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思梅
(臺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婦產科,浙江 臺州318020)
妊娠分娩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生理過程,是一項重大的應激事件[1]。與經產婦不同,初產婦對分娩方面的知識掌握得較少,分娩的陣痛、分娩經驗的缺乏及對母子結局的擔憂等使大多數初產婦在興奮的同時,容易出現緊張、焦慮甚至恐懼等負面情緒,直接影響產程的順利進行[2-3]。目前國內各大醫(yī)院孕婦學校所提供的產前教育,關注的重點一般是孕期保健和母乳喂養(yǎng),缺乏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指導。本研究旨在探討產前身心培訓課程對初產婦母嬰結局及身心狀況的影響,為提高初產婦臨床護理質量提供依據。
1.1 研究對象 便利選取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本院產前檢查并分娩的426例初產婦,入選初產婦產前檢查均無異常,排除患有急慢性疾病及嚴重妊娠合并癥者。年齡22~34歲,平均(26.38±2.76)歲,孕周38~43周,平均(39.27±1.02)周;產前 平 均 體 質 量 指 數 (body mass index,BMI)為(26.33±2.46)kg/m2。根據入組時間將初產婦分為對照組(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210例和干預組(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216例,兩組初產婦在年齡、孕周和BMI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初產婦基本情況比較
表1 兩組初產婦基本情況比較
?
1.2 方法 兩組初產婦在產前均接受常規(guī)檢查,對照組給予產科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于妊娠36周后每周接受產前身心培訓1次,共3次,每次60~80min。(1)第1次課為產婦心理評估及分娩注意事項培訓。先讓初產婦填寫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 抑 郁 自 評 量 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由經過培訓的專職人員根據量表填寫結果評估初產婦是否存在焦慮或抑郁情緒,并就評估結果與初產婦及其家屬進行詳細解釋和溝通,向其強調圍生期保持良好心境的重要意義。然后,由護士以理論加模擬訓練的形式為初產婦及其家屬講解分娩注意事項,包括告知自然分娩對母嬰的益處、待產包準備明細、生產過程中的常見注意事項及產前緊急情況的處理方法,并當堂模擬訓練產婦生產時的放松技巧,緩解初產婦產前的不安全感和焦慮情緒,以及對分娩的恐懼心理,并幫助初產婦堅定自然分娩的信心。(2)第2次課為產前心理指導及“拉瑪澤”呼吸減痛法培訓。護士根據心理調查表中初產婦普遍存在的焦慮和抑郁情緒,指導其自我放松的方法,包括進行適當運動、深呼吸法及冥想放松等,同時指導家屬給予初產婦更多的關愛。針對初產婦產前普遍存在的疼痛畏懼心理,講解并進行減痛呼吸法訓練,使初產婦在分娩過程中能更加從容地應對陣痛,避免因為對疼痛的恐懼而放棄自然分娩。(3)第3次課為新生兒護理常識培訓。由高年資的產科護士現場解說并演示新生兒護理常識及操作事項,包括母乳喂養(yǎng)注意事項、更換尿不濕及為新生兒洗澡等,以加深初產婦及其家屬對新生兒的了解,使其對新生命的到來充滿信心,緩解產前焦慮,利于自然分娩。每次課結束后,均給予初產婦現場提問及互動時間,針對不同孕婦在操作及心理上出現的問題詳細作答和疏導。
1.3 觀察指標 (1)于妊娠第36、38周對兩組初產婦進行SAS和SDS評估;(2)產程開始時,觀察兩組產婦自然分娩情況、各產程時間及總產程時間;(3)計算產婦分娩期間及分娩后2h出血量,判斷新生兒窒息狀況,并應用新生兒Apgar評分法進行評估;(4)應用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于產后對初產婦家屬進行滿意度調查,總分100分。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表示,計數資料用例數、百分比表示,分別采用t檢驗及χ2檢驗,以P<0.05或P<0.01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初產婦分娩方式及產程時間比較 干預組自然分娩率為63.43%(137/216),高于對照組的47.14%(99/21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426,P<0.05);從表2可見,干預組總產程時間、第一產程、第二產程和第三產程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初產婦各產程時間比較,t/min)
表2 兩組初產婦各產程時間比較,t/min)
?
