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
滬寧、滬杭甬鐵路與淞滬會戰(zhàn)
□邵雍
滬寧、滬杭甬鐵路是連接上海的兩條最重要最快捷的戰(zhàn)略通道。1937年8月至11月淞滬會戰(zhàn)期間,日本軍機在戰(zhàn)區(qū)內(nèi)外不加任何識別進行狂轟濫炸,造成了上海及周邊地區(qū)人民生命財產(chǎn)的重大損失,大量無辜平民慘遭不幸死于非命。日本軍機對中國鐵路及鐵路沿線設(shè)施的轟炸,在一定程度上對向上海開進的中國軍隊形成了嚴重的威脅,迫使其日伏夜行,行軍速度大為遲緩。但是這些轟炸不可能完全切斷后方對淞滬前線的支援,更不可能嚇倒中國軍民,反而激發(fā)了他們的抗戰(zhàn)精神和抵抗到底的堅強決心。
滬寧鐵路 滬杭甬鐵路 淞滬會戰(zhàn) 日本軍機 無差別轟炸
鐵路關(guān)系到國計民生,是人員、物資等要素交流的主要場所。滬寧①當時稱京滬鐵路。、滬杭甬鐵路是連接上海的兩條最重要最快捷的戰(zhàn)略通道,直接關(guān)系到民國首都南京的安危,在八一三淞滬抗戰(zhàn)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正因為如此,這兩條鐵路以及鐵路沿線設(shè)施遭到了日本軍機的瘋狂轟炸,損失慘重。以筆者目力所及,關(guān)于這一專題尚未見有專門論文,張銓等人合著的《日軍在上海的罪行與統(tǒng)治》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二章有一節(jié)“狂轟濫炸再破罪惡記錄”對此有一定的描述,但受書名所限沒有涉及上海周邊。本文在張銓等人研究的基礎(chǔ)上,主要依據(jù)當時的中外報刊及國軍將領(lǐng)的回憶,重建史實,警示國人,以史為鑒,復興中華。
一
1916年滬寧鐵路與滬杭甬鐵路接軌共站,上海滬寧車站改稱兩路總站,市民俗稱之為北火車站。該站在1932年一二八戰(zhàn)役中被炸,站臺、軌道、機車、大樓嚴重受損。1932年5月進行修繕并修建了候車室、行包房、底層大廳供旅客候車通行。②參見《閘北區(qū)志》,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8年版。1936年前后利用上海北火車站修屋之機,在底層秘密“構(gòu)筑重機槍掩體兩座,能控制寶山路,抗戰(zhàn)時發(fā)揮作用”③《八一三淞滬抗戰(zhàn)》,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39、133頁。。同年京滬鐵路沿線各站專門組織了軍運準備演習。1937年8月13日,第八十八師主力在上海北站及鴻興路一線,④馬振犢:《中國新民主革命通史》(第七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94頁。副師長馮圣法在北站大樓設(shè)立了右指揮聯(lián)絡(luò)哨。⑤《八一三淞滬抗戰(zhàn)》,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39、133頁。
1937年8月9日,日本海軍一手制造“虹橋機場事件”的當晚,日本第三艦隊司令長谷川清向國內(nèi)報告稱,要使中國屈服,“最好派遣陸軍五個師團控制上海和南京”⑥[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下),天津社會科學院日本問題研究所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0年版,第622頁。。8月12日,第三艦隊做好了在陸軍派遣部隊登陸上海之前“進行先制性的空襲”的準備。⑦王輔編著:《日軍侵華戰(zhàn)爭(1931—1945)》,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884頁。八一三戰(zhàn)役打響后,日本參謀本部為了侵占上海,使其喪失經(jīng)濟中心的機能,“期待著海軍強大空襲取得成果”;軍令部認為“實施大規(guī)模要地空襲”可在“消磨中國的志氣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效”。①[日]森松俊夫:《日軍大本營》,黃金鵬、高培譯,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85年版,第135頁。
