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秋季節(jié),很多動物都要成群結(jié)隊定時長途遷徙,往來洄游。動物的遷徙行為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為了繁衍后代,另一種是為了生存。燕子從南方飛回筑巢的遷徙,海龜和大馬哈魚從大?;氐匠錾禺a(chǎn)卵的洄游,都是為了繁衍子孫的行為,統(tǒng)稱為“回歸”。
哺乳動物的遷徙
最大的哺乳動物遷徙在非洲。每年有幾百萬頭斑馬、角馬、羚羊等,浩浩蕩蕩,橫穿非洲大陸去找更茂盛的草。最壯觀的場面是動物們在肯尼亞強渡馬拉河。馬拉河水流湍急,比水流更可怕的,是河里那些專心等待遷徙動物的鱷魚。如每年約有2萬只角馬需渡過馬拉河,這個耗時約2個月、總行程達1800英里(約合2897千米)的遷徙之旅極其需要勇氣。盡管危險重重,但這種每年一次的遷徙對角馬來說很有必要,因它們需追隨紅燕麥草的長勢,這種草能為角馬這類哺乳動物提供生存所需營養(yǎng)。
2014年8月17日,在肯尼亞馬賽馬拉野生動物保護區(qū),大批角馬聚集在馬拉河邊準(zhǔn)備橫渡……
2014年11月4日,在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濕地,“空中天使”白天鵝遷徙至此,給深秋的大漠增添了不少活力……
當(dāng)?shù)貢r間2014年10月20日,英國北約克郡Topcliffe,成千上萬的鮭魚和海鱒從北大西洋上的聚食場游回它們的出生地。鮭魚從遙遠的格陵蘭和挪威開始遷徙,前往它們產(chǎn)卵的準(zhǔn)確地點,通常在12月和1月進行產(chǎn)卵。
候鳥的遷徙
到了春天,大雁、野鴨、天鵝等冬鳥飛回北方,燕子、大杜鵑、黃鸝等夏鳥從南方飛回。無論什么鳥,春天的遷徙都是為了繁衍后代,秋天的遷徙則是為了過冬。
大多數(shù)候鳥是成群結(jié)隊地遷徙。幼鳥們在與經(jīng)驗豐富的大鳥一起行動的初次飛行中,會把遷徙的路線作為地圖記住。有人曾做過這樣的試驗:在荷蘭捕捉到從波羅的海沿岸繁殖地飛往英國過冬的白頭翁,然后在瑞士將它們放生。其中有遷徙經(jīng)驗的鳥兒,飛往原來的越冬地英國;沒有經(jīng)驗的鳥兒,則無法修正航線,飛往了西班牙。這表明了記憶很重要。
候鳥把地形、地面上傳來的聲音,還有太陽、星星、地球磁場等作為記號繪制出“地圖”。如果把即將遷徙的小鳥放入暗室,它會飛向正確的方向。此外,海鷗和信天翁等鳥類,長期在廣闊的海上飛行,據(jù)說它們還可根據(jù)海域的氣味來繪制出自己的“地圖”呢!
洄游的鮭魚
水中動物的回歸叫“洄游”,鮭魚回歸的旅途非常遠。鮭魚在江河上游的溪河中產(chǎn)卵后就回到海里。年幼的鮭魚在淡水中生活三四年后也會回到海里,等要產(chǎn)卵時,要回到出生的江河里才產(chǎn)卵??纱蠛嵲谔罅?,鮭魚怎樣才能回到當(dāng)年出生的那條河流呢?
法寶一,鮭魚能感應(yīng)到地球的磁場。地球是一塊巨大的磁鐵,不同場所,磁力線的方向和強弱也不一樣。它們正是利用了這點,能正確感知磁力線,來尋找要去的地方。即使摘除了它們腦中的磁場感應(yīng)器官,它們也能朝著出生時的江河繼續(xù)前進。
法寶二,兒時對大海的記憶。如洋流的方向、周圍的島嶼等。
除此之外,從沿海岸要正確地找到出生時的江河,嗅覺也至關(guān)重要。因為從出生時的江河到大海各水域,水中氨基酸含量不同,味道也不一樣。有研究表明,鮭魚不僅能記住這些味道,還能用嗅覺區(qū)分這些味道,從而找到母親河。
總之,鮭魚就是綜合利用了地球磁場、氣味、洋流等,才能從遙遠的大海回到出生時的母親河。
人類也有歸巢本能
與大多數(shù)動物一樣,人類肚子餓了也會尋找食物,渴了也會喝水等。這樣的行為,換而言之,就是覓食行為、飲水行為等,只不過我們平時都沒想過這些行為也是動物性的。
人類也好,其他動物也好,制約這些行為的神經(jīng)回路的重要部分都是位于視丘下部的同一位置。因此,我們很難認為人腦中有關(guān)回歸和歸巢的神經(jīng)回路已經(jīng)沒有了。
人到了傍晚就想回家,這點真不可思議。人腦中也保存著回歸和歸巢的神經(jīng)回路,那么它們是以怎樣的形式體現(xiàn)在行動上的呢?如到了傍晚,無論如何都想要回家,這也許就是歸巢本能的體現(xiàn)。另外,為了求學(xué)、工作、結(jié)婚等原因到了遠處,經(jīng)常會懷念故鄉(xiāng),想要回到故鄉(xiāng),這也許就是回歸本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