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高偉東 編輯/任 紅
我從遠方趕來,赴你一面之約
文、圖/高偉東 編輯/任 紅
我從遠方來。
2009年3月的時候,我在blog寫下這樣的心事:“那些向往的名字!怒江、瀾滄江、雅魯藏布江、金沙江、喀喇昆侖山、貢嘎、喜馬拉雅山……這些,所有的這些,你如果不能親吻他們的身體,那么就買張地圖把他們訂在心里?!?/p>
誰知道那年6月,就踏上滇藏線——沒有之前,也沒想過會有以后,說走就走……來到三江并流地區(qū),然后這么豪邁地橫切金沙江、瀾滄江、怒江。記憶中它們當時是一條渾黃的金沙江,一條火紅的瀾滄江,一條非常艱險的怒江。
開始,我也是毫無預料的,對此次旅行我很懵懂,只知道我們會一直走到西藏去。從麗江開始,一段一段的,但是具體去哪些地方,我不知道,也不準備知道。同行的有一個淵博君,他什么都知道。甚至是到了虎跳峽看見奔騰的金沙江,我還在弱弱地問:“這個虎跳峽,是那個虎跳峽嗎?”淵博君說“是”,然后用一種“你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眼神看我。我只是悠悠地說:“金沙江原來是這樣的啊,這么奔騰。”淵博君馬上用密不透風的知識面把我包圍:“虎跳峽上與下相距只有16公里,落差達220米,是金沙江落差非常集中的河段。峽中水面寬處60米,窄處僅30米,有塊大石頭橫在江中,傳說有猛虎在這躍江而過,所以叫虎跳石,虎跳峽也由此得名。由于江面狹窄,所以特別湍急。那邊是玉龍雪山,那邊是哈巴雪山,哈巴斜對面是白馬雪山,我們還會到白馬雪山去。但是……金沙江是不能僅僅用奔騰來定義的,你看到的事物永遠是一部分,這就是人生,除了奔騰的金沙江,我還會去看拐彎處寧靜的金沙江,所以,你說它奔騰是不準確的,人生還是要辯證地看問題,才不會片面?!蔽艺f:“嗯,辯證法。”
金沙江中段從云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石鼓鎮(zhèn)到四川省新市鎮(zhèn)。河道約1220公里,江水奔流在云南四川之間,金沙江經(jīng)過石鼓后,由原來的東南向急轉(zhuǎn)成東北向,形成一個飽滿的倒Ω形狀的彎道,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灣??匆娊叺纳侥_那有一道線,我猜那是沿江的公路,我當時就非常想去那,能下去摸一下金沙江,直到現(xiàn)在,還在想。
白馬雪山在金沙江畔,同時還有玉龍和哈巴雪山,但我還是偏愛白馬雪山。原因說不清,就好像是那句歌詞:“因為我那天見到你,你非常的美麗?!?/p>
人說能摸到雪線以上的雪許愿會靈驗。走到白馬雪山時,看見很低的雪線,就拼命地往上走,那時剛上高原,高反到舉步維艱,看起來只有100米的地方,都不知道要走多久,蹲下許愿的時候,真想一頭栽倒,再不用起來。愛一個人的時候是很純粹的,許愿的時候心里只有那個人,完全想不到你自己,發(fā)自內(nèi)心的,簡單直接地想要他好好的,讓神渡他一切苦厄。很多年過去,想起來,剩下的卻是唏噓。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平安喜樂,執(zhí)子之手。還愿的該是誰呢?我嗎?……如果是我,就要再走一次滇藏線了。因為,在那條路上,每個神可以注視的地方,我都許了同樣的愿望。
是的,在金沙江畔,在我一個人的小世界里,曾發(fā)生過這么多的愛恨。
沒能下到峽谷里去摸一下金沙江水,很是遺憾。到了云南迪慶,走在瀾滄江邊,就一直惦記著,怕再錯過。瀾滄江在云南段有梅里雪山,一排的梅里十三太子峰,主峰卡瓦博格是至今沒有被登頂?shù)奶幣濉?0年代以后,這座藏傳佛教神山已經(jīng)被國家保護起來,禁止攀登。
