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珍珍,吳賢翠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yī)院 腫瘤內(nèi)科,江蘇 南京,210006)
經(jīng)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是指采用引導針經(jīng)外周靜脈穿刺,將標有刻度的中心靜脈導管置入,使其頂端位于上腔靜脈內(nèi)的置管技術[1],由護士執(zhí)行,具有留置時間長、創(chuàng)傷小等優(yōu)點,可減少反復穿刺對患者造成的刺激。PICC 在臨床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尤其適用于腫瘤化療患者[2-3]。腫瘤患者因對自身病情感到擔憂,往往存在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科學完善的護理措施有助于減輕患者心理負擔,提高治療依從性。本研究對35例消化道腫瘤PICC 置管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收到理想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消化道腫瘤PICC 置管患者35例設為觀察組,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消化道腫瘤PICC 置管患者30例設為對照組,2組均經(jīng)病理檢查確診,預計生存期>3 個月,排除意識不清、語言溝通或聽力障礙、伴精神疾病者。觀察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46~76歲,平均(58.34±3.17)歲;疾病類型:食管癌17例,胃癌18例;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13例,大專9例,高中或中專5例,高中以下8例。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44~78歲,平均(57.54±4.06)歲;疾病類型:食管癌15例,胃癌15例;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13例,大專10例,高中或中專4例,高中以下3例。2組性別、年齡、病種、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包括置管前后健康宣教、密切觀察穿刺部位變化及并發(fā)癥護理等。觀察組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2.1 健康宣教:向患者發(fā)放健康宣傳手冊,組織講座向患者講解病情、PICC 置管的意義,如何自我觀察穿刺部位的變化、置管狀態(tài)下日常生活注意事項等,使患者對PICC 可能的并發(fā)癥具有全面了解,并做好心理準備。
1.2.2 環(huán)境護理:為患者提供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在病房內(nèi)適當放置色彩明快的裝飾,讓患者產(chǎn)生愉悅感和希望感。在放化療間歇為患者播放舒緩的音樂,幫助其放松心情。
1.2.3 心理護理:建立良好護患關系,護士仔細、耐心解答患者疑問,爭取獲得患者信任[4]。分析患者目前存在的心理顧慮,每周進行2 次心理疏導,準確掌握患者的認知水平、家庭情況、心理狀態(tài)等,總結其負性情緒產(chǎn)生的原因,進行針對性疏導。同時,邀請情緒狀態(tài)較好的同類患者與入組患者進行溝通,介紹自我調(diào)節(jié)的經(jīng)驗,鼓勵其他患者積極面對疾病。
1.2.4 放松訓練[5]:向患者說明放松訓練的作用,取得配合,并告知焦慮、抑郁等情緒會引起血管收縮,促進血栓等并發(fā)癥的形成,而舒適放松的心理狀態(tài)對病情恢復有重要作用。訓練方法:患者自然平躺于床上,掌心貼在大腿兩側,輕閉雙目,按照護士指令開始冥想,在冥想中從頭頂至腳底逐步放松。每次訓練30 min,2 次/d。
觀察2組置管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差異;置管完畢即刻和置管后7 d 分別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置管前1 d 和置管后7 d 分別進行焦慮、抑郁情緒評估。焦慮和抑郁情緒分別以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得分越高表明焦慮和抑郁越嚴重;疼痛程度以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AS)進行評估,得分越高表明疼痛越嚴重。
觀察組發(fā)生穿刺點滲血2例,導管堵塞1例,皮膚過敏2例,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為14.29%(5/35);對照組發(fā)生穿刺點滲血2例,導管堵塞1例,導管脫出1例,皮膚過敏1例,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為16.67%(5/30)。2組均未發(fā)生靜脈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組置管前1 d 的SAS、SDS 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置管完畢即刻VAS 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置管后7 d,評分均較置管前或置管完畢時降低,且觀察組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PICC 可減少穿刺頻率,避免對外周靜脈的多次刺激,降低穿刺滲漏和感染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是臨床非常重要的置管方式[6-7]。腫瘤患者多采用手術、放化療等綜合治療,不良反應較為明顯,可加重患者的不適感,易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而患者往往對PICC 的意義并不了解,更易產(chǎn)生緊張、恐懼等心理,影響治療依從性及病情康復?;颊叩男睦頎顩r受病情變化、個人認知、家庭及社會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積極的護理干預和良好的社會支持將有助于患者樹立正確的認知和行為,減輕負性情緒,提高生活質(zhì)量。
表1 2組置管前后SAS、SDS 及VAS 評分變化() 分
表1 2組置管前后SAS、SDS 及VAS 評分變化() 分
與置管前1 d 或置管完畢即刻比較,**P<0.01;與對照組比較,##P<0.01。
錢玉蘭等[8]以認知行為理論為指導,對PICC置管致血栓形成患者實施積極的心理干預和放松訓練,結果表明患者的SDS 和SAS 評分均顯著降低。殷愛云等[9]對消化道腫瘤PICC 置管患者實施個體化護理,結果表明患者負性情緒得到顯著改善。本研究結果表明,置管后7 d,觀察組SAS、SD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與上述報道一致,提示科學、完善的護理措施可幫助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改善生活質(zhì)量。此外,患者由于缺乏醫(yī)學專業(yè)知識,往往認為PICC 置管會產(chǎn)生極大的疼痛,從而加劇緊張心理,而焦慮情緒反過來又會使患者產(chǎn)生更加明顯的疼痛感,兩者相互影響。因此,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在改善患者負性情緒的同時可減輕患者因情緒緊張而產(chǎn)生的疼痛感,本研究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與陸美華等[10]報道一致。
[1]Bourgeois F C,Lamagna P,Chiang V W.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J].Pediatric Emerg Care,2011,27(6):556.
[2]Gong P,Huang X E,Chen C Y,et al.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with ultrasound guidance or conventional methods in cancer patients[J].Asian Pac J Cancer Prev,2012,13(5):1873.
[3]許水蓮.PICC 在腫瘤化療患者中的應用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3):43.
[4]王亞芳,華玲,周英.乳腺癌術后化療行PICC 86例負性情緒調(diào)查及心理干預[J].國際護理雜志,2014,20(24):53.
[5]Zhou K,Li X,Li J,et al.A clinic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music therapy and progressive muscle relaxation training in femal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fter radical mastectomy:Resultson depression,anxiety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J].Eur J Oncol Nurs,2015,19(1):54.
[6]Philpot P,Griffiths V.The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J].Nurs Stand,2003,17(44):39.
[7]宋葵,戴雪松.PICC 在腫瘤患者應用中的護理問題與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8):742.
[8]錢玉蘭,陸勤美,張?zhí)m鳳,等.認知行為干預對PICC 致血栓形成病人負性情緒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4,28(11B):4032.
[9]殷愛云,鄭萍萍.個體化護理對消化道腫瘤PICC 置管術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24):92.
[10]陸美華,黃敏清,方奕,等.認知行為干預對腫瘤PICC置管患者焦慮抑郁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