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加瑞,謝億,劉純,歐陽克儉,龔靜
(國網(wǎng)湖南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湖南 長沙 410007)
主變黃銅抱夾失效分析及解決措施
Analysis and solutions of main transformers brass clamp failure
胡加瑞,謝億,劉純,歐陽克儉,龔靜
(國網(wǎng)湖南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湖南 長沙 410007)
抱夾作為與主變樁頭連接的重要部件,其安全穩(wěn)定運行非常重要。通過對湖南電網(wǎng)近幾年主變ZHPb59-1黃銅抱箍失效事故的調(diào)查,分析并歸納了失效其典型的原因,即材質(zhì)缺陷、應力腐蝕,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對設計、制造、運行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應力腐蝕;失效;抱夾;ZHPb59-1
ZHPb59-1中Cu含量為58%~63%、Zn含量約為40%、Pb含量為0.5%~2.5%,具有一定的強度、硬度和良好的鑄造性能,特別是具有優(yōu)異的切削性能〔1-2〕。目前, 國內(nèi)主變樁頭的抱箍線夾(后稱抱夾)多采用ZHPb59-1材質(zhì),一般采取金屬型鑄造工藝,鑄造溫度在850℃左右,鑄造后的產(chǎn)品需經(jīng)過退火處理,退火溫度區(qū)間為500~600℃,保溫6 h;但ZHPb59-1黃銅的性能與鑄其造工藝如配料、攪拌、退火等密切相關(guān),且有一定的應力腐蝕傾向,易產(chǎn)生斷裂等問題〔3-6〕。 近年來,湖南電網(wǎng)近年來發(fā)生多起因ZHPb59-1抱夾斷裂而導致的主變故障,本文分析了其典型的金屬失效行為,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可以對設計、運行及金屬監(jiān)督提供參考。
1.1 材質(zhì)缺陷
2012年10月17日,某110 kV變電站2號主變 (型號:SSZ10-31500/110)進行例行試驗中發(fā)現(xiàn)10 kV樁頭A,C相抱夾開裂,失效抱夾的開裂部位位于連接螺栓的抱耳根部,見圖1。
此類抱夾設計材質(zhì)為ZHPb59-1,對此類失效抱夾進行成分檢測,發(fā)現(xiàn)其含有大量的Cu和Zn,同時還有少量的Pb和Sn,具體數(shù)據(jù)見表1。根據(jù)參考文獻 〔7〕中鉛黃銅的牌號規(guī)定,Pb含量最高為2.5%,由表1可知,此類失效抱夾合金中Pb含量嚴重超標,不合格。
圖1 失效抱夾的形貌
表1 第一類失效抱夾成分檢測 %
對此類失效抱夾進行金相顯微組織檢測,具體見圖2,可知其主要相組成為條狀α和基體β相,另在晶界處存在大量的第三相單質(zhì) Pb。Pb在Cu-Zn合金中的固溶度很小,其主要存在于固溶體的晶界處,晶界處的單質(zhì)Pb硬度很低,具有很強的潤滑和減磨作用,可使合金具有極高的切削性能,但是此類抱夾中由于Pb含量超標,曾連續(xù)網(wǎng)狀分布,導致晶界弱化,使合金的力學性能下降,易在螺栓緊固力的作用下產(chǎn)生斷裂,合金中Pb含量超標是此類失效線夾斷裂的主要原因。
ZHPb59-1中Pb超標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①配料過程中對各合金的配比不正確;②熔煉爐中溶液未及時攪拌,黃銅在鑄造過程中,由于Cu,Zn,Pb等元素的比重不一樣,會存在溶液中Pb元素向熔煉爐下部沉積,若鑄造過程中對溶液未及時或有效攪拌,可能導致下部溶液的Pb元素含量較高,產(chǎn)生同爐生產(chǎn)的部分產(chǎn)品出現(xiàn)Pb含量超標的問題。