我在的那天天氣非常好,從早上日照金山,到后來云霧繚繞得一層哈達云纏繞其間,一氣呵成。我們離開梅里,驅(qū)車在瀾滄江邊行駛,看見一條在幾乎同一河段的綠色的瀾滄江,我震驚到如同遇到一個傾世美人,你可以復古可以搖滾可以甜美,但是你怎么可以有由白皮膚變成黃皮膚這種改變?后來知道從地理上解釋這是在豐水季與枯水季,水沖刷兩岸紅土地造成的。
其實,梅里雪山是我心中最美好的部分,美好到要把它封在心口,不會再提起,不會再回去,是只能小心翼翼地守護著的秘密。
瀾滄江經(jīng)西藏芒康縣流入云南迪慶。我就從這個位置穿過,從迪慶逆流而上,到了芒康的鹽井,司機說“從這里可以下到江邊,想摸什么摸什么”。
到了這里,不能不介紹鹽井——這個地方,它太紅了。它的整個世界都是紅色的,紅色的江水,紅色的懸崖,和被陽光映紅了的臉龐。有一些曬鹽場。我在曬鹽場看見一對夫婦正在干活。我也從鹽場下去,正好能下到江邊,紅色的渾濁的江水近近來看,竟然很清澈。如果要把瀾滄江當成一位美麗的藏族姑娘,那么她英雄般的男人和美麗火紅的衣裳無疑是最好的飾品。是的,梅里十三太子峰就是她男人,鹽井就是他們美麗的火紅色的衣裳。
左上:瀾滄江畔的藏族婦女。
左下:瀾滄江畔的一家副食店。
右上:紅褐色的瀾滄江從鹽井旁奔騰而過。
右下:瀾滄江鹽井。
怒江,果然非常艱險。到達怒江時,我們已經(jīng)進入藏區(qū)。在這里,川藏線和滇藏線已經(jīng)合并在一起。清晨出了左貢縣城,直奔邦達,邦達草原是到達怒江天險的必經(jīng)之路。那天草原非常斑駁,天上云朵,地上草原,分成很多色塊,跟油畫一樣。八宿境內(nèi)有著名的72拐,就是川藏公路在怒江山以“之”字形曲折盤旋,共有72個大拐彎,是川藏公路拐彎最多的一段。沿途雪山、原始森林和田園風光交相輝映。
跨越怒江大橋后,便到達八宿縣。怒江山是“川藏線上第一大天險”。怒江山的下山彎路大概盤曲俯沖30多公里,然后一頭扎進怒江峽谷。當下到怒江邊的山上時,可以看到無比壯觀的兩山夾著的小河似的怒江。從埡口下山40千米到江邊,再沿江下5千米后到怒江橋。下到峽谷里面就能直面怒江的憤怒,水很清冽。看了很久瀾滄江的紅,怒江湍急的水流激出白色的水花,讓你恨不得跳進去,把在72拐揚起的滿身煙塵,在這清流中洗個干凈。
滇藏線上還有很多江,帕隆藏布江、雅魯藏布江等等大江大河。但是,在我心目中,最重要的仍然是三江并流地區(qū)——因為那里是我旅行的起點,從此就再沒有停下腳步,不停地在西北丈量。
我當時發(fā)誓要回去看的是南迦巴瓦峰,于是第二年冬天就去了波密看南迦巴瓦峰,就遇見了雅魯藏布江的丹娘沙洲。
雅魯藏布江是一條非常博大的江河,發(fā)源于喜馬拉雅山中段5300米以上的冰雪中,在中國境內(nèi)綿延2057公里,最后流出國境,經(jīng)過印度、孟加拉,注入孟加拉灣。雅魯藏布江在青藏高原上孕育了非常燦爛的文化,各主要支流也養(yǎng)育了青藏高原上的人們。我所見到的雅魯藏布江僅僅是波密-拉薩-山南段,但所見之燦爛,已經(jīng)目不暇接。
上:山南路上雅江。
下:怒江山72拐。
2009年我經(jīng)過色季拉山口,看見包裹在云霧中的南迦巴瓦峰,感受到那種“你即使在5000米以上,你仍然只在我腳下的震撼”。我會再回來,直到能夠見到你。
在2010年冬天最冷的時候,我決定去波密看南迦巴瓦峰。沿途經(jīng)過雅魯藏布江,司機說:“看看,這就是雅魯藏布江?!蔽覀兛匆妼庫o的網(wǎng)狀寬闊的河道中間插著紅柳林,在冬日里仍然生機勃勃。這紅柳金沙綠江水的畫面如此多情,讓人情不自禁地產(chǎn)生“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美好聯(lián)想。
