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
聽朋友復述已故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所講的一個故事:
在大草原上,有事出遠門的人只需背負一條生羊腿,便可以不必為一路上的食宿擔心。每當日暮黃昏,孤獨地行走了一天的旅人,只消將背負的生羊腿獻給前往投宿人家的主人,便會蒙人以一飯相款、設(shè)一榻供眠;次晨客人動身前,留客人家的主人,會主動交給他一條新鮮的羊腿,讓其帶上繼續(xù)趕路。汪老稱,他本人就曾背負一條生羊腿,游歷草原月余,及至返回住處,手上仍拎著一條戈壁深處牧羊人家饋贈的更大也更新鮮的羊腿。
居住在沙漠地區(qū)的人,有將吃剩的西瓜皮覆蓋在地上的習慣——人們讓有殘瓤的一面朝下以延緩其水分蒸發(fā)的速度,說是沒準兒會有從沙漠深處歸來的饑渴難耐的旅人,需要它們。這是另一種人與人的結(jié)緣方式,施受雙方可能永不相識。被無緣謀面的同類遠遠地牽掛著,這又是人間怎樣一種既使人幸福又讓人悵惘的緣分?。?/p>
那年夏天,在無人區(qū)拍攝紀錄片,車子陷入泥沼。有位牧民見狀二話沒說,趕來自家一群牦牛將車拖出了沼澤地。原來,若干年前,有過路的司機,曾經(jīng)搭載過這位牧民病重的妻子去鄉(xiāng)醫(yī)那里救治。此后這位牧民的家便一直安在沼澤地附近,總想著,沒準兒哪天會有哪輛過路的汽車遇到麻煩,需要他幫忙。多年以來,他把多少輛陷入沼澤地的過路車給拖了出來,連他自己也說不清。
如果說生命真是一種值得珍惜的緣分,在得人相幫之后,數(shù)十年如一日地相機助人,這又是怎樣一種令人為之動容的惜緣方式呢?
摘自《新華每日電訊》2014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