8月18日下午2時許,有日軍重轟炸機五架,每架配有四架護衛(wèi)機,共計二十五架,由吳淞口外洋面結(jié)隊飛至閘北上空。約在下午2時30分左右,日機開始濫施投彈轟炸,“先后投擲重量級炸彈三十三枚,均落于新民路、大統(tǒng)路、北火車站及京滬鐵路閘北沿線一帶。閘北房屋著彈起火者有十余處之多,變成一片濃煙火海,房屋被焚毀者不計其數(shù),無辜市民死傷一百余人”②《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上海罪行史料匯編》(上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82-183、187、187、188、189頁。。這是涉及上海鐵路設(shè)施受損的最早報道。9月27日、10月11日、10月13日北火車站及附近一帶遭到日本軍機的反復轟炸,炸毀房屋70余間。③參見《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上海罪行史料匯編》(上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84頁、第185-186頁。10月15日上午11時35分日機二架,飛至閘北北火車站、寶山路及附近一帶上空,分次投擲炸彈十多枚。“其中四枚落在寶山路、虬江路東首;四枚落在中興路東首;余皆落在商務(wù)印書館印刷所以南沿鐵路等處。有三四處房屋著彈起火,五六十間房屋焚毀殆盡,變成一片磚礫?!雹堋度毡镜蹏髁x侵略上海罪行史料匯編》(上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82-183、187、187、188、189頁。
10月19日清晨6時20分左右,日機六架飛至閘北廣東街及北火車站一帶上空,“沿鐵路線來回飛行窺察,肆意投彈轟炸,先后投擲炸彈二十余枚,……有四枚落在兩鐵路管理局大廈,其最高一層著彈起火,霎時間,大火沖天,濃煙滾滾,大廈頂層內(nèi)所儲藏之行李票存根等物,沖天飛出,同煙霧灰燼交織在一起,滿天飛揚。大火一直延燒至晚上7時半后始漸熄滅”⑤《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上海罪行史料匯編》(上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82-183、187、187、188、189頁。。該大廈燒成焦黑一片,最高一層東北一部分儲藏物全部燒毀。10月20日下午1時零5分,日機三架“飛至北火車站、寶山路商務(wù)印書館上??倧S等處附近上空,盤旋飛行窺察了數(shù)分鐘后,連續(xù)擲下燒夷彈二枚,均落在兩鐵路管理局大廈屋頂”⑥《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上海罪行史料匯編》(上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82-183、187、187、188、189頁。。10月23日從早上8時許起至下午1時許止,日機二十余架三度飛至閘北一些地區(qū)濫施投彈轟炸,先后投擲炸彈二十一枚。其中“九枚均落于寶山路、寶源路鐵路口附近。共炸毀房屋五六十間,廟宇一座”。下午4時半至5時15分,又有日機三架飛臨閘北寶山路、寶源路、大統(tǒng)路及附近一帶上空,“先后投擲炸彈十八枚,其中,落于寶山路及寶源路鐵路口附近九枚;……落于京滬鐵路共和新路東邊附近者三枚,共炸毀房屋五十余間”⑦《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上海罪行史料匯編》(上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82-183、187、187、188、189頁。。10月27日8時許,日軍占領(lǐng)北站大樓。⑧《八一三淞滬抗戰(zhàn)》,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153、92、170、185、271、275、269、333-334、285、264頁。日偽成立華中鐵道株式會社后,北火車站改為“上海驛”,一度軍用。
二
淞滬抗戰(zhàn)時期,京滬鐵路與戰(zhàn)區(qū)最接近的是上海市郊真如、南翔地區(qū)。
