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陳浩 攝影:張偉 ]
天崩地裂 寶馬M4劈殺山道
[ 文:陳浩 攝影:張偉 ]
山路從來都不是讓人能夠擁有安全感的地方,這里是魑魅魍魎匯集的舞臺,和地面的裂縫賽跑可是從未有過的體驗,如果輸了那就是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奔跑,而只有速度是遠遠不夠的,山谷中可以撿到很多那些魯莽的速度機器殘骸,如果不想成為新的碎零件,身手敏捷則在此刻尤為顯得重要。
這段旅程的前半部分是輕松而愉悅的,我本沒有想去碰那兩個“M1”和“M2”按鈕 ,我知道那是兩劑強心針。
起初陽光很好,所以在進山之前我特意沖洗了一下車輛,并仔細擦拭了每一只輪轂。我希望別人與我相會的時候就像看到一枚金黃色的子彈侵掠而過,隨后才是巨大的轟鳴,我是一個幻想家,總認為自己跑的比聲音還快。但是我事先并沒有想到,天氣的變化速度超出我的預期,在密布的陰云下一輛金色的車比想象中更為醒目。
2個小時前,這段旅程的前半部分是輕松而且令人愉悅的,我并沒有想要碰觸方向盤左側(cè)的M1或者M2按鈕,那兩種駕駛模式就像兩劑強心針,如果我們只是想要那種在沙灘上的躺椅上享受陽光的感覺,就沒有必要讓自己的腎上腺活躍起來。你可以盡管鄙視我,說我用317kW的功率儲備來妝點一套燭光晚宴,沒錯,我就是這樣的,在一輛裝配有直列6發(fā)動機和兩個大號增壓器的寶馬M4上選擇了最舒適的懸架模式、最舒適的轉(zhuǎn)向力度,甚至動力輸出都選擇的是能效模式,我還把性能等級降低到最低一級,我甚至還想打開座椅按摩讓自己進一步放松,我是個貪圖享樂的人,我認為生活就應該是這樣的。你也許會沖我大喊,為什么不去駕駛一輛舒適而無聊的雷克薩斯而開一輛M4進山?我認真思考了一下,得出了頗有誠意的答案——我愿意。
于是我駕駛這輛“雷克薩斯M4”一邊唱著歌一邊以半睡眠的狀態(tài)在山路上游走,我完全忘記了之前的那些彎道是如何經(jīng)過的,似乎我只需要減速就可以了,就好像公交車經(jīng)過每一個站牌一樣,不知不覺就到了下班的時刻。就算是所有人都能忍受我的這種行為,蒼天的忍耐力似乎是有限的。很快,我就遭到了報應。山里的天氣是轉(zhuǎn)瞬即變的,剛才的明媚陽光不知何時已經(jīng)一掃而空。那些陰云就好像一瞬間就匯聚了起來,還有閃電劈頭蓋臉就打了過來,這一切發(fā)生得是如此突然,讓人猝不及防。如果只是如此那便也沒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可以像高爾基筆下的海燕那樣,狂傲地對著匯聚的烏云大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我的車輪突然遭遇了一個小小的顛簸,如果把時間放慢,在0.1秒內(nèi)發(fā)生的事情被拉長到5秒鐘來看的話就會感覺到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顛簸,因為時間拉長而放慢速度 的輪胎在擊中地面的一個異常凸起時,先是22535R19的扁平橡膠輪胎被壓縮形變,由于輪胎的扁平比太小胎壁很窄,隨后彈性勢能很快就傳遞給整個輪轂,這股能量繼續(xù)傳遞給懸架的減振機構(gòu),減振器被壓縮,在阻尼器的影響下被過濾掉一部分之后,將有價值的部分傳遞給車身,我在一瞬間感覺到了這股力量,我意識到,地面可能出現(xiàn)了裂縫,而這條裂縫剛才并不存在。時間恢復了原樣,車輪繼續(xù)飛速轉(zhuǎn)動,裂縫在身后開始飛速蔓延。這條山路已經(jīng)開始崩塌,整座山不知什么原樣,正在發(fā)生劇烈的結(jié)構(gòu)改變。我和這輛M4在裂縫前瘋狂奔跑。
