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異
(河北省承德市口腔醫(yī)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磁性附著體在口腔修復中的臨床應用效果評價
趙異
(河北省承德市口腔醫(yī)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目的:分析口腔修復運用磁性修復體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取實施義齒修復的患者62例,對其運用磁性附著體覆蓋修復,運用吸光度法比較修復前,修復后即刻,修復后4周患者咀嚼效率。問卷測評修復前后包括外觀,是否疼痛,語言的患者滿意度。記錄修復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結果:本組研究患者修復后即刻、修復后4周與修復前對比,咀嚼效率明顯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修復后即刻與修復后4周咀嚼效率無明顯差異,差異無意義(P>0.05)。修復術后患者對外觀,疼痛度,語言的滿意度明顯高于修復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8.04%。結論:磁性附著體應用于口腔修復術,可明顯提高患者咀嚼效率,操作簡便,具有良好的美觀性,舒適度高,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臨床應用價值高,建議廣泛推廣使用。
磁性附著體; 口腔修復; 應用效果
口腔修復系運用人工裝置恢復牙齒及其附屬組織缺損,近年來,牙體缺損,牙列缺損,缺失發(fā)生率逐年增高,齲齒,牙周病,外傷,腫瘤,先天畸形等都是導致牙體,牙列缺損的危險因素[1,2]。口腔修復術旨在采用設計制作的人工裝置恢復各類缺損缺失和畸形,使之盡可能接近正常水平。磁性附著體作為一種新型修復裝置,主要由磁性不銹鋼封套,非磁性不銹鋼底盤,閉合磁路組成,在臨床口腔修復中應用廣泛[3,4]。我院通過對收治的62例行義齒修復術的患者實施磁性附著體覆蓋修復,旨在分析其臨床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入住我院的62例行義齒修復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上頜全口覆蓋義齒修復24例,下頜全口覆蓋義齒修復28例,局部可摘義齒修復10例。年齡52~77歲,平均年齡39±12.87歲。病程6月~4年,平均病程1.2±1.67年。修復術前均經影像學檢查明確牙根情況,選取根周破壞組織位于根長1/2以下。參考基牙存留時間,根尖活動度及牙槽骨吸收度,選取松動度小于1度,單側頜處殘留至少2顆健康牙齒,根尖組織無病變,牙根長度大于8mm牙齒作為基牙。
1.2 方法:口腔修復術包括基牙預備,制作根帽,制作義齒工作模型和頜托,義齒蠟型初戴,義齒黏附磁體。具體操作步驟為:①基牙預備:于術前12d左右行根管治療,磨平齦緣,根部中心部位磨為凹面,根據根管形態(tài),為防止旋轉,于根管口頰側或舌側壁制作防旋轉溝,根尖區(qū)域周圍大于0.2cm處作為預備區(qū)。②制作根帽:于根管處注入硅橡膠,保證根面被其覆蓋,為了觀察與頜平面的關系,即使只存有少許殘牙,也應取全頜印模,灌注石膏印模,制作根管內蠟型,于蠟型最低位置處放置銜鐵,保持與頜平面平行。然后包埋根管內蠟型。選取鈷鉻合金灌注根帽。③制作義齒工作模型和合托根帽制作完成后,確保患者試戴合適,將根帽黏附于基牙上,準確對位銜鐵,常規(guī)檢查吻合度,取模型制作義齒。將比磁體大一圈的的石膏占位體粘固在根帽上,合托的設計應保證在取咬合記錄時能夠觀察到根帽與對合之間的頜間距離。④咬合記錄,義齒蠟型試戴在不黏附磁性附著體的情況下,試戴一周義齒蠟型,確認根帽與對合之間的頜間距離。⑤義齒黏附磁體:保證義齒與口腔吻合后,磁體經過噴砂處理和粘結樹脂包裹,將加入單體較多的自凝樹膠填入義齒基托上容納磁體的空腔內,填滿空腔的1/2到3/4。于合托中黏附磁性附著體。于基托舌側面留置排泄道,清除多余塑料。修復術后囑患者保持口腔衛(wèi)生,避免口腔內菌斑滋生,3~6個月定期復查。
1.3 觀察指標:運用吸光度法比較修復前,修復后即刻,修復后4周患者咀嚼效率。問卷測評修復前后包括外觀,舒適度,語言的患者滿意度(不滿意為0分,基本滿意1分,滿意2分,非常滿意3分)記錄修復術后并發(fā)癥包括牙齦炎,義齒斷裂,根面齲的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統(tǒng)計分析時采用SPSS17.0軟件分析,用±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比較組間,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患者修復前后咀嚼率比較:本組研究患者修復后即刻、修復后4周與修復前對比,咀嚼效率明顯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34,P<0.05)。而修復即刻和修復后4周相比,咀嚼度無明顯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 =0.23,P>0.05)。
表1 患者修復前后咀嚼率比較(±s)
表1 患者修復前后咀嚼率比較(±s)
時間 例數 咀嚼效率修復前 62 0.25±0.07修復即刻 62 0.67±0.27修復4周 62 0.71±0.26