8月11日,第八十八師和第三十六師由蘇州、無錫用火車輸送到真如、南翔。⑨《八一三淞滬抗戰(zhàn)》,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153、92、170、185、271、275、269、333-334、285、264頁。13日第六十一師鐘松旅六五八團在南翔集結(jié)。⑩馬振犢:《中國新民主革命通史》(第七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94頁。當晚,駐防西安的第三十六師奉命經(jīng)隴海鐵路轉(zhuǎn)京滬鐵路,兩天兩夜乘車趕到上海前線。?《八一三淞滬抗戰(zhàn)》,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153、92、170、185、271、275、269、333-334、285、264頁。14日下午,第九十八師從南京車運上海,“十五日拂曉前到達南翔車站下車。天明后,敵機四十余架對南翔車站大肆轟炸”,由于該師已經(jīng)提前向四郊疏散,故未受大的損失。?《八一三淞滬抗戰(zhàn)》,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153、92、170、185、271、275、269、333-334、285、264頁。8月底,胡宗南任軍長的第一軍奉命從徐州用火車輸送到上海附近的昆山和南翔一帶。九月初擔任劉行、楊行的防御作戰(zhàn)。?《八一三淞滬抗戰(zhàn)》,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153、92、170、185、271、275、269、333-334、285、264頁。第十軍第四十一師某團從湖北荊州坐輪船到南京,又由南京乘火車趕到上海附近的南翔。正值“敵機轟炸剛過,南翔車站彌漫著火光、硝煙,變成了一片廢墟”?《八一三淞滬抗戰(zhàn)》,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153、92、170、185、271、275、269、333-334、285、264頁。。9月,在湖北當陽整訓的第七十七師奉命東開,9月17日深夜在南翔車站下車,到藻浜、羅店接防。?《八一三淞滬抗戰(zhàn)》,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153、92、170、185、271、275、269、333-334、285、264頁。
9月1日,川軍中最早參加抗戰(zhàn)的二十軍在貴陽集結(jié)后取道常德至漢口,乘船東下南京,轉(zhuǎn)乘火車抵達南翔,到上海后“軍指揮所設(shè)在南翔車站附近一號橋后的一個院子里”?《八一三淞滬抗戰(zhàn)》,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153、92、170、185、271、275、269、333-334、285、264頁。,后在南翔作戰(zhàn)五天四夜。9月18日第八師從陜西鳳翔抵達南京,“當晚乘京滬火車赴上海,十九日下午到達南翔車站,隨即接藻浜友軍之防”?《八一三淞滬抗戰(zhàn)》,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153、92、170、185、271、275、269、333-334、285、264頁。。淞滬抗戰(zhàn)爆發(fā)后,從貴州出發(fā)的第四軍、第二十軍、第三十六軍以及第三十九軍獨立三十四旅等部先后到漢口,乘輪東下。獨立三十四旅到鎮(zhèn)江后,換乘火車到南翔,下車后挺進瀏河口。?《八一三淞滬抗戰(zhàn)》,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153、92、170、185、271、275、269、333-334、285、264頁。9月中旬以后,日軍掌握了制空權(quán),以致蘇滬鐵路的陸運與公路一樣,限于癱瘓狀態(tài)。9月底,在杭州十九師五十五旅的第110團作為先頭部隊由滬杭甬鐵路經(jīng)嘉興改乘蘇嘉鐵路到蘇州轉(zhuǎn)上海。由于“京滬鐵路為南京通上海戰(zhàn)場主要運兵和補給線,前線后運傷兵很多,車皮缺乏”,該團“在蘇州車站經(jīng)一晝夜坐催,始得鐵皮車二十輛、客車二輛,……官兵擁擠,……以后幾次停車疏散,都要手攀高車幫上下,行動遲緩”。又因為“我空軍沒有掌握制空權(quán),列車只能晚間開行,如晨四點不能開出,即須停開,人馬下車,將車輛分散,以待次日黃昏后組裝”。直到第四天晚12時才到南翔。如果令部隊沿鐵路夜行軍,蘇州至南翔70公里路兩天即可到達。①《八一三淞滬抗戰(zhàn)》,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290頁。9月15日晚上6時零5分,日機六架,“經(jīng)閘北飛至南翔鎮(zhèn)及附近鄉(xiāng)村上空,盤旋飛行窺察半小時之后,即以車站為目標,連續(xù)投擲炸彈十余枚,均落在車站內(nèi)外,車站月臺被炸毀,車站站房被炸毀一部分。車站附近之無辜民眾三十余,因躲避不及,全部罹難”②《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上海罪行史料匯編》(上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95、194頁。。
