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東 郭雪燕 李淑英
水肥一體化技術就是將可溶性肥料溶入灌溉水中,通過滴灌系統(tǒng)供給植物養(yǎng)分的一項現(xiàn)代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措施,它將節(jié)水節(jié)肥等先進技術有機融為一體,從而達到節(jié)本增效的目的。永年縣農(nóng)牧局于2014年初將該項技術在暖棚甘藍種植上進行了應用實踐,平均每667 m2產(chǎn)量4 512.5 kg,比以往常規(guī)栽培增產(chǎn)3.5%、灌溉水節(jié)約41%、肥料節(jié)約21.7%。
暖棚即蓋草苫的塑料中棚,跨度6~8 m、后墻高1.2 m、脊高1.5 m、長50 m左右,冬季加蓋草苫保溫。棚外設供水設施,棚內(nèi)安裝滴灌系統(tǒng)。
選擇抗逆性強、耐抽薹的早熟品種如金寶。于12月上旬播種育苗,翌年1月下旬2月上旬定植。采用營養(yǎng)缽或穴盤育苗,壯苗標準:植株健壯,苗齡45~50天,莖粗0.6 cm以下,真葉5~6片,葉片肥厚蠟粉多,根系發(fā)達,無病蟲害。
秋作物收獲后及時整地作畦,搭好拱棚骨架,于定植前15天蓋膜提溫,并蓋好草苫。定植田667 m2施腐熟有機肥4 000 kg、三元復合肥50 kg。耕作后作小高畦,相鄰畦中心距80 cm、畦高10~15 cm、畦寬60 cm,每畦兩側鋪2條滴灌帶,然后覆地膜。667 m2棚室用硫磺粉2~3 kg加80%敵敵畏乳油0.25 kg,拌上鋸末,分堆點燃,然后密閉棚室一晝夜,經(jīng)放風無味后定植。
采用坐水定植法,選擇晴天上午在高畦上按株行距40 cm×40 cm定植,定植穴位于滴灌孔附近,定植后灌足水,667 m2用水量15 m3。
①溫度控制 定植后根據(jù)塑料拱棚條件,盡量保溫增溫,定植前期白天保持棚內(nèi)溫度25℃,夜間10℃以上;緩苗后白天20~25℃,夜間8℃以上;蓮座期白天15~20℃,夜間8℃以上。
②水肥管理 a.緩苗期。定植后4~5天澆緩苗水,667 m2用水量 11~12 m3,緩苗后蹲苗。
b.蓮座期。蓮座期新葉開始合抱時,立即結束蹲苗澆水施肥促進結球。667 m2用水量12~13 m3,并隨水沖施純氮3 kg(折尿素6.5 kg)。此后保持根周圍土壤濕潤。若干旱可追澆1次水。
c.結球期。進入結球期植株本身需水量加大,加上后期放風揭膜,此期應增加澆水次數(shù)和澆水量,一般應根據(jù)土壤情況間隔10天澆水1次,667 m2澆水量12~13 m3,結球前期結合澆水 667 m2施純氮 1.6 kg(折尿素3.5 kg),鉀肥(K2O)1 kg(折硫酸鉀 2 kg)。葉球緊實后,收獲前7~10天停止灌溉,防葉球旺長開裂。
施肥應注意的問題:水肥一體化滴灌系統(tǒng)追施肥料必須為液態(tài)或可溶性固態(tài)肥,固態(tài)肥溶解后有沉淀的要過濾后方可使用,2種以上肥料混合,要求混合后不產(chǎn)生化學沉淀。且肥料溶液配制后施入時間段位于本次澆水的中間時間段,肥液注入系統(tǒng)內(nèi)濃度大約為灌溉流量的0.1%。
當棚內(nèi)氣溫達到25℃時,及時放風降溫,具體時間和方法是在2月下旬至3月下旬,根據(jù)天氣情況,每天中午放風2~3 h,臨近揭棚可間隔3天延長1 h放風時間,直到揭棚。
水肥一體化滴灌技術大大降低了棚內(nèi)濕度,減少了病害的發(fā)生。
蚜蟲,可用物理方法防治,將25 cm×40 cm黃板掛在行間或株間,高出植株頂部20 cm,667 m2用30~40塊;也可藥劑防治,用50%辟蚜霧(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 000~3 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6~7天噴1次,連噴2~3次。
黑斑病,發(fā)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50%撲海因(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50%速克靈(腐霉利)2 000倍液防治,7~10天噴1次,連噴 2~3 次。
霜霉病,667 m2用45%百菌清煙劑110~180 kg,傍晚密閉煙熏,7天熏1次,連熏3~4次;或用58%甲霜·錳鋅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7~10天噴 1次,連噴 2~3次。
黑腐病,發(fā)病初期用14%絡氨銅水劑600倍液或72%農(nóng)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4 000倍液噴霧,7~10天1次,連噴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