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華,陳佳琦,鄔繼文,胡正飛,呂龍寶(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實驗動物中心,云南昆明650223)
樹鼩妊娠后期剖腹取胎術
馬玉華,陳佳琦,鄔繼文,胡正飛,呂龍寶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實驗動物中心,云南昆明650223)
樹鼩(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tree shrew),攀鼩目(Scandentia)樹鼩科(Tupaiidae),是一種外形酷似松鼠的哺乳動物,其解剖學與生物學特性較其他除靈長類外的實驗動物更接近人類被稱之為靈長類的近親,且因繁殖快和體型小而易控制,管理方便和成本低廉易于飼養(yǎng)管理而被廣泛應用于醫(yī)學生物學研究,特別是人類疾病動物模型的建立。
在生產實踐中剖腹取胎術有兩種:一種為子宮切開術,主要應用于人、大動物和珍稀野生動物,另一種為子宮摘除術,廣泛應用于實驗動物的研究中[1]。妊娠樹鼩發(fā)生難產(產程超過6 h)經藥物或人工助產無效和出現死胎稽留(分娩延遲0~15 d,產出的胎兒腐爛變形),產程超過12 h,母樹鼩精神委靡、體溫下降時,應及時進行剖腹手術。因科研需要對妊娠樹鼩的子宮、胎兒進行活體采樣時,也可實施剖腹取胎術。操作方法如下。
1.1材料器械:滅菌手術刀、手術剪、鑷子、滅菌止血鉗、持針鉗、小號圓針、小號棱針、創(chuàng)巾、紗布、棉球、絲線、剃毛刀。
圖1 簡單實用的樹鼩繁育籠
試劑:氨芐西林鈉粉劑、醫(yī)用碘伏、75%酒精、生理鹽水、醫(yī)用羊腸線、鹽酸氯胺酮注射液、甲苯噻嗪、鹽酸腎上腺素。
1.2實驗動物樹鼩來自于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實驗動物中心自繁F1代樹鼩54只,其中雄性18只,雌雄36只。飼養(yǎng)和配對籠具為簡單實用的樹鼩繁育籠(圖1,專利號:ZL 2013 20264271.9),單籠飼養(yǎng),雄樹鼩位于每層的中間,試驗第一天與同層一側籠樹鼩進行合籠交配,20天后進行妊娠檢查,同時將雄性樹鼩與同層另一側籠樹鼩進行合籠配對,如此循環(huán)。將判斷為已懷孕的6只樹鼩隔離飼養(yǎng)至妊娠后期。
1.3方法
1.3.1妊娠檢查采用“觸診法”判斷樹鼩預產期。具體方法是:檢查時左手保定樹鼩使樹鼩腹部向上,右手大拇指和食指輕輕撫摸樹鼩腹部子宮位置。若觸及子宮內有滑塊狀物判斷樹鼩已懷孕。
1.3.2臨產期判斷妊娠檢查時根據所摸到的胚胎大小估計預產期。若胚胎似豌豆粒大小懷孕約15 d左右,若滑塊似蠶豆粒大小懷孕約20 d左右。依據樹鼩生物學及生產實踐經驗樹鼩的妊娠期為41~45 d[2],30~45 d為妊娠后期。
1.3.3剖腹取胎術
1.3.3.1動物麻醉采用鹽酸氯胺酮注射液400 μL、甲苯噻嗪50 μL(20 mg/mL),用PBS或生理鹽水稀釋至1mL配制成麻醉劑。按照5 μL/g體重劑量給樹鼩肌肉注射,仰側臥保定在手術臺上。
1.3.3.2手術部位處理術前5 min,腹側壁術前常規(guī)處理(剃毛、醫(yī)用碘伏消毒、安置創(chuàng)巾)。
1.3.3.3切開腹壁沿腹側壁切開腹壁,切口3~5 cm鈍性分離,而后用鑷子提起腹膜用手術剪剪開,注意動作緩和避免傷及子宮,此過程若有出血則用高壓滅菌紗布塊壓迫止血。
1.3.3.4取出胚胎用大拇指和食指輕輕擠壓樹鼩腹部首先擠出一個子宮角而后順序將另一個子宮角以及子宮體擠出于創(chuàng)巾上。于子宮體上切一小口順序將兩個子宮角胎兒取出,而后用溫生理鹽水對子宮內壁進行清洗并用滅菌紗布吸干。
