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舒帆(燕山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066000)
電影藝術是一門綜合藝術,它是各門藝術的綜合,是科學與藝術的綜合,是美學層面的綜合。電影藝術將視覺藝術與聽覺藝術、時間藝術與空間藝術、紀實藝術與表演藝術、再現藝術與表現藝術有機的地綜合在一起。電影藝術中最主要的是視覺藝術與聽覺藝術之間的關系。
在電影藝術中,視覺藝術中最主要的是電影作品,聽覺藝術中最主要的是指電影音樂,電影音樂成為電影作品概括主題、抒發(fā)情感、渲染氣氛的重要藝術手段,所謂電影藝術中視覺藝術與聽覺藝術的關系,其本質就是電影作品與電影音樂之間的關系。
首先,電影作品和電影音樂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相輔融合的,即視覺藝術與聽覺藝術的配合應是天衣無縫、完美契合的。音樂作為電影的一種聽覺元素,在打動人們情緒方面有著特殊的力量,電影的情節(jié)高潮往往會借助音樂達到情緒的巔峰,一般來說,配樂的使用要服從畫面的要求,畫面的節(jié)奏和剪切拼接都嚴絲合縫恰到好處,以達到理想狀態(tài)。
電影《舞出我人生3》中男主角盧克給女主角娜塔莉解釋如何發(fā)現人們不曾留意的東西,盧克帶著娜塔莉在天臺上時,男女主角站在排風機上,當排風機啟動時,音樂Laza Morgan - This Girl響起,兩個人玩思樂冰的時候與音樂融為一體,音樂帶動氣氛男女主人公也體會到愛情的到來,可見視覺效果加上聽覺效果的烘托,使真愛強化在著濃郁的音樂氛圍中,而且做到聲畫合一,電影與音樂的緊密性已經盡顯其中。
電影《時間規(guī)劃局》中威爾與母親的生離死別,一路狂奔都給觀眾一種緊張的氣氛,這期間音樂一直伴隨其中,這段音樂為mother's run,音樂中運用了大提琴小提琴來營造緊張氣氛,用大鼓的敲擊聲表達時間的緊迫,這時手中的表成為了最重要的鏡頭,他們分秒必奪,為了生命必須奮力奔跑。在威爾母親倒下的時候音樂戛然而止,也意味著母親生命的消逝。音樂在營造氣氛的處理上是很成功的。讓觀眾看著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能體會到那種窒息的感覺,聽覺沖擊更能給人心靈上的震撼。
其次,電影作品若缺失音樂,就猶如斷壁殘垣,我們可以從電影作品的編年史中看見電影作品從沒有脫離音樂獨立存在過,哪怕無聲電影也會出現特定的標題音樂或即興音樂,就像卓別林的系列電影一般,也無法脫離音樂的;當然,脫離電影作品的電影音樂也是毫無價值可言的。由此可知,電影作品與電影音樂是密不可分的。
美國作曲家兼好萊塢最佳電影配樂大師詹姆斯·羅伊·霍納因《泰坦尼克號》的完美創(chuàng)作曾獲得奧斯卡原創(chuàng)電影配樂大獎,所有人都知曉《My heart will go on》的動人旋律,這首歌穿插在整部電影之中,通過節(jié)奏、音調、配器等等變化讓這首歌的旋律如同血脈一般,流淌在整個電影的動情之處。情到深處時,如果音樂沒有的時候就如同飯菜中就缺了一道味,這才深深地感受到電影音樂的作用,都是電影作品與音樂相互支撐、相互交融的。
最后,好的電影音樂會成為電影作品的音樂動機,它會在整部電影里重復出現,又稱為電影主題音樂。它的作用主要是渲染電影整體色調,并且更加突出電影的主題。主題音樂的重復,是一種聽覺上的連貫性與和諧的基礎上,在情感上的融入也好,在劇情上的融入也罷,在電影藝術上分析都是有組織性和結構性的,這種若隱若現能給觀影者一種快感和完美感。主題音樂也包含以下不同的類型來為電影作品服務。
第一,為電影作品所精心創(chuàng)作的電影音樂。
