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之平 編輯/柳向陽
伊犁天馬
文/李之平 編輯/柳向陽
李白曾為烏孫馬作《天馬歌》云:“騰昆侖,歷西極,四足無一蹶。雞鳴刷燕脯秣越,神行電邁躡恍惚?!笨梢娔菚r烏孫馬在人們心目中是何等神駿!
牧場的一切都那么吸引我,而馬兒的生命本身是我最為關(guān)注的。要說今次歸來最多的閑暇時間,就是為這些與人關(guān)系密切的動物發(fā)呆,牛和馬占用了我沉思的大多數(shù)空間。牧民為生存,必然要以侵占和控制動物的身體和自由為前提。但它們作為繁衍過程中家族興起的重要的一部分,感情的滲透和累積是很深的。我第一次體會到它們濃烈而內(nèi)斂的情感。那份忠誠與真摯是可以讓觀察者感受得到的。
這里插一段史料吧。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出良馬的地方。早在2000多年前,漢武帝把烏孫(今伊犁)馬稱為“天馬”。后涼創(chuàng)建人呂光贊譽龜茲(今庫車縣)馬為“天驥龍麟”。《北史·高昌傳》說,高昌國(今吐魯番)也出名馬。民間還傳說,巴里坤馬是神馬的后代,名“胭脂馬”;焉耆馬是龍的后裔,有“龍駒”之稱。由此可見,新疆各地都有品種優(yōu)良的馬,這在其他省區(qū)是少見的。
關(guān)于新疆的馬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和歷史故事。其中尤以“天馬”的故事最引人入勝?!疤祚R”就是烏孫馬,現(xiàn)在的伊犁馬是“天馬”的后代。《漢書·西域傳》說,烏孫“國多馬,富人至四五千匹”。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后返回長安,烏孫王派了數(shù)十名使者,攜良馬數(shù)十匹與張騫同歸漢朝。十多年后,烏孫王又派使者,以千匹精選的良馬為聘禮,要求同漢朝聯(lián)姻。漢武帝允其請,先后將江都王劉建的孫女細君公主、楚王劉戊的孫女解憂公主嫁與烏孫王。此后,烏孫馬又大量進入中原地區(qū),這對鞏固漢朝的疆域,加強軍事力量,以及發(fā)展生產(chǎn)和交通運輸,都具有重要意義。漢武帝因得烏孫馬,曾高興地揮毫題字:“天馬行空”。后來,漢武帝又得到比烏孫馬更加強壯的大宛馬,于是又將“天馬”的美稱授予大宛馬,而將烏孫馬改稱為“西極馬”,并作《西極天馬歌》云:“天馬徠兮從西極,經(jīng)萬里兮歸有德……”千古傳為佳話。李白曾為烏孫馬作《天馬歌》云:“騰昆侖,歷西極,四足無一蹶。雞鳴刷燕脯秣越,神行電邁躡恍惚。”可見那時烏孫馬在人們心目中是何等神駿!
在馬群中間,我一站就是大半天??瘩R兒的動作、表情、情感表達,真的讓人沉溺不舍啊。那只紅馬可能是頭馬,見我眼生,還在給馬群拍照,于是它幾次轟我。我不由得發(fā)笑,更愿意逗它。
我寫了首詩《在伊犁牧區(qū)發(fā)呆》:在伊犁牧區(qū),我發(fā)現(xiàn)自己/更多的時間在發(fā)呆/在瓜果樹木和動物們面前發(fā)呆/與他們在一起/消除了歲月的輪回和時間的畏懼/消除了這些年對生命的認識和記憶/牛,羊,馬/這些大型哺乳動物/與我們那么相似/你瞧它們不比人懂得愛少——只要有機會,便表達對孩子,愛人和兄弟的情感/親昵動作溫存細膩/溫順的馬,更懂得保護親人。/在我走近時,頭領(lǐng)要對我這外來客/發(fā)出逐客令/可我心里總是難過/因為白天,人們?yōu)楂@取母親的奶/孩子要被綁起來/拒絕與人爭食/媽媽只能站在一邊,一動不動/經(jīng)受每一小時擠奶一次的戲弄/(每擠一次,孩子被主人牽著喂奶幾口)/那天大雨/我與馬兒一同淋雨/母馬們長長的鬃毛/遮掩了眼鏡/仿佛他們在為這種生活哭泣。
賽力克家牧場有個馭馬可騎,說是很老實,很好駕馭的。賽力克幫我爬上馬,我試著騎馬慢慢遛了一陣。由于不大會馭馬,馬只是低頭吃東西,不好好走。我也由著它來回打轉(zhuǎn)舉步不前。有時用木棍敲打幾下,它便走幾步,更多時候不懂得掌握方向和與它交流的技巧,騎馬不怎么順利,不過在大河奔騰的牧場游蕩,怎么都是開心的。在馬背上更是開心。
2015年1月6日,冬天的新疆伊犁草原美如畫。 攝影/陳明松/東方IC
野核桃溝的哈薩克牧民。 攝影/李之平
伊犁草原風光。 攝影/李志剛/東方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