10月27日從上午10時許起至晚上10時許止,日機百架,分作十余隊,“數(shù)度飛至真如車站、國際無線電臺南緣之許家橋及吳家?guī)旌髾M港,以及朱家巷、孟巷、侯家巷等鄉(xiāng)村上空,滿天飛舞,狂轟濫炸,先后投擲炸彈二百余枚,真如鎮(zhèn)及附近鄉(xiāng)村一片火海,尤以車站地區(qū)為最烈,延燒至翌日凌晨3時許始漸熄滅?!嫒珂?zhèn)之房屋幾乎全部被焚毀殆盡,所剩數(shù)間亦千瘡百孔,全鎮(zhèn)變成了一片磚礫廢墟。無辜民眾死傷者不計其數(shù),遍地尸體累累,以老弱婦孺為最多”③《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上海罪行史料匯編》(上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95、194頁。。
三
1937年“八一三”事變爆發(fā)后,中日兩國軍隊在上海進行了殊死的較量。日本侵略者為了制服中國軍民的抵抗,出動陸、海、空三軍全力以赴。其中日本空軍仰仗其持有的制空權(quán),橫沖直闖,在戰(zhàn)區(qū)內(nèi)外,不分青紅皂白,不加任何識別,進行狂轟濫炸,造成了上海地區(qū)人民生命財產(chǎn)的重大損失。
位于南市的上海南火車站為滬杭甬鐵路上海起運站。1933年該站貨物發(fā)運量65068噸,收運量121128噸,分別占上海地區(qū)鐵路六個車站總量的25%和63.2%。1916年南站的客運量為111萬人次,到1922年就增加到600萬人次。周邊十分繁榮。④《南市區(qū)志》,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738頁。1937年8月28日下午,“敵機十二架在南站附近共投炸彈八枚,該站站屋(臺)、天橋及水塔、車房當被炸毀,同時在站候車離滬難民均罹于難,死傷達六、七百人。死者倒臥于地,傷者轉(zhuǎn)側(cè)呼號,殘肢頭顱,觸目皆是,血流成渠,泥土盡赤,景象之慘,無以復加。敵機于轟炸之余,又投擲硫磺彈多枚,南站之外揚旗及鄭家橋兩處,當即著彈起火,延燒甚烈,直至傍晚始行救熄”⑤《日機轟炸南站》,《立報》1937年8月29日。。慘遭日本軍機轟炸的是身無寸鐵,候車準備回鄉(xiāng)的難民。他們在看到直撲南站的上空的日本軍機后,“人聲沸騰起來。驚惶的怪叫,悲慘的痛哭,瘋狂的奔跑,手足無措的呆立不動,千萬個難民在這種情形下,除了慌亂,沒有別的好辦法。轟!轟!轟!數(shù)不清的炸彈,吹不散的濃煙,遮沒天空,震撼屋宇,好象要把整個地球毀滅似的。于是房屋倒塌聲,機槍狂號聲,以及人群的慘叫聲,混成一片,真是驚心慘目!……車站炸毀了,完全倒塌下來,木料在熊熊的火里燃燒著,黃煙繼續(xù)向天上沖。……沒一刻,救護隊來了。受傷的一批批上了車子,救護員們在血地上跑來跑去。……救護車來來去去的十幾次,才把傷者完全救護去,但是不少的死者,卻依舊橫陳在地上”⑥《上海一日》,上海:華美出版公司,1939年版,第172-174頁。。
30日下午,中國紅十字會同市政府當局特邀外國記者二十余人前往前日被日機炸毀的南站。記者們“走進車站看到的是血,是肉,是蒼蠅,是被炸得七零八落的車站建筑;聞到的是血腥氣味,是貨物的燃燒氣味。日機是前日下午一時飛來的,那時車站上正聚集了近千的難民,日機在該處一連投了四個炸彈,結(jié)果死了一百多人,傷了好幾百人,昨天在路軌上還留著不少剩下的斷腿、腳和骨頭,打死后的難民留下的后援會遣送組的標帶,遍地都是!……南站的棧房、天橋、辦公室、水塔、機房都全部炸毀,在倒塌的機房下,還躺著一個壓死的工人,身上叮滿了蠅子”。據(jù)報道:“南站前日殉職員工共有六人。這里應(yīng)當特別提出的是一位叉道夫張金生,當飛機擲彈時,他正拿了紅綠旗站在叉道口執(zhí)行職務(wù),他眼望著好多人被炸傷和炸死了,可是還不躲避,他知道他責任的沉重,千余人生命的安全都抓在他手里,他要永遠忠于他的職務(wù)。結(jié)果是炸彈落在他身上,他躺下來了,血染了兩面紅綠旗,死了?!雹儇骸赌宪囌颈徽▍⒂^記》,轉(zhuǎn)引自《淪陷痛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292-293頁。