這類音樂的類型多種多樣,最為突出的就是電影原聲,以器樂或者無歌詞純人聲演唱為主,這樣子的音樂更能突出電影人物的心理變化以及故事情節(jié)的推動。
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中的音樂配樂就以電影原聲為主,大部分音樂以鋼琴音樂為主,電影由清脆的鋼琴聲音開始講述的,帕克·威爾遜是一位大學教授,在小鎮(zhèn)在車站上偶遇一只可憐的小秋田犬,它孤苦無依的身影惹起他的憐憫,他本來想把這條犬交給火車站的管理處被拒絕后,擔心小狗在動物收容所會吃苦頭,帕克就把它帶回了家。其間所有的音樂都是以鋼琴曲為主,表達出忠犬八公與主人的真切感情,鋼琴音樂重復出現,并有相同的音樂動機不停的出現,從小狗出現到慢慢長大的過程,到教授去大學上課教芭蕾舞,以及教授去世,忠犬八公去車站日日等待的的片段,音樂都不停的出現,音樂動機是相同的,改變的只是速度,通過這種方式,使觀眾感受到整個電影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一份等待用這種單純簡單又攝魄人心的鋼琴使整個音樂富有生機,也使觀眾深深吸引并感動。
第二,引用古典音樂或歌劇作為主題音樂。
通過古典音樂或歌劇嵌入到電影作品中的這種形式,主要是利用通感的藝術手法,來使電影作品中的感情更加深入以及感同身受,起到聲畫合一的效果。
電影《第五元素》中藍色歌劇女伶在外星人歌劇舞臺上演唱了一首驚世駭俗的歌曲,這首歌曲的前半部分是引用多尼采蒂的歌劇《拉美摩爾的露琪亞》中露琪亞發(fā)瘋的場面經典唱段“香燭已燃起”(Lucia di Lammermoor)中的行板部分,歌詞大意是:甜蜜的聲音多令人神往,啊,他的聲音在我的心中蕩漾,埃德加爾多,我回到你身旁,啊,心愛的情郎,我回到你的身旁,逃出你敵人的魔掌,我心胸受到寒氣侵襲,周身戰(zhàn)栗,腳步猶豫,圣水盆在旁邊,我們倆坐在一起。這段唱段的思想情感與電影中的情感如出一轍,因為在歌劇女伶在唱歌時孟加羅人正在奪取四塊石頭。在急迫的時候,這首歌的后半部分穿插了節(jié)奏明朗的“女神之舞”(The Diva Dance)這個唱段是模仿巴洛克聲樂時期的閹伶歌手制作而成的。閹伶歌手是具有花腔女高音與男低音并存的演唱者,在其青春期前通過閹割手段使他們改變發(fā)育后的聲音,擁有超過常人三倍的非凡嗓音,這個改編更能顯示出外星人歌手的非凡能力,其間電影中穿插著孟加羅人打斗的畫面,使整個劇情更加跌宕起伏。
有的是為了烘托電影氣氛,起到聲畫對立的效果。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片中安迪趁獄警上廁所,偷偷反鎖了房間播放老唱片,并通過廣播放送至監(jiān)獄,一陣嘈雜之后,各處的囚犯仿佛聽到了人間天籟,無一不抬頭仰望。這個老唱片音樂出自《費加羅的婚禮》中蘇珊娜和伯爵夫人的二重唱《微風拂面》(Che Soave Zeffiretto),這首曲子是兩位女士一起寫一封信,使花心的伯爵落入陷阱的計劃。歌詞很短,很簡單,幾乎就是伯爵夫人念一句,蘇珊娜復述一次,然后寫在信上。把這部歌劇放在這部影片中的寓意主要是為了對比現實生活的悲涼,更能體會電影中的經典臺詞“高墻可以束縛住我們的身體上的自由,甚至于體制化的東西可以束縛住我們的精神上的自由,但唯有希望不可以放棄。失去希望的生活是灰暗的,沒有生氣的,甚至是沒有意義的”的含義,發(fā)人深省。
電影音樂對于電影作品的作用是尤為重要的,電影音樂與電影作品交相融合,相生相息,電影音樂是能夠引發(fā)人們的內心共鳴的,能使電影作品煥發(fā)新生。音樂在當代電影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現代電影美學對視覺和聽覺感知的強調都推動了電影音樂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