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敏,李雪梅,林 蕓,唐 瑜,聶成慧
(四川省南充市中心醫(yī)院 眼科,四川 南充,637000)
糖尿病是常見的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并發(fā)癥和病死率較高。中國是糖尿病大國,據(jù)相關統(tǒng)計,目前中國的糖尿病患病人數(shù)已經在9700 萬以上,而且每年仍以100 萬的人數(shù)遞增[1]。隨著中國老齡化步伐的加快,老年糖尿病患者也越來越多。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病情較為復雜,常合并有多種疾病。有報道顯示,90%以上的老年患者合并有2種及以上的慢性疾病。良好的血糖控制水平是減少并發(fā)癥和改善預后的關鍵,而要控制好血糖,離不開較好的治療依從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但由于老年患者聽力和記憶力下降,治療依從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較差。因此,必須實施有效的護理手段,多管齊下,充分發(fā)揮護理輔助治療的效果。本院2013年8月—2014年1月對45例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效果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90例2 型糖尿病患者,納入標準:①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制定的相關診斷標準[2];②均志愿參與研究;③無嚴重糖尿病并發(fā)癥;④無感染、酮癥酸中毒、酸堿失衡、水及電解質紊亂;⑤無神經病、精神病史,意識清楚;⑥能夠理解調查內容并配合調查。排除標準:①重要器官嚴重疾病者;②合并惡性腫瘤者;③結締組織病、反復嚴重低血糖及低血糖昏迷;④病情較重,不能配合研究;⑤精神病;⑥有醫(yī)療糾紛史的患者。90例患者中,男47例,女43例;年齡60~75歲,平均(68.3±8.5)歲;病程2~21年,平均(15.3±6.5)年;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37例,中學28例,高中及中專18例,大學及以上7例。將該組患者采用抽簽的方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2組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入院后接受糖尿病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根據(jù)患者的病情給予基礎護理以及隨機健康教育,觀察組除了給予基礎護理以外,還實施綜合性護理,即采用多種手段加強對患者及其家屬的認知行為干預,患者出院后進行定期隨訪等護理。
1.3.1 認知干預:老年糖尿病患者文化水平低,而且認知功能下降、記憶力減退、遺忘率高,不利于糖尿病知識的學習。因此,護理人員應反復、細致、耐心地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結合患者感興趣的健康教育形式,鼓勵家屬參與到患者的護理中來。由責任護士向患者及其家屬方放健康教育資料,播放多媒體健康教育視頻,要求患者及家屬共同觀看。根據(jù)患者的性格、文化背景、家庭背景等綜合因素選用集中教育或一對一教育的形式。播放視頻的過程中護士一直陪伴在患者身邊,及時回答患者及其家屬的疑問。干預的內容包括糖尿病的基本知識、治療進展、治療方法、各種急慢性并發(fā)癥等。強調血糖控制、堅持服藥、控制飲食、自我監(jiān)測以及合理運動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可以通過建立健康的生活行為提高血糖的控制水平,講解低血糖的癥狀、處理方法等。
1.3.2 行為干預:①飲食控制,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均衡飲食及食物交換的方法,強調低糖、低脂肪、高蛋白、高纖維素食物和控制體質量的重要性,并徹底戒酒,少食用帶有刺激性的飲食。每日攝入總量在6.28~9.21 kJ,合理補充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飲食滿足多樣性,少食多餐,每日可4~6 餐。主食應控制在300~350 g 范圍內,飲食以偏淡為佳[3]。告知患者在外出時,攜帶水果糖以防止低血糖時急用;②用藥指導,強調遵醫(yī)囑服藥的重要性,指導患者及其家屬在不同的時段服用降糖藥物,使藥物發(fā)揮最佳治療效果和減少不良反應,告知患者胰島素的作用機制、作用時間、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項[4]。幫助患者制定服藥的時間表或幫助患者在手機上制定提醒,鼓勵家屬監(jiān)督患者服藥。③運動干預,鼓勵患者多參加運動,活動能力較差的患者可選擇室內走動或以呼吸鍛煉為主,有較強活動能力的患者可選擇有氧運動,如太極拳、八段錦,快步走等。避免重體力活動或劇烈活動,以不引起患者不適為原則。
1.3.3 心理指導:主動與患者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理人員態(tài)度要和藹、語言要誠懇,取得患者的信任,告知患者糖尿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5],應以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疾病,以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對患者的性格、文化素養(yǎng)及心理狀態(tài)做出初步評估,對于憂郁、孤獨患者,鼓勵其多參加集中活動;對于煩躁、焦慮程度的患者等,指導其學會移情,排遣情思,轉移對病情的過度關注,使思想焦點轉移他處。輔導患者進行自我心身調養(yǎng),告知患者及其家屬不良情緒對血糖水平的影響,避免大喜大悲和情緒過分激動,教會患者心理調節(jié)的方法,囑其保持一個較為平和的心態(tài)。鼓勵患者家屬多關心、體貼、理解患者,減輕患者的孤獨感,增強其自尊水平。
1.3.4 定期隨訪:在患者出院時發(fā)放圖文并茂的糖尿病健康知識宣傳手冊,定期通過電話、入戶隨訪、短信、QQ、微信等形式進行健康教育,開始時每2 個星期隨訪1 次,1 個月后,每1 個月隨訪1次。隨訪內容為認知行為干預的內容、患者近期的血糖控制水平、有無出現(xiàn)并發(fā)癥等,并提醒患者按時復診。及時回答患者的疑問,給予相關指導。
①病情管理能力:采用本院自行設計的糖尿病疾病治療依從性調查問卷,內容包括飲食控制、情緒管理、自我監(jiān)測、服藥依從性、適量運動、按時復診,每個項目包括5 個條目,每個條目評分1~5 分,評5 級標準,總分為30~150 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患者病情管理能力越好。②血糖控制水平:包括糖化血紅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 血糖(P2hBG)。血糖檢測用快速血糖儀(德國羅氏血糖儀),按照常規(guī)方法進行檢測,測2 次取平均值。比較2組患者納入研究時以及干預3 個月后的血糖水平。③自護能力:采用自我護理能測量量表(ESEA)評價,該量表共包括健康知識、自我概念、自我護理技能、自護責任感水平4 個維度,共43 個條目,每個條目評分0~4 級評分,0 分為非常不像我、1 分為有一些不像我、2 分為沒有意見、3 分為有一些像我,4 分為非常像我。總分0~172 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自我護理能力越好。④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共20 個問題,每個問題評分1~5 分(非常不滿意、一般、滿意、基本滿意、非常滿意),在患者完全理解的前提下進行評價,滿分為100 分。
