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麗 李源
經(jīng)驗交流
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生存質量及相關因素調查
郭瑞麗 李源
目的調查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生存質量及相關因素。方法回顧性分析70例婦科惡性腫瘤患者(觀察組)與70例婦科良性腫瘤患者(對照組)的臨床資料,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以及生存質量測定表(WHOQOL-100)對患者生存質量進行評價, 并分析其相關因素。結果 對照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均優(yōu)于觀察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的焦慮、抑郁程度較為嚴重, 且生活質量相對較差, 術后需給予惡性腫瘤患者針對性心理干預, 緩解其不良心理情緒, 提高生活質量。
婦科;惡性腫瘤;生存質量;相關因素
婦科惡性腫瘤主要有宮頸癌、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絨癌以及外陰癌等, 是婦科常見的一類腫瘤疾病, 發(fā)病率較高, 且呈年輕化趨勢發(fā)展。近年來, 隨著醫(yī)療水平與醫(yī)療技術的不斷提高, 婦科惡性腫瘤的治療效果也不斷提高,但經(jīng)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 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生存質量普遍較低, 因此提高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生存質量是臨床研究的重點內容[1]。本院為調查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生存質量及相關因素, 回顧性分析本院收治的婦科惡性腫瘤與良性腫瘤各7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 相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收治的婦科惡性腫瘤患者70例(觀察組)與良性腫瘤患者70例(對照組)為本次調查對象。觀察組年齡最大63歲, 最小24歲, 平均年齡(41.3±3.8)歲,平均病程(2.7±1.9)年, 其中宮頸癌27例、乳腺癌15例、子宮內膜癌11例、卵巢癌10例、絨毛膜癌3例、外陰癌4例。對照組年齡最大61歲, 最小25歲, 平均年齡(42.1±3.5)歲,平均病程(2.1±1.7)年, 其中卵巢囊腫26例、子宮肌瘤44例。所有患者均保留完整病歷與隨訪資料, 均為自愿合作。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的病歷資料以及隨訪資料,采用SAS、SDS以及WHOQOL-100對所有患者的生存質量進行詳細調查。其中SAS、SDS評分越高, 說明患者焦慮、抑郁程度越嚴重。生存質量測定表中共包含生理、心理、獨立性、社會關系、環(huán)境以及精神/宗教/信仰等6方面內容,滿分為100分, 評分越高, 說明患者的生存質量越好。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比較 觀察組焦慮、抑郁評分分別為(47.6±11.5)分、(55.7±13.9)分;對照組焦慮、抑郁評分分別為(30.4±9.9)分、(34.5±8.7)分, 觀察組焦慮、抑郁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各項生存質量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比較(±s, 分)
表1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比較(±s, 分)
注:兩組生存質量評分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shù) 生理 心理 獨立性 社會關系 環(huán)境 精神/宗教/信仰觀察組 70 39.8±9.5 40.8±9.8 45.4±8.9 55.5±9.9 57.9±9.7 55.6±13.1對照組 70 59.6±8.8 61.7±8.9 70.1±9.7 63.3±9.6 65.7±9.0 60.7±14.2
婦科惡性腫瘤是一類嚴重影響女性生存質量的疾病, 臨床最為常見的有卵巢惡性腫瘤、子宮內膜癌以及子宮頸惡性腫瘤等, 隨著現(xiàn)階段醫(yī)療水平發(fā)展迅速, 可選擇多種手術方式治療, 并聯(lián)合放療、化療等綜合治療方案, 大大提高了該類疾病的治療效果。但惡性腫瘤患者因病情嚴重、治愈難度大且預后效果不佳, 因此生存質量受到嚴重影響。
生存質量作為一種多學科概念, 具有一定的相對性、主觀性與個別性。從廣義方面講, 生存質量是個體對生存方面的一種感知, 主要有環(huán)境、醫(yī)療服務可及性以及目前社會態(tài)度等。這里的生存質量主要指的是和疾病、治療相關的, 具體是指個體在一定價值體系與文化背景下, 對生理、心理、社會與家庭、情緒及功能方面的主觀感受與體驗, 主要內容有身體功能、心理狀態(tài)、社會關系、生活環(huán)境、宗教信仰以及精神寄托等方面[2]。在腫瘤臨床研究中最早提出生存質量調查, 并將其作為慢性疾病治療效果與腫瘤臨床試驗的重要評價方法。
影響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生存質量的相關因素分析如下:①生理功能。影響生存質量的關鍵因素就是疾病, 惡性腫瘤患者與良性腫瘤患者相比, 惡性腫瘤患者手術切除范圍大,手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 術后常出現(xiàn)性功能障礙、尿潴留以及盆腔器臟脫垂等,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除此之外, 為了提高術后效果, 延長患者生存期限, 常選用放療、化療等輔助治療, 接受放化療的患者易產(chǎn)生嘔吐、惡心、脫發(fā)、貧血等, 對患者生存質量也有較大影響;②心理狀態(tài)?;颊呤芗膊⊥纯嗾勰? 再加上巨大的經(jīng)濟壓力, 易產(chǎn)生不良的心理情緒, 再加上惡性腫瘤患者因病情嚴重, 治療效果不佳, 易加重患者焦慮、抑郁程度, 降低了治療依從性, 影響生存質量。因此醫(yī)護人員要采取多種手段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行干預,及時調整患者心理情緒, 提高生存質量;③獨立性。生存質量中獨立性主要體現(xiàn)在個體在面對突發(fā)事件的應對能力, 其中軀體能力是影響患者獨立性的主要因素, 另外也受智力、心理、環(huán)境條件的制約, 喪失獨立性的患者主要表現(xiàn)在機體活動受限, 自理能力差, 嚴重依賴家人, 缺乏生活信心;④環(huán)境因素。環(huán)境因素主要有住所是否舒適、生活是否有保障、有無娛樂場所等, 同時也包括醫(yī)療服務、交通設施、信息服務等, 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因需長期治療, 治療費用昂貴, 家庭壓力較大, 因此影響了其生存質量;⑤社會關系。經(jīng)濟狀況、婚姻狀況以及家庭關系等因素對患者生存質量也有重要關系, 家庭成員情緒變化對患者心理影響較大, 因此在患者面前, 家人、朋友應避免流露出痛苦感、失落感, 應積極給予患者心理支持, 鼓勵患者積極參與社會活動, 提高治愈信心[3]。
綜上所述, 觀察組焦慮、抑郁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生理、心理、獨立性、社會關系、環(huán)境以及精神/宗教/信仰等方面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 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焦慮、抑郁程度嚴重, 生活質量較差, 因此應從多方面對患者生存質量進行干預, 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1]陳麗花. 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生存質量及相關因素調查. 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1,38(13):2485.
[2]唐又群, 曹燕鳴. 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生存質量調查及其相關因素分析. 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3,23(1):240-241.
[3]陳李霞. 婦科惡性腫瘤病人生存質量的研究進展. 全科護理,2010,8(22):2043-204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5.182
2014-11-24]
454150 河南省焦作市人民醫(yī)院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