《申報》1937年8月29日報道說:28日“午后二時許,敵機四架,突飛往南火車站投彈數(shù)枚,……該處旱橋全部炸毀,車站票房亦被炸損,而站東之自來水亭,亦已被炸傾折,水勢漂流”②《昨日下午敵機轟炸南市,南車站空前浩劫》,《申報》1937年8月29日。。被炸落之電車電燈各線,“滿布街心,嚴如蛛網(wǎng),站東之路局儲水亭千孔百瘡,酷似一座特制之蜂巢。南首貨棧屋頂,亦毀去過半”③《南站被轟炸后視察,棺柩滿站臺殘骸狼藉,電車電燈線滿布街心》,《申報》1937年8月29日。。遭到日本軍機集中不斷轟炸的“車站,幾成一片瓦礫場,……街上尚有滯留之黃包車十數(shù)輛,倒于路旁,車上并有包裹行李,而乘客及車夫,均已炸斃倒地,缺首斷臂,有肚腸流出者,慘不忍睹?!軅y民及居民三百余人,悉由西區(qū)、南區(qū)、北區(qū)等救護車,及佛教救護隊、紅十字會、紅十字會、本市童子軍等,分批車送仁濟、寶隆、廣仁等三醫(yī)院醫(yī)治,當場炸斃之難民一百余名,則由慈善團、同仁輔元堂掩埋隊,將尸運往滬西等地,分批掩埋”,“原定開往杭州之難民車,杭州臨時停止”。④《昨日下午敵機轟炸南市,南車站空前浩劫》,《申報》1937年8月29日。敵機轟炸目標“均集中于旱橋附近,共投彈達二十余枚之多,而旱橋與月臺近在咫尺,致所有全部待車出發(fā)之難民,幾悉數(shù)罹難”⑤《南站被轟炸后視察,棺柩滿站臺殘骸狼藉,電車電燈線滿布街心》,《申報》1937年8月29日。。事發(fā)時紅十字會救護隊聞訊“即帶同擔架隊前往救出傷民16人,送第一醫(yī)院救治”⑥《后方工作簡報》,《申報》1937年8月29日。。事后月臺上“滿陳棺柩,累累箱籠,狼藉不堪,殘骸斷肢,血跡猶新,普善山莊之殮埋隊員,工作異常忙碌。據(jù)告,當場炸斃者,約在二百五十人以上,傷者倍之”⑦《南站被轟炸后視察,棺柩滿站臺殘骸狼藉,電車電燈線滿布街心》,《申報》1937年8月29日?!赌鲜袇^(qū)志》第1047頁采用了這一說法,但同書第738頁卻說“死200人,傷500余人”。。
8月29日,《申報》援引英文《字林西報》的通訊說:“最近有一西人新聞記者,巡行南市各街道時,已證實并未見有一中國兵士在南市。是則敵軍宣稱,我軍集中南市,必須轟炸之謬說,已不攻自破,益彰其暴行之無不用其極耳?!雹唷赌险颈晦Z炸后視察,棺柩滿站臺殘骸狼藉,電車電燈線滿布街心》,《申報》1937年8月29日。又據(jù)《大公報》1937年9月1日報道:“自滬戰(zhàn)爆發(fā)以來,北車站陷于火線中,故僅南車站為遣送難民陸路交通之唯一出口,連日由各中外慈善團體救濟遣送者,日有數(shù)千人。二十日午后,在站候車者頗為擁擠,而敵機竟往投彈,當時被炸死二百余人。記者頃向各方調(diào)查,其尸體完整者,除由親屬認領(lǐng)自行棺殮不計外,普善山莊收殮者男七十四、女二,同仁輔元堂收殮者男三十九,女五。此外并有殘肢無算,至各醫(yī)院收容之傷者,亦經(jīng)記者前往查明,并經(jīng)醫(yī)院負責人出具證書?!眰麊T經(jīng)過各醫(yī)院統(tǒng)計總數(shù)達五百余人。⑨《滬日軍暴行:任意殘殺戰(zhàn)區(qū)外平民,南站死傷人數(shù)逾七百》,《大公報》1937年9月1日?!读蟆酚浾咧赋觯骸澳鲜幸粠В^無軍事設(shè)備,敵機竟橫加轟炸,慘殺平民,焚燒房屋,此種絕無理性有背人道舉動,實可謂向全人類挑戰(zhàn)。”⑩《日機轟炸南站》,《立報》1937年8月29日。
9月12日,宋美齡在中國國際電臺發(fā)表《告美國民眾》的廣播講話時揭露:“確確實實有千萬的中國婦孺,家宅淪亡,無衣無食,除了孓然一身之外,一無所有。當他們想逃出上海這恐怖圈子的時候,請看罷,多么慘痛的飛來橫禍,又降臨到了他們的身上。數(shù)天以前,有幾千難民集在上海南站,候車離滬,空中忽然飛來了日本的飛機,恣意地丟著炸彈,結(jié)果有三百無辜人民,血肉橫飛,受傷的也在四百人以上。那車站的附近,并沒有兵士,這種驚人的慘殺,絕無理由?!蹲至治鲌蟆肥怯⑷嗽谶h東所辦的領(lǐng)袖報紙,他的主筆對于這種野蠻行為,大聲疾呼地說:‘是一種肆意戕賊人類的罪惡,超越想像地殘酷。'”?《宋美齡自述》,北京:團結(jié)出版社,2007年版,第75、82-83頁。
日軍對毫無軍事目標的人口稠密的南站繁華地區(qū)進行“無差別轟炸”,意在制造恐怖、挫傷中國人民的抗戰(zhàn)意志,迫使國民政府妥協(xié),停止抵抗。宋美齡指出:“死亡與毀滅,每天從各處的天空下降,……凡日本飛機飛翔所及的地方,都遭受猛烈的炸彈的投擲,許多非戰(zhàn)斗員和婦孺,被炸得血肉橫飛,死傷枕藉?!圆幻怏@惶震駭,但同時這種暴行只有鼓起我們的勇氣,我們誰都絕對沒有怨言,焚燒最甚的上海,以及其他為轟炸機所盡量摧殘之處,都可以看到這種現(xiàn)象?!?《宋美齡自述》,北京:團結(jié)出版社,2007年版,第75、82-83頁。
8月28日,上海南站被炸的同時,龍華火車站亦遭到空襲。當天下午2時許,日機四架經(jīng)浦東、南市飛至龍華火車站及附近一帶上空,濫施投彈轟炸,歷時約二十余分鐘。“日機先后投擲炸彈八枚,其中五枚落在居民住宅,有四處房屋著彈起火,百余間房屋被焚毀殆盡;一枚落在該處旱橋,旱橋全部被炸毀;二枚落在車站內(nèi),車站票房被炸毀大部分。以上落彈三地,共有無辜民眾百余死傷。當?shù)丶t十字會救護隊員,將傷者一一包裹傷口送醫(yī)院急救,死者就地埋葬?!雹佟度毡镜蹏髁x侵略上海罪行史料匯編》(上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90頁。次日即8月29日下午三時許,又有敵機十余架“在龍華漕涇四周盤旋偵察……至四時許復來,在新龍華站后面擲彈六枚”②《敵機四出轟炸肆虐》,《申報》1937年8月30日。,肆意轟炸。