2.2 兩組患者術后滿意度評分比較:修復術后患者對外觀,舒適度,語言的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修復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評分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外觀 舒適度 語言治療前 42 2.76±1.18 1.88±0.91 4.43±1.45治療后 42 7.72±1.43 6.65±2.21 8.21±1.32 t-17.34 12.93 12.49 P - <0.05 <0.05 <0.05
2.3 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術后隨訪得到牙齦炎發(fā)生2例(3.23%),義齒斷裂1例(1.61%),根面齲2例(3.23%),總發(fā)生率為8.04%。
口腔修復術旨在采用設計制作的人工裝置恢復各類缺損缺失和畸形,使之盡可能接近正常水平。而如今,患者已不再局限于單純恢復缺失的結構和功能,舒適和美觀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就傳統(tǒng)義齒固位方式而言,可摘局部義齒環(huán)卡影響美觀,基托范圍較大又可導致咀嚼不適[5,6]。所以以附著體為主要形式的固位方式現已應用廣泛。磁性附著體應用于口腔修復,其主要應用原理為利用義齒的磁體和根帽上的銜鐵之間差生的吸引力作為義齒固位力。利用顯微激光焊接技術將磁性不銹鋼封套和非磁性不銹鋼底盤焊接在一起,其內部的閉合回路結構可有效積蓄磁能[7,8]。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其特殊的制作結構,我們能夠應用磁體側面的翼狀突起,將其固定在義齒的樹脂基托內。其根帽部的金屬收縮,能夠使銜鐵和根帽嵌合在一起,采用鈷鉻合金灌注根帽,根帽表面的鉻層能夠明顯抑制氧化。磁性附著體覆蓋修復術臨床應用廣泛,能夠滿足全口覆蓋義齒及局部覆蓋義齒修復[9]。與拔牙后的義齒修復相比,該手術方法能夠保持牙槽形態(tài),保存牙周膜感受器,具有過度義齒的效果,承受合力能力明顯增大。而與傳統(tǒng)桿式帽式附著體相比,該方法可改善冠根長度比例,能夠明顯減輕牙周膜負擔,且具有良好的美觀性[10]。我們通過對我院收治行義齒修復的62例患者實施磁性附著體覆蓋修復,得到本組研究患者修復后即刻、修復后4周與修復前對比,咀嚼效率明顯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修復后即刻與修復后4周咀嚼率無明顯差異,差異無意義(P>0.05)。修復術后患者對外觀,疼痛度,語言的滿意度明顯高于修復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8.04%,在實際應用中我們得到,磁性附著體易于摘戴,適用于特殊患者,可以最大程度的保存牙根,刺激中樞神經,有利于全身健康,操作簡單,易于清洗,應用價值高。
[1]鄒紅.15例磁性附著體在口腔修復中的臨床應用體會[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1,13(7):1114~1115.
[2]Sandu L,Faur N.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agnetic attachment in oral cavity repair[J].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3,10(32):120~122.
[3]黃永康.20例磁性附著體在口腔修復中的臨床應用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30):508~509.
[4]Pae A,Kim J W,Kwon K R.Immediate loading of two implants supporting a magnet attachment-retained overdenture:one-year clinical study[J].Implantdent,2010,19(5): 428~436.
[5]賈爽,王德芳.磁性附著體的固位力及其性能研究[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14(42):149~152.
[6]魏林娜,彭成星,趙永紅.磁性附著體在口腔修復中的臨床應用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3,34(33):6991.
[7]齊佳妮,蘭晶.磁性附著體在種植全口覆蓋義齒中的應用進展[J].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2014,41(2):191~194.
[8]李偉春.磁性附著體在復雜可摘局部義齒中的應用[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2,19(12):1869~1870.
[9]賀聰才.磁性附著體在口腔修復中臨床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2,18(7):100~101.
[10]李新,馬科院.磁性附著體覆蓋全口義齒的遠期療效觀察[J].河北醫(yī)學,2013,19(3):379~381.
B
10.3969/j.issn.1006-6233.2015.04.042
1006-6233(2015)04-06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