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青蘭
摘 ? ?要: 中職學校的學生正處于青少年發(fā)展發(fā)育時期,人際關系問題是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特征表現(xiàn)。文章以廈門市三所中職學校的中職學生為例,通過問卷調研的方式,調查中職學生人際關系自我效能感的現(xiàn)狀,并基于團體輔導的輔導方式對中職學生存在的人際關系問題進行干預,希冀提高中職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水平。
關鍵詞: 團體輔導 ? ?中職學生 ? ?人際關系 ? ?自我效能感
中等職業(yè)教育是我國職業(yè)教育的主體,據(jù)統(tǒng)計,截止到2014年2月,我國有1960萬名中職學生,相比2014年全國大學生的2468.1萬人,中職學生的人數(shù)非常多。中職學校的學生正處于青少年發(fā)展發(fā)育時期,人際關系關系問題是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特征表現(xiàn)。中職學生人際關系自我效能感是指中職學生在與他人進行交往活動之前,對自己能夠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該交往活動的判斷,是個體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內(nèi)在心理機制[1]。
一、關于中職學生人際關系效能感研究現(xiàn)狀
目前關于中職學生的人際關系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文獻不多,相關研究主要集中于中職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如在2013年,華東師范大學對上海五所中職學校開展了心理普查活動,按照科學的抽樣方法抽取了這五所中職學校共計2000名中職學生進行人際關系自評測量,測量結果發(fā)現(xiàn)有22.3%的學生認為自身的人際關系很差,有45.6%的學生認為一般,將近三分之二的學生人際關系不好,只有10.7%的學生認為自身的人際關系很好,并且以女生居多。該調查在現(xiàn)場還開展了心理咨詢活動,但是很少學生去現(xiàn)場咨詢,很多人不敢在非熟人面前表現(xiàn)出自己。張萍萍[2]對中職學生的人際壓力、人際自我效能感與社會適應行為的關系進行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影響中職學生人際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個體的個人特征、家庭狀況、學校環(huán)境、社會因素四個部分組成,有效控制這些因素,可以提高中職學生的人際自我效能感。李冰[3]分析了中職學生在校期間不僅要學好理論知識、獲得專業(yè)技能等級證書、通過會考、期末、畢業(yè)等考試,還要面臨就業(yè)、升學的壓力。如果人際關系處理不好,就會使中職生處處碰壁,這對于本來自我效能感不好的中職生,無疑是雪上加霜,所以提升中職學生的人際關系自我效能感不僅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能為中職生未來的升學和就業(yè)打好基礎。
二、中職學生人際關系自我效能感調查
自我效能感簡單概念上的理解,指的是人們對自己是否能夠完成某種活動的能力、信念的主觀判斷與自我感受的一種預期的心理狀態(tài)感知。自我效能感對個體行為具有暗示、激勵的作用,它能從某種程度上樹立個體的自信心,影響著個體的行動規(guī)劃。自我效能感同時也影響著人際關系,為了充分了解中職學生人際關系自我效能感的現(xiàn)狀,筆者對廈門市三所中專學校發(fā)放問卷調查,以交往能力自我效能感、交往策略自我效能感、交往動力自我效能感三個維度設計問卷,調查中職學生人際關系自我效能感現(xiàn)狀。
(一)樣本來源。
本次問卷調查對象是廈門市三所中職學生,采用科學的抽樣方法抽取了1000名學生作為被調查對象,通過問卷調研的方式獲取數(shù)據(jù)。本次共發(fā)放1000份問卷,有效回收問卷968份,問卷的有效回收率是96.8%。在回收問卷的同時,筆者還根據(jù)科學的抽樣方法,共抽取了50名學生進行訪談,訪談內(nèi)容包含人際關系自我效能感的現(xiàn)狀和對人際關系自我效能感的干預措施的選擇。此次問卷調查符合統(tǒng)計調查的大樣本原則,問卷的有效回收率超過95%,因而本次調研具有顯著性,調查的結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問卷設計。
根據(jù)問卷設計的基本原則和結合中職學生的特點及人際關系自我效能感的維度,經(jīng)過多次修改斟酌探討,此次問卷設計了30道題目,以交往能力自我效能感、交往策略自我效能感、交往動力自我效能感三個維度設計問卷,其中交往能力自我效能感又包括理解能力、表達能力、角色能力、自我能力四個因子,交往策略自我效能感又包括尊重與坦誠、把握情緒、靈活溝通三個因子,交往策略自我效能感又包括主動性、堅持性兩個因子,這樣該量表有九個因子。采用李克特量表的方法,用1—5表示“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的程度方式。
(三)問卷分析。