日軍占領(lǐng)上海后,拆除滬杭支線至南上海站(即日暉港)之間的3.365公里鐵軌,上海南站再未恢復,③《南市區(qū)志》,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738頁。僅僅留下南車站路、車站前路、車站支路等路名作為歷史的記憶。
四
1932年一二八事變之后,“為了準備運輸,協(xié)同京滬鐵路在有關(guān)車站作了便于軍隊裝卸及坦克上下的車站設(shè)備;修筑了從蘇州經(jīng)吳江到嘉興的蘇嘉鐵路”④《八一三淞滬抗戰(zhàn)》,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90、36、206、209、325、90、242、326、204、255、256、348、289、344、208、338、233頁。,“名義上為縮短京杭距離,實際上是為戰(zhàn)時部隊調(diào)動方便”⑤《八一三淞滬抗戰(zhàn)》,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90、36、206、209、325、90、242、326、204、255、256、348、289、344、208、338、233頁。,淞滬抗戰(zhàn)初期蘇嘉鐵路發(fā)揮了作用。8月29日上午,教導總隊第二團第十三連(小炮連)第一排在南京下關(guān)乘坐開往嘉興的列車,到嘉興后轉(zhuǎn)乘汽車趕到奉賢柘林。⑥《八一三淞滬抗戰(zhàn)》,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90、36、206、209、325、90、242、326、204、255、256、348、289、344、208、338、233頁。11月初,中央軍官學校教導總隊奉令開赴上海增援,由南京堯化門上車,“到蘇州站后轉(zhuǎn)蘇嘉路,再轉(zhuǎn)滬杭線,至莘莊車站下車”⑦《八一三淞滬抗戰(zhàn)》,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90、36、206、209、325、90、242、326、204、255、256、348、289、344、208、338、233頁。。第十六師撤退路線也是由南翔、嘉善,“經(jīng)滬杭鐵路到南昌整補”⑧《八一三淞滬抗戰(zhàn)》,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90、36、206、209、325、90、242、326、204、255、256、348、289、344、208、338、233頁。。蘇嘉鐵路“后被日軍拆毀”⑨《八一三淞滬抗戰(zhàn)》,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90、36、206、209、325、90、242、326、204、255、256、348、289、344、208、338、233頁。。
京滬線即瀘寧線是戰(zhàn)略要線,1937年八一三抗戰(zhàn)爆發(fā)后,中國各路援軍大多是從這條鐵路奔赴上海前線的。日軍則在該線沿線巡回轟炸,意在阻止中國軍隊對上海前線的增援。
8月初,行經(jīng)永年的第十四師奉命原車南下,開蘇州待命。到南京后為了防空,入暮時分才開車赴蘇州。⑩《八一三淞滬抗戰(zhàn)》,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90、36、206、209、325、90、242、326、204、255、256、348、289、344、208、338、233頁。第九師從衡陽開赴上海前線,到鎮(zhèn)江后改乘火車到無錫。到達無錫的第二天,日機前來轟炸,“車站沒炸到,前面的倉庫卻被炸燃了”?《八一三淞滬抗戰(zhàn)》,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90、36、206、209、325、90、242、326、204、255、256、348、289、344、208、338、233頁。。8月19日傍晚,中央軍官學校教導總隊第二團在南京龍?zhí)盾囌旧宪嚕捎谝惚軘硻C空襲,列車時開時停,直至次日下午四時,才到達昆山車站。接著徒步行軍在21日佛曉前到達江灣指定位置。?