我毫不猶豫地按下了M1模式的按鈕,這會兒可不是曬太陽的時間了,所有的突發(fā)情況都不會給人一個舒適的緩沖來讓我們接受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實。我的反應速度已經(jīng)很快了,但是這輛車的反應速度似乎更快,一瞬間就像撕掉衣服的超人一樣,這輛M4開始釋放壓抑許久的力量,畢竟沒有人想掉進裂縫滾入山底而粉身碎骨,這輛車也不想。直列6缸發(fā)動機在兩個增壓器的催促下,瘋狂地釋放317kW(5 500~7 300r/min)的功率輸出,550N·m(1 850~5 550r/min)的強大扭矩則讓車輪轉(zhuǎn)動起來喪心病狂。燃料泵將汽油從油箱中泵出,經(jīng)過簡單的過濾之后,被直接噴射入燃燒的汽缸,在這里和被劇烈壓縮之后的空氣相遇,燃燒之后的巨大能量依次頂動6個活塞,一次完整的做功釋放出2 979mL的炙熱空氣,在7擋雙離合變速器高效的工作下,4.1s之內(nèi)我就能從靜止加速到100km/h的時速,而如果有一段大直道我可以把這輛車在電子限速下開到250km/h,可惜此刻前方只有無盡刁鉆的彎道身后還有不斷塌陷的路面,甚至頭頂還有不斷滾落的巨石,從天堂到地獄的駕駛環(huán)境切換只需要一眨眼的時間。
雖然身處險境,但絕容不得出現(xiàn)半點猶豫,車頭復雜的空氣動力學組件負責撕裂空氣,兩側(cè)的進氣口還會引入新鮮空氣為前輪的制動散熱,車身側(cè)面甚至還為這股熱量能夠更快地消散單獨開辟了一條流道,由于過多的彎道需要反復制動,此刻對制動系統(tǒng)的散熱效率顯得尤為重要。但是身后的裂縫追趕速度似乎越來越快,再這樣下去情況可能會比較糟糕,我遲疑了一下,果斷按了兩下M2按鈕,第一次選擇,第二次確認。我知道這將解封這輛車最后的封印,駕駛等級也被調(diào)到最高級別。此刻再不拼盡全力,可能就再也沒有機會了。我握緊粗壯的方向盤。聽到排氣聲浪渾然一震,仿佛再次變身一樣。后輪此刻變得難以馴服,在彎道中勒住這匹烈馬的最后一條韁繩被徹底釋放,就像戰(zhàn)斗機放寬靜穩(wěn)定設(shè)計一樣,允許更多的滑動,這輛車就擁有更強的動態(tài)性能,電子控制系統(tǒng)不再根據(jù)車身姿態(tài)對車輛進行任何限制,所有一切的掌控都在雙手和腳下,直接!這是對此時駕駛感受最好的形容。不再有任何束縛的時候,便能激發(fā)出最強的斗志,我已經(jīng)忘記了周圍所有的一切,唯有前方不斷出現(xiàn)的一個個彎角,平視顯示系統(tǒng)幫助我了解車輛的基本狀態(tài)信息,這可以讓我充分集中精力目視前方。
我就像高爾基筆下的海燕,狂傲地對著密布的烏云大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解除了這輛車最后一道封印,并把駕駛等級調(diào)到最高模式,隨著排氣聲浪的渾然一震,束縛這匹“烈馬”的最后一條韁繩被釋放了。
人在絕境下,總能再次逢生,當我駛在平坦的地面,確認這里是安全的并將車輛的速度降下來的時候,看著身后崩塌的山頭,后背才滲出冷汗。我沒有從車里走出來并不是因為別的,而是腿部的肌肉已經(jīng)無法支撐我的身體能夠保持正常的站立,塵土在身邊逐漸散開、落下,車底的排氣管從過熱到冷卻發(fā)出的噼噼啪啪聲此時格外清晰。放下車窗之后,一陣金屬燒灼的氣味和輪胎的焦糊味混雜在一起涌了進來,又慢慢變淡消散,還有什么比活著更讓人覺得美好呢。
當我終于能勉強從駕駛室中爬出來的時候,這輛車已經(jīng)完全冷卻了,我知道如果我再次啟動它,一切又會恢復原樣,就像之前所有的險境都沒有發(fā)生過一樣。它是一臺金屬的機械,熱起來讓人不敢觸摸,冷起來就像冰一樣,哪怕經(jīng)歷過天崩地裂,也一絲不亂。這是我心目中理想的模樣,但我卻做不到,不管怎樣,是時候要再次上路了,它是理性的,我是感性的,關(guān)掉所有的性能設(shè)置,回到舒適模式,遠處的太陽都透過云縫射出了暖暖的光芒,誰知道未來還會發(fā)生什么,不過我卻并不懼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