觀察組在飲食控制、情緒管理、用藥依從性等方面的治療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納入研究時的血糖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3 個月,觀察組的FPG、P2hBG 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在自我概念、自我責任、自我護理技能等方面的自護能力高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糖尿病的發(fā)病因素較為復雜,存在許多危險因素,如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差、飲食、運動、藥物治療的依從性差等原因[6]。治療依從性是指患者按照醫(yī)療保健人員的囑咐而確定地改變了自己某些習慣和行為及遵從醫(yī)囑的程度。糖尿病是一種身心疾病,不良的生活方式是糖尿病發(fā)病的最直接的因素之一。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將直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效果,并改善患者的轉歸。有研究[7]報道,影響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重要因素就是知識匱乏以及記憶力、理解力下降等因素。
表1 2組患者治療依從性及血糖控制效果比較()
表1 2組患者治療依從性及血糖控制效果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表2 2組患者自護能力及護理滿意度比較() 分
表2 2組患者自護能力及護理滿意度比較() 分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綜合性護理是在整體護理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護理模式,通過多種手段、有特色、有重點的護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的身心狀態(tài)、促進患者康復為目的,在糖尿病患者中實施綜合性護理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李海英[8]對58例2 型糖尿病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發(fā)現(xiàn)該護理模式能夠提高患者的知識水平和用藥依從性,控制疾病的進展。熊玉干等[9]研究表明,綜合性護理干預能夠使2型糖尿病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提高依從性,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張徽[10]將70例2 型糖尿病患者分為綜合護理組和常規(guī)護理組,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實施綜合性護理的患者,治療依從性明顯提高,血糖控制水平合適,而且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也提高。以上研究表明,實施綜合性的護理干預方式能夠有效提高2 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治療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組的患者治療依從性高,血糖控制水平合適,自我護理能力高,護理滿意度高,均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組,得出的結論與以上國內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證明綜合性護理切實有效,值得推廣。在綜合性護理實施的過程中,為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應采取全面系統(tǒng)的認知干預、行為干預。為減少老年患者因聽力、實力、記憶力給糖尿病健康教育帶來的影響,特采用多種方式,如發(fā)放糖尿病健康知識的資料、播放糖尿病視頻、集體教育或采用一對一的方式耐心、細致、反復地進行講解,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治療的認知水平,促使患者自覺采納健康的衛(wèi)生行為方式,掌握科學合理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方法,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狀態(tài)。
[1]王濤,萬峰靜.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知識認知情況及健康教育的作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8):1888.
[2]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7.
[3]張麗,趙錫麗,朱偉,等.探討強化糖尿病知識教育后200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作用[J].重慶醫(yī)學,2012,41(15):1552.
[4]徐澍人.健康教育對住院初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觀察[J].廣州醫(yī)學院學報,2013,41(5):93.
[5]吳彥平,白福榮.綜合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病人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3,27(36):4164.
[6]張英.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依從性及抑郁情緒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7):10.
[7]陳燕妃.綜合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的療效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5):1386.
[8]李海英.綜合護理干預對2 型糖尿病病人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09,15(14):1315.
[9]熊玉干,陳蕾,周正先.綜合性護理干預對老年人2 型糖尿病依從性的影響[J].河北醫(yī)藥,2011,33(10):1590.
[10]張微.綜合性護理干預對2 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及血糖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2,50(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