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喜善 楊惠娟
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發(fā)展調查研究(之一)
——以回族大學生為對象的調查
甄喜善楊惠娟
摘要:本文對以回族大學生為代表的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發(fā)展狀況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查。從調查結果看,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發(fā)展狀況總體上比較好,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有著深厚的信仰。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不但在思想認識上具有馬克思主義信仰,而且體現(xiàn)在自己的實際行動中,在實踐中以馬克思主義為行動指南,不斷踐行馬克思主義。
關鍵詞:回族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狀況
本文所稱馬克思主義信仰,指的是在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精神實質深入了解、深刻把握的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的一種認識、理解、相信、認可、尊重以及在實踐中的自覺踐行等,馬克思主義信仰發(fā)展指的是對馬克思主義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認識、理解、相信、認可、尊重以及在實踐中自覺踐行的深度和廣度的深化和擴展,是對馬克思主義進一步的深知和踐履。是民族大學生從進入大學到大學畢業(yè)時對馬克思主義掌握程度、認識、理解、相信、認可、尊重以及在實踐中的踐履程度等。
在順利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過程中,需要有黨的“十八大”所提出的“三個自信”,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制度、理論的自信。理論自信對于加強民族團結、對于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共鑄中國夢來說顯得尤其重要,這就需要對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發(fā)展狀況進行調查研究,以期了解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發(fā)展的實際情況,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教育提供現(xiàn)實依據(jù)。
為具體了解回族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發(fā)展的基本情況、存在問題等,課題組對西北民族大學、甘肅民族師范學院、青海民族大學等三所大學的不同年級、不同班級、不同學科專業(yè)背景等的回族在校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發(fā)展狀況進行了抽樣調查。本調查主要以問卷及個別訪談等相結合的方式展開,共發(fā)放問卷100份,回收問卷100份,回收的問卷全部有效,有效問卷回收率為100%。調查對象中,男生有47人,占47%,女生有53人,占53%;全部為本科生,占100%;其中學生黨員11人,占11%;農村學生74人,占74%,城鎮(zhèn)(市)學生26人,占26%。在抽取的學生樣本中,各年級、各學科專業(yè)學生數(shù)量不是絕對的相同,而有所不同。從抽取調查樣本時,課題組就非常重視調查樣本的代表性,從民族成分、學生性別比例、政治面貌、學科專業(yè)、不同年級等方面加強數(shù)據(jù)的科學性,所以,此調查結果能夠從總體上反映回族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發(fā)展的基本情況。
現(xiàn)將有關調查情況整理匯總如下:
1、回族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有著比較科學的認識
從調查結果看,在總體上,回族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有著比較科學的認識,而且隨著年級的提高,回族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科學性的認識還有所提高。如在對“馬克思主義是否是科學?”一題的調查中,回族一年級學生中,84.9%的被調查者選擇了“是科學”,只有2.8%的被調查者選擇“否”,選擇“說不清”、“有科學的成分,但也有不科學的成分”的也分別只占所有被調查人數(shù)的4.7%、7.6%;而在三年級的回族大學生中,95.4%的被調查者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是科學”,而只有0.2%的被調查者選擇“否”,選擇“說不清”、“有科學的成分,但也有不科學的成分”的也僅僅分別占所有被調查人數(shù)的1.1%、3.3%;從上述調查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被調查的各民族大學生從總體上認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這是回族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科學性問題認識上的主流,是對馬克思主義具有高度信仰的體現(xiàn)。
同時,從一年級和三年級的不同選擇數(shù)據(jù)和結果看,一年級和三年級對馬克思主義科學性的認識有所不同,三年級認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明顯高于一年級,說明通過進入大學后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育等,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因此,三年級同學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得到了提升和發(fā)展,此種情況在下面的各項調查中也有明顯的體現(xiàn)。
2、回族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有著比較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
