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宇,高 矚,2,張望梧
(1.西安理工大學,陜西 西安 710054;2.常州工學院,江蘇 常州 213002;3.南通中能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江蘇 南通 226575)
隨著經(jīng)濟和文化的迅猛發(fā)展,公共建筑成為人們經(jīng)濟和文化的主要空間,各種娛樂、大型商業(yè)、宣傳等公共活動的主要集散地,具有密度高、流量大及環(huán)境特殊等特點。公共建筑中一旦發(fā)生緊急事件,將會造成重大經(jīng)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因此,公共建筑的安全問題已引起國家和人們的高度重視,業(yè)界正在強化對其的研究力度。
人群疏散的不確定性對于人群疏散時間最小化有重要的影響,對其的研究在國內(nèi)外已有很長的歷史,早期疏散研究一直沿用觀察為主的數(shù)據(jù)獲取方法,故難以獲得疏散數(shù)據(jù),更無法得到人群疏散的種種不確定性因素。如Togawa、Melinek和Booth以及Pauls通過觀察和經(jīng)驗總結出不同場景下的疏散時間計算公式[1-3]。由于疏散過程中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簡單的經(jīng)驗計算公式無法反映出人群疏散時間的不確定性。計算機仿真模擬技術的發(fā)展,已使許多計算機模型可以仿真出模擬人員的疏散時間[4-5],但是計算機模型僅局限于反映疏散環(huán)境對于人群疏散時間的影響。為此,本文利用多項式混沌展開法,對人員密度、人群組成、單個人員預動時間等不確定性因素展開分析,研究出人群疏散的各種影響。
圖1 疏散過程
人員疏散過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涉及當事人的心理、生理及疏散環(huán)境等各方面的因素[6]。疏散過程一般分為反應過程和疏散運動過程兩部分,如圖1所示。的確定存在較大難度,如人群密度、人群組成和預動時間等。由于這些參數(shù)的可變性和隨機性,可將這些參數(shù)視為不確定性參數(shù)。確定性因素是指公共建筑內(nèi)部出口的相關參數(shù)。
通過對疏散過程的分析,可知疏散時間與確定性參數(shù)和不確定性參數(shù)相關。人群的疏散時間表示為
式中:x={x1,x2,…,xna,xan+1,…,xna+nb}是參數(shù)的集合,其中包括確定性參數(shù)和不確定性參數(shù);x1,x2,…,xna為確定性參數(shù)集合,na為確定性參數(shù)的個數(shù);xna+1,…,xna+nb為不確定性參數(shù)集合;nb為不確定性參數(shù)的個數(shù);na+nb為參數(shù)的輸入個數(shù)。
反應過程是指緊急事件發(fā)生到開始疏散的過程。反應過程主要是指當事人對緊急事件的識別和響應,此過程可分為識別過程和響應過程。識別過程是指發(fā)生緊急事件到當事人確認的過程。在識別過程中,當事人的運動不受警告信號的影響,但識別過程受疏散環(huán)境、人員特性、建筑物運營管理的影響[7]。響應過程是指確認緊急事件發(fā)生到開始疏散的過程。在響應過程中,當事人會有預動作。疏散運動過程是從開始疏散到疏散結束的過程。疏散運動過程受到疏散環(huán)境和當事人運動特性的影響,如路線的選擇、當事人運動速度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等。在疏散運動過程中,當事人的運動速度由其人員特性決定,且在疏散運動過程中不斷地發(fā)生變化,人員的疏散行為及決策的選定也存在不確定性。
人群的疏散過程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且含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人群疏散過程與個體人員特性(如人員性別、年齡、運動能力和人群密度等)、人員對緊急事件的識別、路線的選擇、人員心理與生理等因素相關[8]。根據(jù)參數(shù)的可控性,可將人群疏散時間的影響參數(shù)分為確定性參數(shù)和不確定性參數(shù)。由于緊急事件的發(fā)生和人群的個體行為存在隨機性,使人群疏散中某些相關參數(shù)
