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維
(重慶交通大學,重慶 400074)
近年來,受我國特殊的氣候和地形條件影響,極端天氣事件增多,中小河流洪澇災害頻繁發(fā)生,成為我國洪澇災害損失的主體,是制約經濟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的重要因素之一[1-2]。中小河流水文監(jiān)測系統(tǒng)建設項目是中小河流防洪減災體系建設重要的非工程措施[3],是《總體規(guī)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發(fā)改委重點安排、優(yōu)先實施的項目,旨在提高中小河流水文信息采集、傳輸和洪澇災害預警預測能力,為中小河流治理、各級防洪決策指揮部門提供更加及時、準確的水文信息支撐[4]。
水文站測洪、測流、測沙方案是水文站從事水文測驗工作的重要技術依據(jù)和工作程序,是做好測報工作的重要技術支撐和“工具”,是防洪預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就重慶地區(qū)某水文站進行測紅測流測沙方案研究。
測驗河段順直長約200m,上下游均有彎道,彎道半徑較大,測驗河段選擇在彎道間順直河段上,兩岸規(guī)整,主河槽明顯,設站條件較好。左岸砌石護岸,岸上廠區(qū),設鋼塔位置距岸邊較近;右岸粘土河槽,岸上種植地。下游150m為鎮(zhèn)公路橋,高水時會漫橋,枯水期水深較大,沖淤變化不大,水流集中。
該水文站所處場地較緩,范圍內地形最大高差約3m,征地0.52畝,包括測驗用房120 m2,2層砌體結構,長9.3m,寬6.6m,建筑高度10.3m,建筑耐久年限為二級 (15年),建筑耐火等級為四級。屋面防水等級為四級,一層為絞車房、資料室,二層為辦公室。測驗河段基礎設施主要包括斷面樁、基線樁、斷面界碑、斷面標志桿 (覘牌)、斷面保護標志牌、水準點、觀測道路、堡坎等。
經現(xiàn)場走訪調查及提供資料,測驗河段上下游均未設置堤防措施;基本水尺斷面下游有攔河堰一座。該站上游有水庫兩座,距離測驗河段較遠,且為小 (一)型及以下水利工程,水庫有一定調蓄能力,對測驗河段影響較小。
本站為新建水文站,水位流量資料缺乏。據(jù)2015年1月27日現(xiàn)場走訪,確定歷史最高洪痕位置,通過實際測量確定最低水位高程為291.77m,歷史最高洪水高程為298.36m。確定293.42m以下為低水位,293.42m~296.71m為中水位,296.71m以上為高水位;對應293.42m以下為一般洪水,293.43m~296.71m為較大洪水,296.71m以上為特大洪水。
一般洪水 (低于 293.42m)流量測驗:292.20m~293.42m采用水文纜道施測;292.20以下采用固定式ADCP施測。
較大洪水 (293.42m~296.71m)流量測驗:293.42m~296.71m采用水文纜道施測。
特大洪水 (高于 296.71m)流量測驗:296.71m~297.50m采用浮標法施測;大于297.50m采用比降—面積法施測。
測驗儀器:普通流速儀4部,流速測算儀1臺,走航ADCP1套,固定H-ADCP1套,使用美國RDI儀器公司生產的頻率為600KHz。
測流方案擬定: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變幅為6.59m,采用流速儀測流水位變幅為4.51m。將施測水位按0.20m分級,共分為23級,在平均水深圖上讀出各級水位平均水深,并擬定10分鐘不同漲落率分別計算出不同漲落率一次流量測驗允許時間。
測沙儀器:水文電動纜道、普通瓶式采樣器、取樣桶、盛水樣器、量杯、濾沙簍、濾紙、天平、烘箱等。
懸移質輸沙測驗方案:垂線布設本站采用固定垂線法,即測沙垂線與測流垂線相同,可隨測流垂線固定。一年內懸移質輸沙率的測次主要分布在洪水期,每年測次應控制全年含沙量變化的全過程。建站初期適當增加測次,每次較大洪水測次不少于5次,一般洪水不少于2~3次,含沙量變化主要轉折處布設測次,每次洪水布設的輸沙率測次控制好每次洪水含沙量變化過程。每年不少于15次。懸移質輸沙率測驗采用水文纜道,取樣時等速提放。儀器處于開啟狀態(tài)時不得在河底停留。儀器懸吊方式保證儀器進水管嘴正對流向。儀器取樣容積與儀器水樣倉或盛樣容器的容積之比小于0.9,發(fā)現(xiàn)儀器灌滿,所取水樣應作廢重取。懸移質輸沙率測驗按水位級均勻布設測次。
懸移質單沙測驗方案:垂線布設本站單沙垂線采用一線積深法。單樣含沙量的測次,應主要布置在洪水期,平、枯水期只須適當布置測次。一次洪水過程不得少于5次,水沙峰不一致或含沙量變化劇烈時,應增加測次、控制好全年含沙量變化過程。河水清澈或枯水期連續(xù)三個月以上的時段輸沙量小于多年平均輸沙量的3.0%,可以停測 (目測)單樣含沙量和輸沙率,停測 (目測)期間的含沙量作零處理。取樣方法參照輸沙率測驗的垂線取樣方法。
該水文站測沙方案是在沒有實測資料情況下進行編制。通過現(xiàn)場對流域內土壤植被狀況、下墊面狀況、地質狀況、泥沙來源及測驗斷面河床組成、斷面沖於變化、水流擺動情況進行實地踏勘,結合本站測驗設施設備的布設及《規(guī)范》要求,對本站測沙垂線進行加密控制,達到測驗規(guī)范要求,確保推算不同時期的輸沙量及特征值。故本站懸移質測驗方法、測沙垂線的布設較為合理,但還需要在實際測驗工作中進行檢驗。
[1]吳吉東,李寧,溫玉婷等.自然災害的影響及間接經濟損失評估方法.地理科學進展,2009(6):877-885.
[2]國家統(tǒng)計局,民政部.中國災情報告 (1949-1995).北京: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1995.
[3]原喜琴.中小河流水文監(jiān)測系統(tǒng)工程建設管理的思考[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0(01).
[4]長江.全國中小河流水文監(jiān)測系統(tǒng)建設工作會議在京召開[J].人民長江.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