丹娘沙洲,在雅魯藏布江的拐彎處,傳說在這里有兩處不同方向的風,巧奪天工地塑造了這個地方。司機說,這里又叫佛掌沙洲,不過,要水面平靜時撐船在某個位置才能看得到合攏的佛掌。果然佛心不易得。丹娘沙洲有兩條水系交匯,是尼洋河流入雅魯藏布江的入口。較清澈的是尼洋河水,略泛著金色的是雅魯藏布江水。我在冬天去,水流舒緩,分界不是很明顯,只是一條綠、一條更綠的樣子。
沿著米林縣向前來到派縣直白村,雅魯藏布江小拐彎處,那里有南迦巴瓦峰。南迦巴瓦也有個傳說與英雄有關(guān):南迦巴瓦和弟弟堆迦白壘都是國王的兒子,南迦巴瓦驍勇善戰(zhàn)備受人民愛戴;他的弟弟也是位英雄,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更加神勇,聲望漸漸蓋過哥哥。南迦巴瓦被嫉妒沖昏了頭腦,在一個夜晚,悄悄砍下了弟弟的頭。弟弟化身為一座雪山繼續(xù)守護著雅魯藏布,而哥哥醒悟后羞愧難當,決定永遠守望在弟弟身邊。也因為羞愧,南迦巴瓦峰終年云霧繚繞,難窺真容。
2010年的藏歷春節(jié)和漢族農(nóng)歷春節(jié)趕到了一起。我初一在布達拉宮聽完法螺,就沿著雅魯藏布江到達直白村,幾乎是昂著頭直面南迦巴瓦峰,仿佛刺向天際的矛。
我從遠方趕來,赴你一面之約。我為你而來,看我不顧一切!
回來的路上,我們的司機淵博地說起雅魯藏布江,帶著蒙娜麗莎似的神秘笑容說,你們不知道吧,你們看見過的尼洋河和拉薩河也是雅魯藏布江的。這話讓我想起,09年我曾在山頂俯瞰尼洋河,為下面稻田的肥美驚嘆,而后下到八一城,我和馬芥末在尼洋河水邊散步,遇上一個人,我們問他廁所在哪里,然后攀談起來。他說他以前當兵在東北,后來在東北結(jié)婚,然后離婚跟著前大舅子來到了西藏,在波密做家具生意,生意時好時壞,最終是壞的,身無分文來到八一,覺得這邊壞境好一些。然后他又自顧自地說:“我這一生,到現(xiàn)在五十幾年,怎么今天說著不到十五分鐘,人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啊。”我說:“是啊,這個世界,我們兩個東北人,在藏區(qū)的八一城能遇上,這個世界也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碑敃r是六月中,我們就站在尼洋河邊,河水特別湍急,我們要很大聲地交談,才能彼此聽得見,還冷得很。
行走在滇藏線。
拉薩河養(yǎng)育著拉薩這座日光之城,眾神之城。我見過拉薩河的夏天和冬天。2010年冬天,我們從羊卓雍錯下來,在拉薩河邊看夕陽下玩耍的黃麻鴨。我們的司機說:“這些鴨子很機警的,你們下車,要是關(guān)一下車門,它們就會一起飛走?!比缓笏萝嚕莺莸仃P(guān)了一下車門,果然我們看見上百只野鴨一起撲閃翅膀飛起來。震撼??!震撼之余,我們發(fā)現(xiàn)車窗把手也被震掉了。極有喜感。
如果,你從飛機上看拉薩河——瑩綠色的網(wǎng)狀水系,很密集,邊上還嵌著個布達拉宮。
2011年夏天,我去山南朝拜,趕著薩嘎達瓦節(jié),一路上坐著大巴,滿車的藏民,都是去桑耶朝拜的,大家下車都是起著哄,熱熱鬧鬧的,帶著節(jié)日里應有的一份熱烈。大巴早上5點多就從拉薩出發(fā),到了7點的時候太陽開始升起(拉薩與內(nèi)地有2小時時差),那時候剛好經(jīng)過雅魯藏布江,一邊是沙丘一邊是江水,太陽升起時滿江撒金。
那一車只有我和旅伴兩個漢人,車上放著歡快的藏語歌曲,我坐在車尾,很受矚目,我喝水時有人笑,我拍照時有人笑,我被車顛起驚呼時,更多人圍著我笑。我明白那是友善的,他們甚至商量了一會兒,派了一個會說漢語的小伙子專門坐在我邊上,跟我說話,告訴我這是哪,那是什么,在這里你要買點水喝,在那里……大家下車是為了上廁所。我感受到了某種被認同,被接納,被關(guān)心。