《八一三淞滬抗戰(zhàn)》,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90、36、206、209、325、90、242、326、204、255、256、348、289、344、208、338、233頁。8月20日在陜西的第五十一師接到命令,迅速在寶雞火車站集結(jié),使用列車緊急輸送,經(jīng)西安、徐州,“到達浦口過江轉(zhuǎn)京滬鐵路,到達安亭下車,再接受新任務(wù)”?《八一三淞滬抗戰(zhàn)》,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90、36、206、209、325、90、242、326、204、255、256、348、289、344、208、338、233頁。。列車在經(jīng)浦口渡江到下關(guān)時,遭到敵機轟炸。經(jīng)過蘇州火車站補給時又“遭到敵機轟炸,略有傷亡,連蘇州車站房屋均被毀掉”?《八一三淞滬抗戰(zhàn)》,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90、36、206、209、325、90、242、326、204、255、256、348、289、344、208、338、233頁。。24日晚按計劃抵達安亭車站,后投入羅店防御戰(zhàn)。8月下旬,第二十六師奉命從貴州開赴上海參戰(zhàn)。十月初步行到達長沙,數(shù)日后乘火車到武漢,轉(zhuǎn)輪船到南京下關(guān),轉(zhuǎn)乘火車于10月16日佛曉前趕到昆山。當晚轉(zhuǎn)乘汽車開赴大場前線。?《八一三淞滬抗戰(zhàn)》,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90、36、206、209、325、90、242、326、204、255、256、348、289、344、208、338、233頁。
日本當局認為空軍“連續(xù)、集中之轟炸威力,給中國軍隊在精神上造成極大的恐怖感”?王輔編著:《日軍侵華戰(zhàn)爭(1931—1945)》,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632頁。。9月18日第十集團軍戰(zhàn)地參觀團由蘇州去上海時,“在車站突遭日機臨空轟炸”。敵機“投下重磅炸彈十余枚,彈坑如小池……所乘列車因路軌受損停開”?《八一三淞滬抗戰(zhàn)》,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90、36、206、209、325、90、242、326、204、255、256、348、289、344、208、338、233頁。。9月底駐防江陰的第一○二師奉調(diào)赴上海蘇州河南岸,行軍至無錫搭乘火車,“由于鐵路遭受敵機轟炸,隨炸隨修,時斷時通,部隊一時登車,一時步行,走了好幾天,于十月初到達虹橋、七寶鎮(zhèn)一帶機動待命”?《八一三淞滬抗戰(zhàn)》,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90、36、206、209、325、90、242、326、204、255、256、348、289、344、208、338、233頁。。11月4日七時許,敵六架轟炸機飛臨常州火車站上空,“投彈兩次,車站被炸,附近民房有的中彈起火”?《八一三淞滬抗戰(zhàn)》,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90、36、206、209、325、90、242、326、204、255、256、348、289、344、208、338、233頁。。11月11日由第十八師及第九集團軍組成的中央軍棄守青浦后,沿京滬鐵路向北撤退。二十軍在北撤南京途中,見日機三架轟炸掃射石塘灣車站,“難民死傷十余人”?《八一三淞滬抗戰(zhàn)》,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90、36、206、209、325、90、242、326、204、255、256、348、289、344、208、338、233頁。。