多項式混沌展開是由齊次混沌理論演變而來[9],主要用于有限二階矩計算過程的隨意性描述[10]?;谌巳菏枭r間的不確定性,可通過多項式混沌展開方法來處理。
結合多項式混沌展開使用條件,可構建疏散時間數(shù)學模型T:
①假設確定性參數(shù)x1,x2,…,xna在設定范圍內(nèi)服從均勻分布。
②輸入?yún)?shù) x1,x2,…,xna,且相互獨立。
不確定參數(shù)作用下的疏散時間可表示為
式中:αi(i=0,1,2,…,n)為多項式混沌展開系數(shù);ξ={ξ1,ξ2,…,ξn)為隨機變量;φi(ξ)是以隨機變量ξ為參量的多維正交多項式。
為便于計算,可將輸入?yún)?shù) x={x1,x2,…,xn}根據(jù)下式轉(zhuǎn)化為均值為0、方差為1的隨機變量 ξ={ξ1,ξ2,…,ξn)。
式中:E(xi)為xi的期望;δ(xi)為xi的方差。由式(2)可知,若已知 ξi,可求得 xi。
為方便估計輸出量的不確定性[11],式(1)中T的多項式混沌展開截斷到其中的某一階數(shù)。如下式所表達的T關于隨機變量ξ的a階截斷多項式混沌展開。
式中,θlkk(ξk)是以隨機變量ξk為參量的lk階一維正交多項式。
3.1.1 人群疏散量的定義與描述
疏散過程是一個連續(xù)性過程,且每個人的位置和速度都是連續(xù)變化的,所以連續(xù)性模型更能準確反映人群疏散的過程。關于連續(xù)性模型的研究,Helbing提出的社會力模型能夠較好地反映人與人、人與緊急事件、人與建筑物之間的相互作用[12]?;谏鐣δP偷难芯?,運用芬蘭VTT研究中心開發(fā)的FDS+Evac計算機疏散模型中提出的運動方程來控制,人員控制方程為
式中:xi(t)為人員i在t時刻的位置;fi(t)為周圍環(huán)境對人員i在t時刻施加的作用力;mi為人員i的重量;ρi(t)為人員i在t時刻受到人員之間的作用力;人員i的速度可表示為vi(t)=d xi/d t。
3.1.2 人群疏散時間的計算模型構建
由于人群疏散的不確定性是固定存在,且不能將其排除在外,關于人群疏散時間不確定性的處理方法,本文運用Anylogic軟件對每個疏散場景進行多次模擬,來獲得平均人員疏散時間作為該場景下的疏散時間。
運用Anylogic疏散模型對疏散場景進行重復模擬的方法如下:
①保證平均人員疏散時間的收斂性,確定最小模擬次數(shù)nmin;
②運用Anylogic軟件進行nmin次重復模擬獲得平均疏散時間;
上述步驟中平均疏散時間T的收斂性可通過相對誤差l來判斷,即
一旦獲得疏散時間,便可獲得在不確定參數(shù)影響下人群疏散時間的期望E(T)、方差δ(T),分別分析出人群密度、人群組成和人員預動時間對疏散時間的影響。
3.2.1 案例描述
以地鐵站臺為例,假設地鐵站臺層的建筑面積為200 m2,將上行自動扶梯和樓梯看為出口。由于地鐵展開兩側均有上行樓梯和自動扶梯,所以出口數(shù)分為2個(A和B出口),且2個出口均在中間位置,出口寬度設定為3.5 m,人員密度均值約為1.0人/m2,如圖2所示。
圖2 地鐵站臺簡圖
此處考慮的不確定性因素包括人群密度、人員組成和預動時間,這些參數(shù)根據(jù)文獻[13]的研究課題獲取,如表1~3所示。為方便計算,本文假定人群密度在整個空間內(nèi)是均勻的,故預動時間服從正態(tài)分布[14]。
表1 人群密度調(diào)研 人·m-2
表2 人員組成
表3 不確定參數(shù)分布與范圍
3.2.2 分析與討論
為確定疏散時間多項式混沌展開T的收斂,分別抽取輸入樣本數(shù)為29和51構建其疏散時間T,按人群密度、兒童載荷比和預動時間的3階和4階進行混沌展開。為方便計算,本文基于所有數(shù)據(jù)擬合出人群密度與疏散時間關系曲線、兒童載荷比與疏散時間關系曲線、預動時間與疏散時間關系曲線。
1)人群密度與疏散時間關系
人群密度與人員的運動速度密切相關,人群密度越大,行人之間的距離越近,人員運動速度越小(見圖3)。人群疏散速度與疏散時間有密切關系,疏散時間由步行時間和停留解除時間構成,疏散時間與人員運動速度的關系如圖4所示,人群密度與疏散時間的關系如圖5所示。
2)兒童載荷比與疏散時間關系
在人群疏散過程中,由于體質(zhì)因素,老年人和兒童總是處于弱勢。由于其行走速度較慢,故在緊急事件發(fā)生時容易滯留。另外,在緊急事件發(fā)生時由于受到其他人的作用,很難緊跟前面的疏散隊伍。因此,不同的兒童載荷比對疏散時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圖6為100人情況下不同兒童載荷比對疏散時間的影響。