圖2 第一類失效抱夾金相顯微組織
1.2 應力腐蝕
2013年5月,某110 kV變電站2號主變進行檢查中發(fā)現(xiàn)35 kV樁頭A,B,C三相抱夾均開裂,2013年7月,另發(fā)現(xiàn)110 kV變2號主變10 kV低壓樁頭B相抱夾開裂,2臺主變由同一廠家生產(chǎn),抱箍線夾設計材質(zhì)為ZHPb59-1。
第二類失效線夾的開裂部位處于抱耳中部,裂紋沿軸向延伸,其方向與接觸導電桿所受的應力方向一致,見圖3。同時樁頭螺孔處存在軸向小裂紋,且已貫穿至外表面,見圖4。
圖3 第二類失效抱夾形貌圖
圖4 第二類失效抱夾螺孔處裂紋形貌
此類失效抱夾的斷口宏觀形貌如圖5所示,裂紋斷口平齊,未見明顯的裂紋源,屬典型的脆性斷裂,同時結(jié)合微觀斷口形貌,見圖6,斷口有一定的臺階,屬典型的沿晶斷裂。
圖5 第二類失效夾斷口的形貌圖
圖6 第二類失效夾微觀斷口的形貌
對此類失效抱夾進行成分檢測,具體數(shù)據(jù)見表2,符合參考文獻 〔7〕的標準規(guī)定。
表2 第二類失效抱夾成分檢測 %
對此類失效抱夾進行金相顯微組織檢測,如圖7所示,其主要相組成為條狀及棒狀的α相和黑色的基體β相,但該組織不均勻,部分α相較粗大,呈團絮狀。不均勻組織的存在說明該抱夾未進行退火處理或退火不充分,鑄造后的線夾由于各部位的冷卻速度不一致,其內(nèi)部組織存在差異,并且有較大的內(nèi)應力,需進行充分的退火處理來調(diào)整其組織及應力狀態(tài),通常ZHPb59-1黃銅的退火工藝為500~600℃,保溫6 h。
同時對裂紋處的微觀組織進行觀察,可以看出裂紋曾典型的沿晶裂紋形貌,如圖8所示。
圖7 第二類失效抱夾金相顯微組織
圖8 第二類失效抱夾裂紋處金相組織
為進一步分析該類抱夾失效的原因,對其備品進行了檢測。根據(jù)YS/T814—2012《黃銅制成品應力腐蝕試驗方法》,采用濃度為140 g/L氨水溶液,溫度 (25±1)℃,試驗時間8 h,并對其進行了模擬安裝,兩側(cè)螺栓的緊固力矩為45 kN·m。
對經(jīng)過氨熏試驗后的此類抱夾進行滲透探傷試驗 (PT),其表面形貌如圖9所示,可看出表面存在較多裂紋,由端部發(fā)展的裂紋較粗大,且裂紋較深,已深入至壁厚的約1/2處。
圖9 第二類失效抱夾滲透探傷后裂紋形貌
對裂紋處的的微觀組織進行SEM觀察,見圖10可知裂紋也屬于典型的沿晶裂紋。根據(jù)YS/T814—2012標準要求,當氨熏試驗后試樣表面有裂紋,應判定為不合格。
通常采用人工進行冷補料攤鋪,攤鋪時可根據(jù)坑槽面積、冷補料密度與松鋪系數(shù)粗略計算冷補料用量,應盡量避免材料的浪費。冷補瀝青混合料具有初期強度較低的特點,為避免其產(chǎn)生車轍,攤鋪過程中應注意:若在夏季或冷補料儲存時間要求較短的情況下施工,可適當減少冷補料中稀釋劑用量;松鋪系數(shù)的選取應保證冷補料修補后高出原路面2~3cm;若坑槽深度大于5cm,則修補時應以3~5cm為一層,分層攤鋪并逐層壓實。
圖10 裂紋SEM形貌
應力腐蝕破裂是指金屬材料在特定介質(zhì)中與拉應力的同時作用下所產(chǎn)生的一種破裂現(xiàn)象,簡稱應力腐蝕 (SCC)。通常應力集中的部位成為陽極而首先遭受腐蝕,在腐蝕的進程中,材料一般是先出現(xiàn)微觀裂紋之后迅速擴展為宏觀裂紋,微觀裂紋一旦形成,擴展速度比其它的局部腐蝕快得多。應力腐蝕引起的部件失效往往無明顯的預兆而突然發(fā)生脆性斷裂.是危害性和破壞性最大的一類腐蝕。