一路沿江而行,到了桑耶站在海日不神山頂看見遠處的雅魯藏布江,真正感受到她的寬廣、博大和愛。
清清的黃河水。我走了在青海部分的清清的一段。
黃河源頭在果洛州瑪多縣附近的扎陵湖、鄂陵湖,那邊有一個黃河源頭碑。
扎陵湖和鄂陵湖位于青海省中南部的瑪多縣境內(nèi),距西寧市600多公里,黃河源頭兩個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泊,素有“黃河源頭姊妹湖”之稱。扎陵湖和鄂陵湖海拔4300多米,比中國最大的內(nèi)陸湖泊青海湖高出一千多米,是名副其實的高原湖泊。這里地勢高寒、潮濕,地域遼闊,牧草豐美,自然景觀奇妙。
“扎陵”是藏語,意為“白色的長湖”,古稱“柏?!?。扎陵湖東西長,南北窄,酷似一只美麗的大貝殼,鑲嵌在黃河上,湖的面積達52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約9米,蓄水量為46億立方米。扎陵湖湖心偏南是黃河的主流線,看上去,好像是一條寬寬的乳黃色的帶子,將湖面分成兩半,其中一半清澈碧綠,另一半微微發(fā)白,所以叫“白色的長湖”。
鄂陵湖位于扎陵湖之東。鄂陵湖與扎陵湖的形狀恰好相反,鄂陵湖東西窄、南北長,猶如一個很大的寶葫蘆。湖的面積為628平方公里,比扎陵湖大1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7.6米,最深可達30多米,蓄水量為107億立方米,相當于扎陵湖的一倍多。鄂陵湖水色極為清澈,呈深綠色,天晴日麗時,天上的云彩,周圍的山嶺,倒映在水中清晰可見,因此叫“藍色的長湖”。
我知道那不是地理意義上的源頭,但那是我這樣的普通人可親近的離黃河源頭最接近的地方。那里的人稱自己家鄉(xiāng)是天上瑪多。果然上天的路不那么容易,含氧量比5000米海拔處還低。高反嚴重,一起走的郭姐姐一路上在不停地吐,而尹姐姐則留在瑪多縣城醫(yī)院吸氧。我雙眼腫脹,頭疼欲裂,發(fā)著低燒,忽冷忽熱。我在一瞬間懷疑自己是為什么會來這里,自己難受帶累著朋友一起難受嗎?路是如此的顛簸,一出門就在荒原上來回幾百公里。如果我們病死在這里,就喂給禿鷲吃吧。你看看路邊,就正好有兩只禿鷲在分食一只說不清是野狼還是野狗的尸體。
想著這些我看到云卷云舒的藍天,藍得與藏區(qū)羊卓雍錯比肩的鄂陵湖,湖邊有草場,草場有牛羊。鄂陵湖邊,整個世界都在沉寂,只有我們,坐著,向湖里扔著石子,匆匆飛過的鳥兒都沒看我們一眼。我盯著湖水,一會兒就必須馬上挪動目光,因為四周太寂靜,感覺人會被催眠。云兒非常舒展,藍天給湖水多少裝飾,湖水就給藍天多少回應。這個藍,像絲綢,沒有瑕疵,流光溢彩。
原來神給一切苦難以補償。突然有幾只麝,跑出來,使一幅jpg的畫面變成了gif。感覺它們略不夠機警,看到我們的車,卻停下來不跑掉,傻傻地望著我們。過了好久,才意興闌珊地跑掉。司機說這兒有熊,我說我不信,胖的東西都會缺氧,熊怎么活,說完我就昏睡過去了,我夢見某個雪山腳下的濕地正汩汩冒出指頭粗的泉水。
有哪個圣湖是沒有雪山守護的呢?西藏當雄地區(qū)的念青唐古拉和納木錯,亞東地區(qū)的卓木拉爾和多慶錯,還有一個尚未成行的是阿里地區(qū)普蘭縣的岡仁波齊和瑪旁雍錯。
納木錯對我來說是有執(zhí)念的地方,每年上高原就必去拜會納木錯。納木錯與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在西藏當雄地區(qū),拉薩往納木錯大概走2個小時,會遇上念青唐古拉山山口,再向前走,到當雄縣城后拐進山里。其實,納木錯就在剛才你路過的山口背后,但是你得繞過這片山,一直往里開,一直往上開,從4100米的當雄直到5210米的那根拉,然后一個很長很長的斜坡,你會突然看見一大片寧靜的藍色的寶石一樣的湖泊,那里就是納木錯。在納木錯的扎西島,你就能看到念青唐古拉山主峰的全貌,整個湖被東邊的念青唐古拉和南邊的岡底斯山脈簇擁著,廣闊壯美,千萬年不變。
