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婷
顏色詞在對──外─漢“紅語”“中白”的“黑教”三學詞為策例略
羅婷
摘要:漢語中的顏色詞匯非常豐富,在人們長期的使用過程中,被賦予了一定的文化色彩。本文從對外漢語教學的角度出發(fā),選取紅、黑、白三個顏色詞,通過列舉和分析,使學生減少誤解,從而幫助留學生恰當運用這些顏色詞。
關鍵字:顏色詞;對外漢語
漢語中的詞匯是一個豐富而又復雜的體系,而且不同的詞匯又有一定的文化附加意義。顏色詞匯就是其中的一類。對于母語為漢語的中國人來說,總能很快地掌握顏色詞匯,但是以漢語為第二語言習得的留學生不一定能很快掌握。留學生在漢語學習的初級階段都是學習其一般指稱意義,但是到了中高級階段,留學生學習更多的是關于這些顏色詞的附加義或者象征義,所以本文試圖通過三個顏色詞紅、黑、白文化附加意義的分析對比,找出留學生在學習顏色詞時的理解誤區(qū),從而幫助留學生恰當運用這些顏色詞。
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顏色詞匯的教學雖然在詞匯教學中所占比例很少,但是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這些顏色詞的附加意義越來越多,使得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學生很難準確理解這些詞語。除此之外,對外漢語教學實質上是一個跨文化交際的過程,那么顏色詞也是對外漢語教學中一種特有的文化媒介,要想使留學生更好的掌握顏色詞的附加意義,我們有必要對其文化意義加以解釋。
顏色詞匯是語言中最基本的詞匯,就跟數(shù)字、動物詞匯一樣,學習語言我們首當其沖也會學習一些表示顏色的詞匯來表示社會文化特質的一方面,下面我們就來分析幾個常見的顏色詞及它們的文化附加意義。
(一)“紅”字以及“紅”字的附加意義
紅,形聲字,從糹從工。《說文?系部》:“紅,帛赤白色也?!币馑际欠奂t色、桃紅色,在上古時代被認為是一種間色,不莊重的顏色。后來到了中古,才被認為是大紅色。中華民族對紅色偏愛有加。每逢節(jié)日,人們總是用紅色來裝飾。
“紅”在漢語里有很多象征意義:1)象征喜慶、吉祥、如意。引申出來的詞匯有紅包、紅腰帶、紅燭、披紅、紅燈籠等;2)象征順利、成功或受人重視、歡迎。如紅運、開門紅、紅火、紅人等;3)象征革命或政治覺悟高。如紅軍、紅色政權、紅色革命根據地等,另外紅領巾、紅旗雖是具體名詞,但是其中的“紅”字也和革命有關;4)因婦女裝束喜用紅色,所以也借指婦女,如紅顏、紅粉,有關婦女的一些雙音節(jié)詞也多用“紅”字。如紅妝、紅裙、紅裝、紅娘、紅線等;5)分紅、紅利,中國人喜歡把在保險投資或企業(yè)投資中分的錢成為紅利。
(二)“白”字以及“白”字的附加意義
《<說文>中之古文考》:“從日銳頂,像日始出地面,光閃耀如尖銳,天色已白,故曰白色?!北玖x指像霜雪的顏色,白色。白色給人的感受是純潔,所以白色也是純潔的象征。
“白”在漢語里的象征義也不少,如:1)象征喪事,如白事,喪事中穿白色的衣服表示哀痛;2)象征低賤,中國古代“庶人以白為服”,所以“白衣”多指百姓;在京劇臉譜中白臉多是反面人物,如曹操;3)象征純潔、高雅、貞節(jié),漢語成語有潔白如玉、白鶴仙子、白璧微瑕等,此外古代也有讀書人以穿白色來象征自己純潔的稟性;4)無代價,無報償,如白吃白喝、白給、白拿等等,或者引申為沒有東西,徒然,如一窮二白、白費力氣;5)象征反動、投降,如白旗、白區(qū)、白軍、白色恐怖等。
(三)“黑”字以及“黑”字的附加意義
黑,會意字,《說文?黑部》:“黑,火所熏之色也?!敝该夯蚰菢拥念伾?,與“白”相對。一般也是昏暗、貶義的象征。
“黑”有如下引申義:1)秘密的,非法的,如黑車、黑市、黑社會、黑名單、黑戶等;2)象征反動,如黑暗統(tǒng)治、黑手黨、黑幫等。3)象征惡毒,壞,如黑心腸、心黑手毒等;4)泛指不光彩或不好的事物,如近墨者黑、黑白不分、黑白顛倒等。
通過具體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紅、白、黑三詞是漢語顏色詞語中較有代表性的詞語,它們都有著豐富的文化附加意義,對對外漢語教學意義重大。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留學生不僅要掌握其指稱意義,還要深入學習這些詞的附加意義,才能減少理解上的偏誤。首先,對外漢語教師要重視顏色詞語文化附加意義的教學。教師在講解到有關漢語的顏色詞時,除了要講基本意義之外,可以適當介紹顏色詞語的象征義或文化內涵,即在授課中把詞語的基本義和象征義聯(lián)系起來,找出共性,講解表達相同象征義的詞語,從而使學生產生聯(lián)想,如黑車、黑市、黑名單。其次,教師要適當進行顏色詞語的跨文化對比分析。不同國家的文化背景使得各種顏色詞語具有不同的文化附加意義,在對外漢語課堂上不僅要找出顏色詞語附加義的相通之處,還要找出它們的不同點著重講解。如在中韓顏色詞匯中,紅色都有“辟邪義”,白色都象征“純潔”和“喪事”,而黑色同樣具有貶義色彩“錯誤”、“狠毒”等,找出共性,為學生理解詞語提供方便。此外也要重視顏色詞的不同附加義,例如以紅色為例,教師利用兩者的差異進行對比,在西方國家,紅色會聯(lián)想到“火”、“血”,它象征著“殘暴”,比如red revenge翻譯為血腥復仇、the red rules of tooth and claw翻譯為殘殺和暴力統(tǒng)治,這和中國對紅色的文化理解完全不同,因此教師在講解時需要進行跨文化的對比,學生才能不會誤解。只有了解并歸納這些詞的意義,運用于教學,才能使學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參考文獻:
[1]張慧晶:《試論漢語詞語的文化附加意義》,《漢語學習》2003年第3期.
[2]張銀泉:《色彩描寫詞語例釋》,寧夏:寧夏人民出版社,1983.
[3]《現(xiàn)代漢語詞典》(修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年版.
[4]《說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作者簡介:羅婷,女,生于1990年2月,甘肅蘭州人,就讀于陜西師范大學,2013級碩士研究生,國際漢學院,專業(yè)為漢語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