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龍 (惠州學院 516007)
當代大學書法教學的問題審視與對策思考
黃小龍 (惠州學院 516007)
書法教育是當代大學素質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文聯(lián)系綜合性大學非書法專業(yè)的書法教學中學生書寫能力較差、課程時間較短的實際,圍繞書法教學應強調(diào)書法的藝術性這一原則展開論述,提出了當前書法教學的問題及相應的對策。
當代;書法教育;問題;對策
該論文是廣東省教育廳教育科研特色創(chuàng)新項目《建構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國畫話語方式與教學理念》的階段性成果之一,項目編碼:2014GXJK145。
改革開放以來,高校書法教育得到了全面的改革與發(fā)展,而在此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導致書法教育效果并非十分理想。這里所指的大學書法教育是指綜合性大學的非書法專業(yè)的教育,美術院?;蚓C合性大學書法專業(yè)的教學并非本文討論范圍,因為與書法專業(yè)的課程比較,綜合性大學的非書法專業(yè)的課程的時間較短、學生基礎較薄弱?;诖?,本文提出此類書法教育存在的問題,同時,以書法教學應該重視藝術性為原則,就如何顯著地提高教學效果這一問題作一討論。
1.以“顏”“柳”“歐”為主的唐楷為教學內(nèi)容
綜合性大學書法非專業(yè)的書法課,大多數(shù)所選范本是“顏”“柳”“歐”,過分強調(diào)書法的實用性,容易導致千人一面的書法面貌。有些學生其實對“顏”“柳”“歐”體字不是很感興趣,但是迫于老師的壓力,不得不而為之。也有部分學生認為“顏”“柳”“歐”才是學習書法入門的最佳范本。所以,學習“顏”“柳”“歐”就在學生學習書法的隊伍中形成了一股風氣。其實,到底楷書是不是入門的最佳選擇,早有學者提出質疑,康有為在《廣藝舟雙輯》中提到:“吾聞人能書者,輒言寫歐寫顏,不則言寫某朝某碑,此真謬說!今天下人終身學書,而無所就者,此說誤之也。至于寫歐則專寫一本,欲以終身,此尤謬之謬,誤天下學者在此也?!?由此可以看出,康氏對于一直以來的入門則寫楷書,寫楷書則寫“顏”“柳”“歐”的觀點是非常反對的,豈不知入門有多種字體可選,楷書之中又有褚遂良、虞世南、鐘繇、豈不知六朝碑版為唐楷之祖!高二適在其《題<晉唐小楷>》中說:“先習漢隸,次即晉楷;兩相聯(lián)結,字有光彩?!?,在前人對入門選何種字體的論述已經(jīng)如此完備的情況下,當下學書先學楷、學楷必學“顏”“柳”“歐”的觀點顯然不合時宜。
其實,學習書法在選帖的時候是應該尊重臨池者的個性,根據(jù)個人的喜好而定字帖的,但是由于社會風氣的影響,以至人云亦云,爭相效仿,這種現(xiàn)象對學好書法是很不利的。另外,從藝術的多樣化角度來看,也不應該一窩蜂地去學習某一種書體。
2.重視技法訓練而忽略書法文化的解讀
技法在很大程度上是支撐一門藝術的基礎,但是技法絕對不是目的。任何一門藝術離不開人的情感、思想的表達。學習書法時不能只是一味狹義地對書法中點畫、結構、章法、墨法的訓練,而忽略了有關書體、書風、書論、書史等文化現(xiàn)象、文化特征的解讀。明末清初書法家宋曹在《書法約言》中提到:“初作字,不必多費楮墨,取古拓善本細玩而熟觀之,既復,背帖而索之。學而思,思而學,心中若有成局,然后舉筆而追之,似乎了了于心,不能了了于手?!?宋曹的“學而思、思而學”,即是強調(diào)學習書法時應該注意書體、書風的重要性。
綜合性大學非書法專業(yè)的課程設置大多以技法訓練為主要內(nèi)容。忽視對書法文化的解讀和藝術性欣賞。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同學屬于機械模仿,忽略了藝術性的表達。如在臨摹“顏”“柳”字的時候,過分地要求字形上的一樣,導致學生學習時只是被動地描摹,沒有主觀地分析這類字的風格特點。一件書法作品反映了創(chuàng)作者的精神氣格和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而這一切都需要用心去欣賞、去體會、去感悟其藝術魅力。一味地進行被動的書法技法訓練,學生沒有真正從內(nèi)心深處體會到書法的獨特魅力,不會全身心投入到書法的世界,所寫的書法自然就缺乏了藝術表現(xiàn)力。
2.學生對概念理解有誤,走上錯誤的學書之路
學生對書法專業(yè)術語的理解偏差或有誤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書法的效果。比如:一些同學認為字越大越有氣勢,一味地寫大尺寸的作品,導致其書法面貌粗頭亂服,一味追求氣勢而忘了點畫和結構,還有一些同學更是認為寫字的時候用大一些,寫出來的字就有“力度”,導致沒練上幾個字就感到手酸,另外,有的學生貪多圖快,一周之內(nèi)臨好幾個字帖,囫圇吞棗,以為這樣就是取百家之所長,其實這種方法與學書之正道南轅北轍。一個書家、一種字體,在不同的階段臨習都有不同的感受,理解的深淺也不同,對于一個學書者書風之形成、藝術觀念之確立都有不一樣的作用。豈是一周之內(nèi)可以學到其精髓?臨池者應該靜下心來,細細研究一家的書法,然后旁涉其他書體。以上幾種學習書法上觀念的錯誤,導致了學生學習書法時總是不能如愿以償。
這些現(xiàn)象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很常見,針對上述現(xiàn)象,教師應該加以引導,加強對部分概念的詮釋,讓學生在學習書法時在正常的軌道中穩(wěn)步前進。
1.藝術性是書法藝術的基礎