左上:黃河源鄂陵湖。
右上:黃河源的小生靈。
下:納木錯的清晨。
白馬雪山。
我在那里有時高反嚴重,有時不嚴重,有一次下雨,一次晴天,一次下冰雹,一次下雪……下雨那次整夜沒睡因為住處漏雨,島上全是野狗,整夜整夜地吠,到后來我能聽出來參與合唱的大概有十四五只。
晴天那次,我從拉薩開車到納木錯的路上,一直暴雨滑坡還有泥石流斷路,本該四個小時的路程走了七個小時。到了島上已是晚上九點,本已不抱希望能看到日落,然而,島上偏偏獨存一片晴空看見日落。半夜,跑出去看星星,竟然看見半天繁星半天烏云,烏云的那側(cè)就在湖對面的念青唐古拉主峰的方向,閃電劃過能看見山的輪廓,以湖面中間為分界,這邊繁星滿天,偶有幾朵云彩。看起來很低,但受限于鏡頭,沒法拍到這個畫面。之前再美的景致,因為設(shè)備原因拍不下來時都沒遺憾,唯獨那次,真動了換相機的念頭?,F(xiàn)在確實換了個能拍夜空的相機,可見那次的遺憾有多深刻。
下冰雹那次我高反特別嚴重,非常艱難地從住處走到湖邊,剛站了5分鐘,就開始下雨,然后拇指大的冰雹就砸了下來,我無處可躲,大家都往住處跑,但我跑不動,一步都挪不動。這時候湖邊牽馬的藏民說你騎馬回去吧,我人生中的第一次騎馬,就是這樣,當馬兒跑起來的時候我真的嚇壞了。我害怕騎馬一直尖叫,那個馬夫一邊安慰我說沒事,一邊更快地催動馬匹。
下雪那次,記憶最深刻,被開車的當?shù)夭刈逅緳C表白,他要把他的金戒指送給我,我嚇壞了,誠惶誠恐地婉拒了他的美意。早上的時候他陪我去看雪中的圣湖和念青唐古拉山,告訴我,他的心,就像現(xiàn)在的山那樣潔白,堅定。
多慶錯和卓木拉日在亞東帕里草原,并不是個熱門的地方,不像納木錯和羊卓雍錯那樣廣為人知。2013年,我從拉薩坐了十個小時的大巴,穿過日喀則,穿過江孜,穿過康馬,來到這里。在喜馬拉雅山脈南麓,聳立著直插云霄的卓木拉日雪峰。卓木拉日雪峰又稱圣女峰,身姿挺秀,海拔7364米,高聳云霄,似橫空出世,氣勢磅礴;山谷間的冰川,在陽光照耀下,銀裝素裹,終年繚繞著白云的輕紗,衣帶當風時,翩若驚鴻。腳下多慶錯湖泊群像散落的珍珠簇擁著卓木拉日,也仿佛是將這位絕世美人,阻隔在時間與塵世之外,清冷如古墓里的小龍女,甚至更凜冽地不食人間煙火,連目光都不能穿越的冰冷,拒絕一切塵世間的瑣事,也不為時間所動。這種清冷,給多慶錯水面都憑添一層冰霜之氣,讓人不可觸碰。
雄谷遺址。
我去的那天,站在204省道這邊,空無一人的多慶錯湖邊,突然開始傳來聒噪聲,環(huán)顧四周,并無飛禽,不知聒噪聲從何而來。當?shù)氐乃緳C跟我說,在湖對面的山腳下有一個小村莊,這么久這么遠傳來的聒噪聲應該是天葬引來的禿鷲在叫。在多慶錯湖邊沒有更多的故事,只有靜默的時間。站在湖邊,站在卓木拉日的對面,就一直這么站著,看到繚繞的白云閃過主峰,最后將整個山峰擋住,我冷到不能站立,然后,開車離開多慶錯。
在多慶和亞東之間,會經(jīng)過雄谷,這是一片浴血之地。一座抗英紀念碑建在當年藏軍的堡壘廢墟上,墻上密集的彈孔殘痕清晰可見,戰(zhàn)斗的慘烈程度可想而知。廢墟佇立至今已經(jīng)整整110年,紀念碑陪伴堡壘廢墟,屹立在草原和藍天之間。
整整一年的時間,我腦海里都閃現(xiàn)的是卓木拉日的影像,滿腦子都是在那個縫隙里遇見的雪山——在多慶村,藍白的世界中,兩座藏式民居中間,有雪山一角,出塵與入世的沖撞令人一瞥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