在學習馬克思主義方面,大多數(shù)學生表示要積極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態(tài)度比較積極。如在對“是否愿意積極學習馬克思主義?”一題的調查中,回族一年級學生中,78.6%的學生認為馬克思主義“值得每個大學生認真學習”,沒有一個同學選擇“不值得學習”,而選擇“值得一學”和“值得學習部分內容”的分別占15.8%、5.2%、也有部分學生認為“學習馬克思主義會使人過分關注客觀規(guī)律”;而在三年級學生中,95.8%的學生認為馬克思主義“值得每個大學生認真學習”,也沒有一個同學選擇“不值得學習”,而選擇“值得一學”和“值得學習部分內容”的分別占3.2%、0.6%,也有極少部分學生認為“學習馬克思主義會使人過分關注客觀規(guī)律”。
以上調查說明,回族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持肯定態(tài)度,認為有學習的必要,而且態(tài)度比較積極,深刻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反映了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必須認真學習。
該成果是甘肅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發(fā)展調查研究”的部分內容。
1.回族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組成部分有著比較深入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回族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組成部分有著比較深入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如在對“馬克思主義有幾個組成部分?”一題的調查中,回族一年級學生中,回答是“三個組成部分”的占76.2%,回答“兩個組成部分”的占13.1%,回答只有“一個組成部分”的占2.9%,回答“四個組成部分”的占7.6%,回答“不知道”的僅占0.2%;而在三年級學生中,回答是“三個組成部分”的占96.2%,回答“兩個組成部分”的占2.2%,回答只有“一個組成部分”的僅占0.5%,回答“四個組成部分”的占1.1%。
以上調查說明,回族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有比較深入的掌握和理解,熟悉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組成部分,大多數(shù)都清楚馬克思主義由三個相互緊密聯(lián)系的部分組成,即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但在一年級的時候,掌握了解比較少,在三年級的時候就已經基本上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內容。
2.回族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幾個主要理論來源也有著比較深入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回族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組成部分有著比較深入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如在對“馬克思主義有幾個主要理論來源?”一題的調查中,回族一年級學生中,回答是“三個來源”的占76.7%,回答“兩個來源”的占15.4%,回答“一個來源”的占3.3%,回答“四個來源”的占4.4%,回答“不知道”的占0.2%;而在三年級學生中,回答是“三個來源”的占96.7%,回答“兩個來源”的占2.3%,回答“一個來源”的占0.4%,回答“四個來源”的占0.6%,沒有一個回答“不知道”的。
以上調查說明,回族大學生熟悉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主要來源,大多數(shù)都清楚馬克思主義的主要理論來源有三個,即德國的古典哲學、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和以法國為代表的空想社會主義,但在一年級的時候,掌握了解比較少,在三年級的時候就已經基本上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的主要理論來源。
回族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有著高度的認同,反映出回族大學生的主流是具有馬克思主義信仰的,而且這種馬克思主義信仰隨著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學習和了解的不斷深入,會不斷得到提高和發(fā)展。具體可從如下一些調查結果得到充分體現(xiàn):
1.回族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關于世界的物質本原問題有著高度的認同
回族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關于世界的物質本原問題有著高度的認同,而且隨著自身知識體系的完善,隨著對馬克思主義學習和了解的不斷深入,這種認同在不斷提高和發(fā)展。如在對“世界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一題的調查中,回族一年級學生中,回答是“物質的”占85.4%,回答“說不清”的占9.2%,回答是“精神的”占3.4%,;而在三年級學生中,回答是“物質的”占98.1%,回答“說不清”的只有1.2%,回答是“精神的”只有0.7%。
2.回族大學生對馬克思主
楊惠娟,女,回族,河南許昌人,碩士學位,主要從事中國近現(xiàn)代史、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民族理論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義關于物質世界運動的客觀性問題有著比較充分的認識
回族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物質世界運動的客觀性問題有著比較充分的認識,能夠深刻認識到物質運動的客觀性,并且在大學階段,通過學習和生活實踐的體會,對物質運動客觀性的認識得到了比較大的提高。如在回答“物質運動是否具有客觀性”一題時,回族一年級學生中,回答是“具有客觀性”的占79.7%,回答“說不清”的占13.3%,回答“否”的占7%,;而在三年級學生中,回答是“具有客觀性”的占96.1%,回答“說不清”的占2.8%,回答“否”的僅占1.1%。
3.回族大學生對世界是否可以認識的問題有著與馬克思主義比較一致的認識