1.3.3.5縫合子宮用小號圓針和醫(yī)用羊腸線對子宮體切口進行縫合,注意第一針打結后并全層連續(xù)縫合至最后一針再次打結,縫合完畢用溫生理鹽水清洗子宮外壁并緩緩還原回腹腔并于腹腔內散布少許氨芐西林鈉粉劑。
1.3.3.6縫合腹壁腹壁分兩層縫合,第一層用絲線圓針全層連續(xù)縫合腹膜和肌肉,注意第一針和最后一針打結,第二層用絲線棱針結節(jié)縫合,每針2~3結;縫合完畢用手術刀柄對傷口進行輕輕刮拭,而后移開創(chuàng)巾,用醫(yī)用碘伏對傷口進行消毒處理。
1.3.4術后護理術后將樹鼩轉至消毒后的動物房內,房間溫度應保持在25℃~28℃范圍內。于籠內鋪墊經高壓滅菌消毒毛毯,提供柔軟易消化食物,術后3 d食物中加入頭孢噻肟鈉(0.025 g/只)。
2.1本次試驗中6只樹鼩,手術1 h后死亡1只(解剖未發(fā)現異常),其余5只存活,于第7天拆線,體況和精神狀況良好,無并發(fā)癥。
2.2本次所用麻醉藥物以及劑量的控制對應激性極強的樹鼩實驗是可行的,對新型的實驗動物樹鼩于今后的科研實驗中奠定了基礎。
3.1手術過程中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且取出子宮的手法、力度、節(jié)奏感均勻緩和,取出胎兒及時用
無菌紗布擦去幼仔身上以及鼻腔黏液和保溫。
3.2術后護理對母樹鼩的康復至關重要,術后3~5 d母樹鼩飼養(yǎng)于25℃~28℃飼育室、窩箱內墊經高壓滅菌毛毯或柔軟物質且給予流質易消化食物并于食物中投予抗生素預防感染,因樹鼩與人類、非人靈長類獼猴相似及易感染,之后轉入常規(guī)飼喂。
3.3麻醉藥物的選擇和劑量是樹鼩剖腹取胎術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此次所用的麻醉藥物以及劑量相對于手術過程以及術后母體的狀況來說是比較理想的。
3.4樹鼩妊娠后期剖腹取胎術,為相關的動物實驗樹鼩在科研工作中奠定了基礎以及保護樹鼩種質資源、建立凈化種群,減少因剖腹取胎術引起母體的死亡均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陳系古,黃冰,邱國光.剖腹產技術在標準化實驗動物擴大生產中的應用[J].北京實驗動物科學與管理,1994,11(1):53-54.
[2]鄒如金,季維智,沙臨力.樹鼩(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的繁殖[J].動物學研究.1987,8(3):231-237.
[3]徐林,張云,梁斌,等.實驗動物樹鼩和人類疾病的樹鼩模型[J].動物學研究,2013,34(2):59-69.
[4]鵬燕章,葉智彰,樹鼩生物學[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1:76.
[5]張玲莉,盧忠遠,何明會.難產黑葉猴的剖腹產手術治療[J] .貴州畜牧獸醫(yī),2007,31(4):28-28.
通訊作者:呂龍寶,E-mail:lvlb2006@163.com
作者簡介:馬玉華(1981-),男,工程師,本科,從事實驗動物學研究,E-mail:mama_00@163.com
收稿日期:2014-09-19
中圖分類號:Q95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0529- 6005(2015)10- 0082-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