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圣翠
飲食護理對肺結核患者營養(yǎng)狀況的影響研究
陳圣翠
目的探討肺結核患者營養(yǎng)狀況的影響因素, 為肺結核的護理提供多方面理論支持。方法120例肺結核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6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抗結核護理,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飲食護理, 干預3個月后評價兩組營養(yǎng)狀況。結果對照組營養(yǎng)正常23例, 占38.33%, 營養(yǎng)不良37例, 占61.67%;觀察組營養(yǎng)正常40例, 占66.67%, 營養(yǎng)不良20例, 占33.33%,觀察組營養(yǎng)狀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兩組干預后體質量指數(shù)(BMI)、血紅蛋白與紅細胞計數(shù)等營養(yǎng)指標均較干預前顯著改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結論護理人員要加強對患者的營養(yǎng)指導, 飲食護理能夠促進病情早日康復。
肺結核;營養(yǎng)狀況;飲食護理
肺結核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肺部慢性傳染病, 在機體抵抗力低下或未適當治療時, 結核病變可以惡化, 結核桿菌感染[1]。最常見的首次感染, 是因吸進帶活菌的飛沫并附著于肺泡上皮后引起的, 但被感染的患者只有極少數(shù)患結核病。結核菌的致病性、病變范圍及發(fā)病時期, 常取決于人體的免疫狀態(tài), 尤其是過敏性與免疫兩者間的平衡而定[2]。感染的菌量及其感染途徑、患病年齡、性別和健康水平、營養(yǎng)狀態(tài)等皆有一定的影響[3]。據(jù)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 本病的發(fā)病與營養(yǎng)狀況有關, 本病的痊愈時間與機體營養(yǎng)狀態(tài)亦有較大關系[4],因此探討結核病患者的營養(yǎng)狀態(tài), 及影響營養(yǎng)狀況的相關因素具有重要臨床價值, 并且根據(jù)患者的營養(yǎng)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對患者的治療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1.1 一般資料 汶上縣結核病防治所共收治確診肺結核患者共120例, 所有患者的痰菌培養(yǎng)均呈陽性。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60例。觀察組男28例,女32例, 年齡最大68歲, 最小17歲, 平均年齡(42.3±28.6)歲;對照組男27例, 女33例, 年齡最大68歲, 最小16歲,平均年齡(42.6±28.3)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所有患者均采用正規(guī)的化療 ①強化治療:一般為3個月, 常選用2種殺菌藥加1種抑菌藥。②鞏固治療:一般為9~15個月, 可選用1種殺菌藥加1種抑菌藥。③短程化療:全程為6~9個月, 聯(lián)用2種以上高效抗結核藥物。堅持長期抗結核治療, 在足量、早期、聯(lián)合用藥的治療原則上,指導患者有關服藥的知識與方法, 并注意觀察藥物的副反應,定期來院復查肝功能、胸片。
1.2.2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護理措施 具體如下:保持呼吸道通暢;促進身心休息。了解預防傳染的知識, 能獲得有關結核病的治療知識, 理解長期用藥的原因并遵循治療方案服藥等。保持口腔清潔鼓勵患者將痰液咳出, 每日咳痰后用生理鹽水漱口, 去除口腔內的血腥味。保持皮膚清潔舒適,衣服、被褥汗?jié)窈? 應及時更換, 避免再次受涼, 加重病情。高熱時除給少量退熱藥物外, 還可進行物理降溫, 如溫水擦浴、醇浴。長期臥床患者床單應保持平整、舒適, 應予翻身,以預防褥瘡?;颊呱瞽h(huán)境應空氣流通, 陽光充足, 塵埃少。充分休息, 有規(guī)律生活, 避免疲勞。
1.2.3 本病療程長, 短期化療不少于6~10個月。告知耐藥產生與加重經(jīng)濟負擔等不合理用藥的后果, 使患者理解規(guī)范治療的重要意義, 提高用藥的依從性。如有胃腸不適、眩暈、耳鳴、鞏膜黃染等癥狀時, 應及時與醫(yī)師溝通, 不可擅自停藥[5]?;颊叽罂┭霈F(xiàn)窒息征象時, 立即協(xié)助其取頭低足高位, 頭偏一側, 快速清除氣道和口咽部血塊, 及時解除呼吸道阻塞。必要時氣管插管、氣管切開或氣管鏡直視下吸出血凝塊。護士應主動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 應給予良好的心理支持, 督促患者按要求用藥, 告知不規(guī)則用藥的后果, 使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安心休息, 積極配合治療。一般情況下, 痰涂片陰性和經(jīng)有效抗結核治療4周以上, 無傳染性或僅有極低傳染性者, 鼓勵患者回歸家庭和社會, 以消除隔離感。
1.2.4 觀察組患者在以上基礎護理的前提下, 給予飲食護理, 供給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富含鈣質飲食, 促進機體康復。成人蛋白質為1.5~2.0 g/(kg·d), 以優(yōu)質蛋白為主。適量補充礦物質和水分, 如鐵、鉀、鈉和水分。注意飲食調配, 患者不需忌口, 食物應多樣化, 葷素搭配, 色、香、味俱全, 刺激患者食欲?;颊咴诨熎陂g尤其注意營養(yǎng)的補充。每周測量體重1次。針對患者營養(yǎng)不良的相關因素, 改善結核病護理人員的服務理念及溝通技巧, 給患者提供全程、全面、優(yōu)質、延續(xù)性的護理, 創(chuàng)新飲食護理內涵, 向患者及家屬進行營養(yǎng)知識的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改善營養(yǎng)狀態(tài)的重要性, 科學飲食。