滬杭線上同樣是充滿了戰(zhàn)火與銷煙。第六十七師師長黃維回憶說:“在杭州到上海的火車上,遭到日機空襲,走走停停,九月下旬,我才抵達上海前線?!?《八一三淞滬抗戰(zhàn)》,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90、36、206、209、325、90、242、326、204、255、256、348、289、344、208、338、233頁。9月8日日本軍機飛臨松江轟炸滿載難民之火車。當天,“上午十時十分由上海西站開出客車一列,滿載難民向杭州駛?cè)?,至十二時二十分到達松江,停于站內(nèi),時有日本機多架,飛翔上空,竟投彈轟炸,客車五輛全毀,死三百人,其中大部分是婦孺,受傷者更多,沒有一個中國兵,上海難民又逢一次浩劫”,“轟炸以后,站內(nèi)的景象至為凄慘,斷腿殘肢,血腥滿地”。①《字林西報》1937年11月13日,轉(zhuǎn)引自唐培吉:《上??谷諔?zhàn)爭史通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85頁?!皞咧辽偎陌儆嗳?,車站之天橋及水塔亦全部炸毀,車站人員于敵機飛去后,救傷收尸,忙不暇給?!雹凇度諜C昨飛松江轟炸難民火車,死傷達七百余人》,《大公報》1937年9月9日。《大公報》評論說:“查滬戰(zhàn)發(fā)生以來,日本飛機屢次轟炸我國非戰(zhàn)斗人員及文化機關(guān),事后均強詞飾辯,謂因有軍事關(guān)系。但昨日被炸之火車,系由滬赴杭,全載難民,極為明顯,而浩劫之慘,亦最足令人怵目驚心,日軍此種獸行,徒足世人之憤怒與唾棄矣?!雹邸度諜C昨飛松江轟炸難民火車,死傷達七百余人》,《大公報》1937年9月9日。9月12日宋美齡在中國國際電臺發(fā)表《告美國民眾》的廣播講話時說,繼上海南站被炸“只隔了幾天以后,許多難民,乘車離滬,在距上海若干英里的松江車站,也遭到同樣的襲擊,于是又有三百多人粉身碎骨,同歸于盡,另有數(shù)百人,身罹重傷,車上連一個兵士都沒有”?!洞竺劳韴蟆放険簟斑@種兇惡的行為,在字典中簡直找不到一個適當?shù)男稳菰~”④《宋美齡自述》,北京:團結(jié)出版社,2007年版,第75頁。。10月24日,日本重轟炸機三架在松江火車站附近,投擲六彈而去?!爸羵鋈藬?shù),約共六百余人,已死者二百余人?!雹荨端山鈹硻C轟炸死傷六百余人》,《申報》1937年10月25日。當時駐滬的美國亞洲艦隊司令耶樂爾將軍指出,日本軍機的轟炸“使上海附近的平民陷入絕境,此情此景,實令人不忍卒睹”,“我不知道人類到什么時候才能夠領(lǐng)悟飛機的正當用途。戰(zhàn)爭和其他活動一樣,也是有必須加以遵守的規(guī)律的”。⑥《字林西報》1937年9月9日,轉(zhuǎn)引自張銓等:《日本在上海的暴行與統(tǒng)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2-103頁。巨大痛苦與災難,大量無辜平民慘遭不幸死于非命。如果說上海北火車站、真如站處在火線或鄰近火線,日本侵略者的轟炸還有軍事上的借口,那么識別標志明顯的上海南火車站的候車難民與松江站開出的難民專列仍然遭到日本軍機的無情打擊,這就不是以什么“軍事目標”所能搪塞過去的。當時宣稱三個星期解決戰(zhàn)事侵占上海的日本侵略者為了迫使中國軍民屈服,置國際法于不顧,濫用空中暴力,轟炸英國駐華大使的小轎車、轟炸紅十字會救治點及工作人員。出于同樣的罪惡目的,日本侵略者對手無寸鐵的難民群體痛下殺手更是無所顧忌,為所欲為,在車站、列車里直接因轟炸喪命的難民至少有五百余人,傷員更是超過一千(車站附近中國平民的生命財產(chǎn)損失尚未計算在內(nèi))。由于日本軍機對上海地區(qū)鐵路設(shè)施的狂轟濫炸致使火車站昔日繁華之交通樞紐景象蕩然無存,留下的只是滿地瓦礫,滿目瘡痍。然而日本侵略者這種不分軍用設(shè)施與民用設(shè)施的“無差別轟炸”充分暴露了他們兇狠殘暴的法西斯本性,其反人道的戰(zhàn)爭暴行并沒有嚇倒中國抗日軍民,反而增添了他們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激發(fā)了中國人民的抗戰(zhàn)精神和殊死抵抗到底的堅強決心。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日本侵略者的空中暴行在世界戰(zhàn)爭史上留下了可恥的令人唾棄的黑暗一頁,屬于世界人民不容忘卻的共同記憶。
責任編輯:宋雪玲
五
綜上所述,日本帝國主義在淞滬會戰(zhàn)中出動軍機轟炸中國各地鐵路,企圖切斷后方對上海前線的支援,在一定程度上對向上海開進的中國軍隊形成了嚴重的威脅,迫使失去制空權(quán)的中國軍隊日伏夜行,行軍速度大為遲緩。日本軍機在上?!鞍艘蝗睉?zhàn)爭中對滬寧、滬杭甬鐵路實行重點轟炸,其中以上海地區(qū)受災最重,涉及的車站有上海北火車站、南火車站、龍華火車站以及郊區(qū)的松江站、南翔站、真如站。車站設(shè)施如鐵路、電線、月臺、天橋、水塔、站房、車房、鐵路管理局大廈等嚴重毀損,給上海人民造成了
作者邵雍,男,上海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 20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