2.2 兩組初產婦分娩出血量及新生兒狀況比較從表3可見,干預組出血量及新生兒窒息發(fā)生率低于對照,新生兒Apgar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初產婦分娩出血量及新生兒狀況比較
表3 兩組初產婦分娩出血量及新生兒狀況比較
?
2.3 兩組初產婦分娩前后焦慮、抑郁及滿意度比較從表4可見,干預組產婦分娩后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4 兩組初產婦分娩前后焦慮、抑郁及滿意度比較
表4 兩組初產婦分娩前后焦慮、抑郁及滿意度比較
?
自然分娩會引起產婦強烈的心理和生理應激,初產婦對分娩和撫育新生兒陌生,更易出現焦慮、抑郁或恐懼等心理變化,易導致初產婦分娩過程中虛弱無力,影響分娩質量;對分娩的懼怕甚至使初產婦放棄自然分娩,選擇剖宮產[4]。因此,對于初產婦圍生期實施適當的干預,提高分娩質量、改善母嬰結局,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本研究結果發(fā)現,產前參與身心培訓有助于提高初產婦對自然分娩的選擇,并且可縮短產程時間,提高初產婦分娩質量,改善妊娠結局及心理狀態(tài)。孟麗琴[5]報道,初產婦產前情緒障礙與分娩方式選擇有關,焦慮組和抑郁組主動選擇剖宮產率和手術助產率明顯高于非焦慮組及非抑郁組(P<0.05)。分娩的未知性是引起焦慮的原因,而提供對分娩相關知識的專業(yè)了解渠道,通過專業(yè)指導讓初產婦做好有效應對分娩的準備,有助于降低初產婦的焦慮水平,從而改善整個圍生期的正性體驗。干預組初產婦在產前接受了心理評估及分娩注意事項培訓,使其充分認識到保持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并與護士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關系,不僅堅定了初產婦自然分娩的信念,還增強了初產婦的安全感,緩解了恐懼、焦慮等不良心理。有研究[6]表明,通過產前身心課程及針對初產婦進行的個性化心理指導,可緩解其情緒,有助于預防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功能紊亂,降低兒茶酚胺釋放,增加胎盤血流量,減少產婦產道受損,降低產后出血風險及胎兒宮內窘迫和新生兒窒息的發(fā)生。在進行產前心理指導及“拉瑪澤”呼吸減痛法培訓時,我們指導初產婦在第一產程潛伏期采用胸式呼吸,第一產程活躍期采用淺慢呼吸,第一產程減速期連續(xù)4~6次淺快呼吸后放松,第二產程采用憋氣用力娩出胎兒。此法可降低生產時的疼痛感,使產婦在娩出胎兒時正確用力,可縮短產程時間,并預防在產程開始后由于精力耗竭或不能忍受疼痛而轉為剖宮產,也可預防生產時因過度緊張、用力不當造成的會陰撕裂等情況。此外,我們根據心理調查結果,對初產婦進行個性化的心理指導,給予情緒支持性的治療和心理疏導,重點關注并幫助初產婦正確處理孕期的各種生活問題,加強自我調節(jié)能力。使產婦在分娩過程中能夠充分放松精神,保存體力,降低對疼痛的敏感性,縮短產程,減少產后出血。此外,新生兒護理及母乳喂養(yǎng)等知識宣教課程使初產婦對照護嬰兒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更加激發(fā)了產婦的母愛,使其產后能盡早建立親密的母嬰關系、更好地處理產后情況,從而提高整個分娩經歷的滿意度及正性體驗。
[1]陳娟.圍分娩期初產婦不同心理干預方式的效果評估[J].河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4,33(2):138-140.
[2]李永紅.人性化護理干預用于分娩中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31):217-218.
[3]羅雁冰.圍產門診系統(tǒng)化管理對初產婦心理狀況及分娩結局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6):111-112.
[4]Velho M B,dos Santos E K,Colla?o V S.Natural childbirth and cesarean section:Social representations of women who experienced them[J].Rev Bras Enferm,2014,67(2):282-289.
[5]孟麗琴.初產婦產前情緒障礙與分娩方式選擇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1):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