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娟
超敏C反應蛋白在診斷冠心病中的作用
張新娟
目的分析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在診斷冠心病中的作用。方法將56例冠心病患者作為A組, 并選取同期到本院健康體檢人員56例作為B組, 兩組人員均檢測hs-CRP, 對比兩組研究對象的hs-CRP水平。結果A組患者hs-CRP、左室舒張末內徑(LVEDD)水平較B組高, 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較B組低(P<0.05);A組中與中水平hs-CRP患者及低水平hs-CRP患者相比, 高水平hs-CRP組冠脈病變評分高(P<0.05);A組中中水平hs-CRP患者冠脈病變評分較低水平hs-CRP患者高(P<0.05)。結論hs-CRP在冠心病診斷中具有顯著作用效果, 可反映出冠心病患者病變程度。
超敏C反應蛋白;冠心病;作用
冠心病是目前心血管常見疾病, 是目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通常對于冠心病患者, 早期診斷與治療, 對提高患者者診斷率及治療效果, 降低患者死亡率起到顯著促進意義。hs-CRP屬于臨床常見炎癥標志物, 具有獨特穩(wěn)定性[1], 在檢測心血管病事件中具有顯著促進意義。現(xiàn)作者以56例冠心病患者為例, 通過檢測機體hs-CRP含量, 以此分析冠心病發(fā)生情況, 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間 56例冠心病患者到本院就診, 作為A組, 與冠心病相關診斷標準相符[2];患者均為穩(wěn)定性心絞痛;無冠心病治療史;排除心臟瓣膜病、心肌病、心臟手術者;無全身感染、凝血機制障礙者;患者未給予冠心病等相關藥物治療;其中男39例, 女17例;年齡40~78歲, 平均年齡(61.3±5.6)歲;選取同期到本院健康體檢人員56例作為B組, 男40例, 女16例;年齡40~80歲,平均年齡(63.2±5.7)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實驗室檢測 兩組人員均于入院后清晨空腹抽取3~5 ml外周靜脈血, 置于真空抗凝管中, 分離血清, 3000 r/min, 離心時間30 min, 于-20℃環(huán)境下保存。采取免疫散射比濁法測定hs-CRP含量, 并采取日立7600-020E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并取超聲診斷儀檢測心功能, 包括LVEDD、LVEF。
1.3 冠脈動脈造影及積分 取Judkins法對冠心病患者行冠脈造影, 由介入醫(yī)師診斷。采取Gensini評分[3]對患者冠狀動脈病變予以評價, 根據(jù)病變冠狀動脈狹窄狹窄程度進行評估, 0分:無異常;1分:狹窄在1%~25%;2分:26%~50%;4分:51%~75%;8分:76%~90%;16分:91%~99%;32分:全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hs-CRP含量對比 A組hs-CRP(2.72±0.48)mg/L, B組hs-CRP(6.38±0.64)mg/L, 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左心室功能對比 A組患者LVEDD較B組顯著增加, LVEF較B組顯著降低,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A組不同hs-CRP水平冠脈病變評分對比 與中水平hs-CRP患者及低水平hs-CRP患者相比, 高水平hs-CRP組冠脈病變評分高,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中水平hs-CRP患者冠脈病變評分較低水平hs-CRP患者高,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左心室功能對比(±s)
表1 兩組左心室功能對比(±s)
注:與B組對比,aP<0.05
組別 例數(shù) LVEDD(mm) LVEF(%) A組 56 56.8±3.54a 24.13±3.52aB組 56 40.31±3.64 34.85±3.52
表2 不同hs-CRP水平冠脈病變評分對比(分)
冠心病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病, 其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通常冠心病的發(fā)生是由多種危險因素共同作用導致, 包括糖尿病、高血壓、肥胖、血脂異常、高尿酸血癥、高齡、纖維蛋白原異常等。通常在冠心病發(fā)生及進展過程中, 如動脈損傷、炎癥、滲出、變性及血栓形成等整個過程中, 局部炎癥反應或全身炎癥是其發(fā)生的主要原因。
hs-CRP屬于臨床常見反應血管炎癥的重要標志物, 在動脈粥樣形成、發(fā)展過程中積極參與到其中, hs-CRP是由白細胞介素等炎性細胞因子刺激肝臟細胞, 導致肝臟細胞急性合成時, 不斷釋放相反應的蛋白, 通常在機體血中以糖蛋白形式存在, 一般情況下, 正常人體血中存在的hs-CRP含量較低, 若機體在受到感染后, hs-CRP濃度會顯著增加, 或機體在受到損傷導致出現(xiàn)急性炎癥時, 其hs-CRP濃度會出現(xiàn)異常升高現(xiàn)象[4]。
臨床在診斷hs-CRP時, 采取免疫檢測方法, 靈敏度較差, 無法更好預測冠脈事件的發(fā)生及預后情況, 而通常采取hs-CRP, 具有較高的靈敏度, 可較好的預測冠脈實際情況,反映機體炎癥反應, 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
綜上所述, hs-CRP在冠心病診斷中具有顯著作用效果,通過定期檢測冠心病患者hs-CRP濃度, 可反映出冠心病患者病變程度, 相關醫(yī)師、患者及家屬能夠動態(tài)掌握病情進展及疾病嚴重程度, 也可反映出疾病預后質量, 為臨床對冠心病的診治提供必要的參考價值, 臨床診斷意義顯著, 值得臨床予以重視, 并在冠心病患者相關指標檢測中進行推廣。
[1]高閱春. 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與冠心病嚴重程度及預后的相關性研究.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2, 15(8):840-843.
[2]朱旭. 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肌鈣蛋白、血脂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2, 18(7):258.
[3]曲歌. 術前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對冠心病患者非心臟手術圍術期心臟事件的預測作用.基礎醫(yī)學與臨床, 2012, 32(12):1406.
[4]李霞. 冠心病患者空腹血糖、血脂、尿酸和白細胞檢測的結果分析.中國誤診學雜志, 2011, 20(11):479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8.056
2015-05-20]
472100 河南省三門峽陜縣第一人民醫(yī)院內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