入。另外,在考試中,應多出一些開放性的題目,讓學生發(fā)揮自身想象力,不應恪守標準性答案,局限學生的思維。對于在平時作業(yè)和試卷中有創(chuàng)新性的學生應及時表揚并加以鼓勵。唯有如此,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使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