圖3 人員運動速度與人群密度關系曲線
圖4 人員運動速度與疏散時間曲線
圖5 人群密度與疏散時間曲線
圖6 兒童載荷比與疏散時間曲線圖
3)反應時間與疏散時間關系
反應時間主要是人員確定緊急事件發(fā)生到響應的時間,由于人員的不同,反應時間也是不同的。根據(jù)不同人數(shù)反應時間的差異來分析反應時間對疏散時間的影響,如圖7所示。
圖7 反應時間與疏散時間曲線
本文結合實例,利用多項式混沌展開進行了人群疏散時間不確定性研究,可得如下結論。
1)當人群密度低于1.1人/m2時,行人速度與人群密度呈非線性變化,人員的運動速度主要是由自身的特點決定,不受周圍其他人的影響;當人群密度為1.1~2.6人/m2時,從有關圖表可以看出人員速度與人群密度呈線性變化,所有行人的行為特征基本相同;從人群密度與人員疏散時間圖表可以看出:當人群密度低于1.5人/m2時,呈線性變化;當人群密度大于1.5人/m2時,呈非線性變化。因此,在疏散和運營中應當合理控制區(qū)域間的人群密度。
2)疏散過程中,老人、兒童等不僅自身行走緩慢,而且會對整個疏散隊伍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因此,在疏散過程中應加強對此類人員的專項疏散引導和指揮。
3)在疏散人員相對較少,且人員的反應時間服從正態(tài)分布的情況下,反應時間對疏散時間的影響相比人員數(shù)量的影響較小;當反應時間相對較長時,人員的反應時間對疏散時間的影響較大,而人員數(shù)量造成的影響則較小。
因此,在具體設計人群密集區(qū)域疏散通道和相關產(chǎn)品、標識系統(tǒng)的時候,要充分考慮上述結論所涉及的內(nèi)容,從而設計出高效、完美、人性化的區(qū)域疏散通道和相關產(chǎn)品、標識系統(tǒng)。
[1]宋彪,朱建明,黃啟發(fā).基于群集動力學和演化博弈論的網(wǎng)絡輿情疏導模型[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14(11):2984-2994.
[2]劉少博.人員疏散中個體和群體行為的實驗和計算機模擬研究[D].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
[3]李俊梅,胡成,李炎鋒,等.不同類型疏散通道人群密度對行走速度的影響研究[J].建筑科學,2014(8):122-129.
[4]肖睿夫.考慮人員行為的火災疏散時間的研究[D].沈陽:沈陽航空航天大學,2015.
[5]張濱雅.步行設施空間特征與行人安全出口選擇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5.
[6]屈云超.密集人群疏散行為建模與動態(tài)特性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5.
[7]郭雩.地鐵車站火災乘客應急疏散行為及能力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學,2012.
[8]胡玉玲,王飛躍,劉希未.基于ACP方法的高層建筑火災中人員疏散策略研究[J].自動化學報,2011(2):185-196.
[9]遲春見,于萬波,魏小鵬.基于函數(shù)展開與超混沌系統(tǒng)的圖像加密[J].計算機工程,2011(8):146 -148.
[10]王小勝.不確定統(tǒng)計的若干問題及應用研究[D].鎮(zhèn)江:江蘇大學,2010.
[11]鎖斌.基于證據(jù)理論的不確定性量化方法及其在可靠性工程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2012.
[12]李慧穎,梁啟宇,萬千,等.基于行人過街場景的社會力模型改進研究[J].交通信息與安全,2015(1):29-34.
[13]劉宇.基于風險的公共交通性自動扶梯安全保障技術研究報告[D].西安:西安理工大學,2015.
[14]姚小林,陳俊敏.人員密度和出口寬度的不確定性對疏散行動時間的影響[J].工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14(10):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