1.3 評價指標及評價標準[5]患者營養(yǎng)狀況分為正常及營養(yǎng)不良, 觀察指標包括BMI、血紅蛋白計數(shù)及紅細胞計數(shù),營養(yǎng)不良的指標有:BMI<18.5 kg/m2, 血紅蛋白男<130 g/L、女<120 g/L, 紅細胞計數(shù)男<4.5×1012/L、女<3.8×1012/L。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jīng)過3個月的干預, 對照組營養(yǎng)正常23例, 占38.33%, 營養(yǎng)不良37例, 占61.67%;觀察組營養(yǎng)正常40例, 占66.67%,營養(yǎng)不良20例, 占33.33%, 觀察組營養(yǎng)狀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經(jīng)過3個月的護理干預后, BMI、血紅蛋白與紅細胞計數(shù)等營養(yǎng)指標均較治療前顯著改善, 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營養(yǎng)狀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營養(yǎng)狀況比較(±s)
注:與干預前對比,aP<0.05;干預后與對照組對比,bP<0.05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BMI(kg/m2) 血紅蛋白(g/L) 紅細胞計數(shù)(1012/L)觀察組 60 干預前 16.04±3.62 103.30±11.83 3.14±0.12干預后 24.39±4.29ab 134.28±15.72ab 3.46±0.23ab對照組 60 干預前 16.98±3.25 102.76±10.87 3.08±0.15干預后 19.37±4.02a 121.68±13.27a 3.14±0.17a
在醫(yī)療、保健的諸多因素中, 營養(yǎng)是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合理的營養(yǎng)能增強體魄, 保持健康, 精力充沛地面對工作和生活。人體所需營養(yǎng), 除空氣和水之外, 都依靠食物取得, 食物的功用分為:供給熱能、維持體溫;構造修補更新人體組織;調節(jié)體內的各種生理功能[6];是人體正常生長、發(fā)育和生育所必需的。食物是由營養(yǎng)素組成, 其中產生熱能的物質主要是糖與脂肪;維持生理功能增強抵抗力, 組織修補更新的以蛋白質為主;促進人體新陳代謝發(fā)揮各自功能的需要礦物質、維生素、水。以上要素中, 不管缺少哪種, 都不能保持身體健康。
結核分枝桿菌可侵及全身幾乎所有器官, 但以肺部最為常見。結核病是全球流行的傳染性疾病之一, 在全球所有傳染性疾病中, 結核病仍是成年人的首要死亡原因[7]。20世紀60年代起, 隨著結核病化學治療的應用, 使新發(fā)結核病治愈率達95%以上, 但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 結核病出現(xiàn)全球惡化趨勢。
肺結核活動期有咯血、高熱等重癥者, 應臥床休息, 癥狀輕者適當增加戶外活動, 保證充足的睡眠, 做到勞逸結合,室內保持良好的空氣流通, 盜汗者及時擦汗和更衣, 避免受涼。肺結核導致的軀體不適和肺結核的傳染性, 常使患者感到悲觀、孤獨無助, 甚至不配合治療。醫(yī)護人員應充分理解和尊重患者, 向患者介紹肺結核病的有關知識, 告知其肺結核病是可防可治的, 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指導患者家屬關心愛護患者, 給予患者精神和經(jīng)濟上的支持。結核病本身就是屬于營養(yǎng)消耗性疾病, 患有結核病的患者往往處于一種營養(yǎng)較差的狀態(tài), 營養(yǎng)越差, 往往導致疾病不愈, 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huán)狀態(tài), 因此, 為了促進患者康復必須要著眼于患者的營養(yǎng)狀態(tài), 在科學合理的用藥基礎上給予營養(yǎng)支持與營養(yǎng)護理尤為重要。
蛋白質是構成和更新身體組織的物質基礎, 也可作為生命能源。每克蛋白質可供給17 kJ熱量。蛋白質的需要量分為生理需要量和供給量。生理需要量是根據(jù)氮平衡測出維持生命、生長所需量, 供給量是在生理需要量上加上50%~200%的安全系數(shù), 維持個體差異和食物蛋白質量差異, 維持健康水平。兒童時期生長發(fā)育需要每千克體重按3~3.6 g/d計算,10歲前不低于2.5 g/(kg·d)。成人1.5 g/(kg·d), 占總熱量10%。兒童蛋白質攝入量占總熱量12%~14%。蛋白質的食物來源主要為以下幾類。大豆中含量最高, 其次為雞肉、魚、蝦、瘦肉、蛋、奶, 谷類中含量雖不高, 但因我國膳食習慣以谷類為主食,尤其大米蛋白質的生理價值較高。
食物是人體所需營養(yǎng)素的主要來源。食物的種類很多,可分為動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兩大類。而各類食物所含營養(yǎng)素成分與量不一樣, 營養(yǎng)價值也各不同。單一的食物難以滿足人體需要的各種營養(yǎng)素。在日常生活中, 均是將各種食物合理搭配食用, 使膳食中所需的營養(yǎng)素齊全、比例適當,數(shù)量充足, 滿足人體的正常需要, 否則會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或營養(yǎng)過剩而發(fā)生疾病。