鉛黃銅具有良好的工藝性能和力學性能,但隨Zn含量的增加,其應力腐蝕 (SCC)的敏感性增大,當Zn含量高于20%時,高Zn的α相以及β相對應力腐蝕十分敏感。ZHPb59-1黃銅的含Zn含量約為40%,所以其具有很強的應力腐蝕傾向。
主變抱夾若無應力存在,腐蝕很難向深處侵入。而主變抱夾由于退火工藝不合格,導致其內(nèi)部應力未消除,且受到一定的螺栓緊固力,螺栓緊固應力沿抱耳周向分布,在周圍介質(zhì) (如潮濕空氣、腐蝕性氣體、微量NH3或SO2)的作用下,腐蝕將沿應力分布不均勻的晶粒邊界進行,并在拉應力作用下導致開裂,裂紋的發(fā)展方向垂直于所受的拉應力方向;同時拉應力促使腐蝕介質(zhì)向內(nèi)部侵入,使腐蝕裂紋向縱深發(fā)展,直至抱夾產(chǎn)生斷裂。
1.3 其他缺陷
ZHPb59-1黃銅抱夾除存在以上缺陷外,由于金屬型鑄造工藝流程較長,且鑄造過程受環(huán)境溫度、濕度、操作水平的影響較大,其在鑄造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產(chǎn)生氣孔、疏松、夾雜等缺陷;但目前無相關(guān)標準對其機械性能進行規(guī)定,造成了制造單位、使用單位均對其未引起重視,且一般未開展相關(guān)檢測。
為了避免ZHPb59-1等鉛黃銅的以上問題,目前部分廠家采用了T2銅板材制備抱夾,效果良好。該類抱夾使用T2銅板材制造,在800℃對其進行沖壓成型,并對成品進行鍍錫處理,鍍錫層厚度不低于12 μm。一般 T2銅板材的抗拉強度為 200 MPa,高于ZHPb59-1抱夾的設計強度150 MPa,且軋制的T2銅板材不易產(chǎn)生成分不合格、應力腐蝕等問題,也避免了由鑄造工藝不規(guī)范引入的各種缺陷,可滿足現(xiàn)場使用要求。
1)主變抱夾斷裂的原因主要表現(xiàn)為ZHPb59-1的材質(zhì)缺陷及應力腐蝕。
2)建議檢修及運行過程中重點對ZHPb59-1黃銅主變抱夾進行排查,發(fā)現(xiàn)裂紋及時更換,
3)ZHPb59-1黃銅對應力腐蝕十分敏感,不宜作為抱夾材質(zhì)使用,在設計制造環(huán)節(jié)中可選用T2銅材質(zhì)的沖壓型抱夾。
〔1〕陳丙璇,宋婧,鐘建華.易切削黃銅耐磨耐腐蝕性能的研究〔J〕.鑄造,2006,55(5):516-518.
〔2〕倪自飛,程巨強,劉志學.B變質(zhì)對HPb59-I黃銅組織細化的影響 〔J〕.特種鑄造及有色合金,2007,27(1):70-71.
〔3〕朱志平,陳天江,吳志宏.某熱電廠凝汽器銅管汽側(cè)腐蝕原因分析 〔J〕.材料保護,1998,31(12):31.
〔4〕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 《金屬防腐蝕手冊》編寫組.金屬防腐蝕手冊 〔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89.
〔5〕朱志平,楊道武,周瓊花,等.凝汽器空冷區(qū)銅管汽側(cè)腐蝕研究 〔J〕.腐蝕科學與防護技術(shù),2005,17(2):101.
〔6〕曾榮昌,韓恩厚.材料的腐蝕與防護 〔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6.
〔7〕GB 1176—1987鑄造銅合金技術(shù)條件 〔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87.
10.3969/j.issn.1008-0198.2015.01.010
TG17
B
1008-0198(2015)01-0039-03
2014-04-23 改回日期:2014-11-18
國家電網(wǎng)公司科技項目 (項目編號:KG12K16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