回族大學生對世界是否可以認識的問題有著與馬克思主義比較一致的認識,這種認識也在學習和生活中得到逐步地提高。如在回答“世界是否可以認識”一題時,回族一年級學生中,回答“可以認識”的占89.3%,回答“不可以認識”的占4.2%,回答“部分可以認識,部分不可以認識”的占6.5%;而在三年級學生中,回答“可以認識”的占97.1%,回答“不可以認識”的僅占0.2%,回答“部分可以認識,部分不可以認識”的占2.7%。
4.回族大學生具有比較徹底的唯物主義認識和思想
回族大學生具有比較徹底的唯物主義認識和思想,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夠深刻認識到意識是物質的,這種認識也在不斷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和提高。如在對“意識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一題的調查中,回族一年級學生中,回答是“物質的”占69.8%,回答是“精神的”占13.7%,回答“說不清”的占5.6%,回答“既有物質的成分又有精神的成分”的占10.9%;而在三年級學生中,回答是“物質的”占93.6%,回答是“精神的”占1.2%,回答“說不清”的占2.5%,回答“既有物質的成分又有精神的成分”的占2.7%。
在回答“認識是否具有客觀性”一題時,回族一年級學生中,回答是“具有客觀性”占76.3%,回答是“沒有客觀性”占3.1%,回答“說不清”的占6.2%,回答“既有物質的成分又有主觀性的成分”的占14.4%;而在三年級學生中,回答是“具有客觀性”占92.6%,回答是“沒有客觀性”占0.8%,回答“說不清”的占1.5%,回答“既有物質的成分又有主觀性的成分”的占5.1%。
有沒有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是檢驗當代民族大學生是否具有馬克思主義信仰的試金石、分水嶺、界限,重要標志,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回族大學生都具有堅定的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5.回族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關于辯證法的思想有著比較深刻的全面的學習認識,形成了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
回族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關于辯證法的思想有著比較深刻的全面的學習認識,比較扎實地掌握了唯物辯證法的基礎知識,樹立了比較徹底的唯物辯證法的思想和認識。如在對“矛盾是否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一題的調查中,回族一年級學生中,回答是“根本原因”占70.3%,回答是“不是根本原因”占6.5%,回答“說不清”的占12.4%,回答是“其他原因”的占10.8%;而在三年級學生中,回答是“根本原因”占94.2%,回答是“不是根本原因”的占1.8%,回答“說不清”的占3.4%,回答是“其他原因”的占0.6%。
在回答“內因是否是事物變化發(fā)展的第一位的因素”一題時,回族一年級學生中,回答是“第一位因素”的占73.9%,回答是“第二位因素”的占4.3%,回答“說不清”的占1.9%,回答“既有內因又有外因”的占19.9%;而在三年級學生中,回答是“第一位因素”的占95.7%,回答是“第二位因素”的占1.5%,回答“說不清”的占0.8%,回答“既有內因又有外因”的占2%。
在回答“事物的運動變化發(fā)展是否具有規(guī)律性”一題時,回族一年級學生中,回答是“具有規(guī)律性”的占83.2%,回答是“沒有規(guī)律性”的占3.8%,回答“部分有規(guī)律性部分沒有規(guī)律性”的占11.9%,回答“說不清”的占1.1%;而在三年級學生中,回答是“具有規(guī)律性”的占96.4%,回答是“沒有規(guī)律性”的占0.5%,回答“部分有規(guī)律性部分沒有規(guī)律性”的占2.7%,回答“說不清”的占0.4%。
6.回族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關于唯物史觀的思想也有著比較深刻的全面的了解和認識,樹立了比較徹底的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觀點
回族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關于唯物史觀的思想也有著比較深刻的全面的學習、了解和認識,掌握了比較多的唯物史觀方面的基礎知識,樹立了比較徹底的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觀點和認識。如在對“人類社會歷史的發(fā)展是否具有規(guī)律性?”一題的調查中,回族一年級學生中,回答是“具有規(guī)律性”的占83.2%,回答是“沒有規(guī)律性”的占3.8%,回答“部分有規(guī)律性部分沒有規(guī)律性”的占11.9%,回答“說不清”的占1.1%;而在三年級學生中,回答是“具有規(guī)律性”的占96.4%,回答是“沒有規(guī)律性”的占0.5%,回答“部分有規(guī)律性部分沒有規(guī)律性”的占2.7%,回答“說不清”的占0.4%。
在回答“人類歷史的創(chuàng)造主體是什么?”一題時,回族一年級學生中,回答是“人民群眾”的占69.7%,回答是“英雄人物”的占5.8%,回答是“人民群眾和英雄人物共同創(chuàng)造”的占19.1%,回答是“神靈或圣主”的占5.4%;而在三年級學生中,回答是“人民群眾”的占96.3%,回答是“英雄人物”的占1.1%,回答是“人民群眾和英雄人物共同創(chuàng)造”的占1.9%,回答是“神靈或圣主”的占0.7%。
在回答“人類社會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不斷發(fā)展過程嗎”一題時,回族一年級學生中,回答是“是”的占65.7%,回答是“有時有倒退現(xiàn)象”的占22.8%,回答“到一定程度上就會終結”的占3.9%,回答“說不清”的占7.6%;而在三年級學生中,回答是“是”的占93.2%,回答是“有時有倒退現(xiàn)象”的占4.4%,回答“到一定程度上就會終結”的占1.3%,回答“說不清”的占1.1%。
作者簡介:甄喜善,男,漢族,1966年11月生,甘肅環(huán)縣人,碩士學位,教授,1991年本科畢業(yè)于西北師范大學政治教育專業(yè),2004年碩士畢業(yè)于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現(xiàn)在西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民族理論。 木拉提艾力?買西來夫(1967-)男,哈薩克族,新疆特克斯人。陜西師范大學西北民族研究中心博士生;伊犁師范學院法政學院副教授)新疆伊犁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作者單位:(甘肅蘭州市西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