通過本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 經(jīng)過3個月的干預, 觀察組營養(yǎng)狀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經(jīng)過3個月的護理干預后, BMI、血紅蛋白與紅細胞計數(shù)等營養(yǎng)指標均得到了顯著改善,由此可見, 飲食護理對患者的疾病康復具有重要意義。
[1]全國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技術指導組.2010年全國肺結核患病率現(xiàn)況調查.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2,35(9):667-668.
[2]陳濤, 郭婉如, 李海成, 等.肺結核患者營養(yǎng)狀況與飲食相關性研究.臨床醫(yī)學工程,2013,20(12):1599-1601.
[3]陳璐, 韓秀霞, 汪求真, 等.肺結核患者膳食營養(yǎng)與健康知識知曉情況調查分析.中國食物與營養(yǎng),2011,17(3):75-79.
[4] 李林忠, 陸兆文.203例初治涂陽老年肺結核患者臨床觀察.重慶醫(yī)學,2012,41(23):2414-2416.
[5]Sudarsanam TD. John J. Kang G. et al. Pilot randomized trial of nutritional suppleme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and HIV-tuberculosis coinfection receiving directly observed shortcourse chemotherapy for tuberculosis. Trop Med Int Health,2011,16(6):699-706.
[6]羅旭善.肺結核患者的營養(yǎng)調查及營養(yǎng)支持治療效果觀察.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3,6(6):388.
[7]吳文斌, 程小星. 肺結核合并糖尿病的臨床療效分析. 重慶醫(yī)學,2013,42(1):16-18.
Research of influence of diet nursing on nutritional status in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CHEN Sheng-cui. Shandong Jining City Wenshang County Tuberculosis Dispensary, Jining272500,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nutritional status in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multipl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nursing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MethodsA total of120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rp and control group, with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antituberculous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ditional received diet nursing. After intervention for3 months, nutritional status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re were23 cases with normal nutrition, accounting for38.33%,37 cases with malnutrition, accounting for61.67%,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ntained40 cases with normal nutrition, accounting for66.67%, and20 cases with malnutrition, accounting for33.33%.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much better nutrition statu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Both groups had remarkably improved nutrition indexes, such as body mass index (BMI), hemoglobin, and red blood cell count, after intervention.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Strengthened diet nursing for patients by nursing staff can accelerate early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Pulmonary tuberculosis; Nutritional status; Diet nursing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6.119
2015-02-03]
272500 山東省濟寧市汶上縣結核病防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