書法是以漢字為載體的藝術,與其他藝術門類相比,它具有無可比擬的抽象性。觀者只有通過映現(xiàn)在眼前的線條及具有“意味”的字體形態(tài)來感悟書法作品中的美,從而體會書法創(chuàng)作者所寄予作品的情感。既如此,藝術性便是書法的第一要義。南朝書法家王僧虔在《筆意贊》中提到:“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于古人”4北宋李之儀也在其書論《姑溪集》中強調(diào):“凡書,精神為上,結密次之,位置又次之”5由此可見,書法應該強調(diào)對神采、氣韻等精神上的追求,才能創(chuàng)作出高格調(diào)的書法作品。
針對綜合性大學非書法專業(yè)的學生,可能對神采、氣韻等概念的理解沒有書法專業(yè)的院校的學生理解的透徹。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盡量引導學生注重書法的藝術性,而不是實用性,充分地展現(xiàn)書法的藝術魅力,讓學生沉浸其中,流連忘返。
2.強調(diào)個性的抒發(fā)、形成自由與包容的課堂氛圍
書法是一種以文字為載體的特殊的藝術形式,其藝術魅力重在變化。這里所談的變化包含兩層意思:一是一幅書法作品之內(nèi)應該追求變化,包括用筆上的方圓兼?zhèn)?、用墨的枯濕濃淡等。二是個體與個體之間的書法風格應該有變化。有的追求飄逸、妍美的書風;有的追求古拙、渾厚大氣的風格。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為了規(guī)范課堂而強調(diào)所有同學臨同一個字帖。每個學生的性情、閱歷和喜好都不同,對書法的選帖也是各有千秋。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發(fā)現(xiàn)學生的特長,因不同的學生的性情、喜好,而推薦不一樣的字帖,正如張懷瓘在其《六體書論》中提到:“如人面不同,性分各異,書道雖一,各有所便。順其情則業(yè)成,違其衷則功棄”6另外,每個人對藝術的感覺不一樣,就算是選同一個字帖作為師法對象的,所臨摹出來的感覺也不一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不同的學生,選不同的字帖給予肯定,因材施教,為學生營造自由與包容的課堂氛圍。
3.提高文化修養(yǎng)、以字外功夫反哺書法
一幅好的書法作品展現(xiàn)的不僅只是作者的書寫技巧,更是一種對漢字以外大千世界的人文關照。清劉熙載在其書法文論中提到“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也”7。由此可以,創(chuàng)作者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無意之中已流露在作品之中,要準確、完整地認識和把握書法的藝術美,只具備本學科的知識、技能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充實和提高審美綜合文化素養(yǎng)。正如黃庭堅在《山谷文集》強調(diào):“若使胸中有書千卷,不隨世碌碌,則書不病而韻似勝?!?/p>
綜合性大學的美術專業(yè)書法課程課時短,不能對書史、書論進行一一講解,應該引導學生多讀相關的書目,以提升專業(yè)眼光及加深對傳統(tǒng)的認識。同時,也要旁涉文字學、文學、歷史等科目以提升綜合素養(yǎng)、提高眼界,以期技道雙臻。
如何更好地進行書法教學,一直以來是被重視的課題,筆者就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而言,談及一些教學的想法。近年來,國家對書法教育的重視程度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在教育方法上也進行了改革與探索,極大地推動了大學書法教育的發(fā)展。概而述之,書法學科在整個大文化背景、學科體系中的位置正在逐步提高,書法教育也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nèi)孕枰獜膶W生的實際出發(fā),循序漸進引導他們感受書法的魅力,注重書法的藝術性,從重視欣賞教學和創(chuàng)作能力等方面進行培養(yǎng),讓書法藝術發(fā)揚光大。
注釋:
1.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7.12:757.
2.季伏昆.中國書論輯要.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8.1:156.
3.季伏昆.中國書論輯要.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8.1:131.
4.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7.12:62.
5.季伏昆.中國書論輯要.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8.1:375.
6.季伏昆.中國書論輯要.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8.1:352.
7.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編.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7.12:715.
[1]季伏昆.中國書論輯要[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8.
[2]上海書畫出版社編.歷代書法論文選[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7.
[3]李中原.《書法藝術審美散論》[J].文藝研究,2004(1):142-145.
黃小龍,男,惠州學院美術系教師、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碩士、畢業(yè)于深圳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