通過對回收回來的問卷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中職學生的人際關系自我效能感不高,集中表現(xiàn)在交往能力自我效能感和交往策略自我效能感低下。采用統(tǒng)計軟件對其結果進行分析,其中,有54.9%的中職學生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角色能力和自我能力分數(shù)較低,遠低于一般的平均數(shù)。有43.2%的中職學生在把握情緒和靈活溝通方面測試結構低于2分,即將近一半的學生在人際交往策略中不能控制自身情緒和不能進行有效溝通,這兩個因素都是引發(fā)中職學生打架斗毆的重要因素。中職學生的人際關系自我效能感不僅體現(xiàn)在總體層面上的差異,還體現(xiàn)在性別差異、城鄉(xiāng)差異和年級的差異上。具體表現(xiàn)為,女生不管是在交往能力自我效能感、交往策略自我效能感還是在交往動力自我效能感這三個維度上均顯著高于男生(p<0.5),在城鄉(xiāng)差異上則表現(xiàn)為城市的學生的這三個維度均顯著高于農(nóng)村的學生(p<0.5),在年級的差異上,則表現(xiàn)為中職二年級的學生的交往能力自我效能感、交往策略自我效能感和交往動力自我效能感是最顯著的,中職一年級的這三個維度處于中間,中職三年級的這三個維度則是最低的(p<0.5)。通過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中職學生的人際關系影響著其自我效能感的發(fā)揮,人際關系好的學生,其自我效能感較強,做事情也較自信。通過對被訪談的學生后發(fā)現(xiàn),學生目前關于如何提升自身人際關系自我效能感的方法不熟悉,甚至有些學生覺得是性格使然,沒有必要做相應的改變,在訪談中只有12名學生愿意參與人際關系自我效能感輔導提升。
三、基于團體輔導視角提升中職學生人際關系自我效能感策略
團體輔導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常見的輔導方式[4]?;谥新殞W生大部分出現(xiàn)人際關系自我效能感低下的現(xiàn)狀,因而采用團體輔導的方式對他們的這一行為進行相關的干預,以期進一步提升他們的人際關系自我效能感水平。團體心理輔導在學校中采用的模式如下:以班級的學生為整體單位,輔導老師設計相關的活動情境,通過與學生開展相關的活動,通過角色扮演或者游戲的方式組織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渲染出團體協(xié)作意識,提升學生的人際溝通交流水平,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5]。團體輔導的模式提升中職學生人際關系自我效能感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充分重視學生的人際關系和人際關系自我效能感。
處于青春期的中職學生思想細膩,同時也是叛逆的發(fā)展時期,通過對中職學生的人際關系自我效能感的分析后發(fā)現(xiàn),應充分重視中職學生的人際關系和人際關系自我效能感。人際關系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和未來的升學就業(yè),在平時的學習中,多鼓勵與激勵學生,樹立學生學習和人際交往的自信心,引導學生樹立交往能力自我效能感、交往策略自我效能感、交往動力自我效能感。多開展相關類似的溝通交流活動,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提高學生的人際關系自我效能感的責任不僅僅在學校方面,家庭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重視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與鍛煉。
(二)提高心理老師的團體心理輔導能力,提高干預的有效性。
輔導老師團體心理輔導能力的高低嚴重影響著中職學生人際關系和自我效能感能力的提升,因而需要通過培訓進修等方式提高心理老師的團體心理輔導能力,提高干預的有效性。首先,通過建立科學的團體規(guī)范,渲染出團體氛圍。其次,具備駕馭團體、引領團體的能力,善于發(fā)現(xiàn)團體成員的心理狀態(tài)。最后,引導學生進行體驗和學習,并能引導學生把體驗轉化為自身的人際自我效能感。最終以作業(yè)或者小組呈現(xiàn)的形式考核學生的學習成果。
(三)把團體輔導過程中學到的方法運用到實踐中。
團體輔導不僅僅表現(xiàn)在課堂上或者是口頭上,更需要運用到實踐中,付諸實踐,檢驗其合理性與準確性。在學校,心理健康課程開設的課時有限,因而團體心理輔導的時間不多,但是改善學生的人際關系自我效能感則需要一個周期性的長期計劃,因而需要學生把團體輔導過程中學到的方法運用到實踐中,如理解能力、表達能力、靈活溝通、把握情緒等,在人際交往實踐中都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要求學生進一步把這些人際自我效能感的訓練方法運用于實踐中,有利于學生人際自我效能感的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崔景貴.職校生心理教育論綱[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
[2]張萍萍.青少年人際壓力、人際自我效能感與社會適應行為的關系[D].廣州大學,2010.
[3]李冰.提高中職生自我效能感的課堂教學策略[J].教育與教學研究雜志,2011,25(3):117-120.
[4]趙俊萍.團體心理輔導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1,29:22-24.
[5]陳美璇.中職生成就動機現(xiàn)狀調查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09):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