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會新 尚建華 張慧儒 唐玉分
腰臀比與體重指數(shù)用于2型糖尿病肥胖篩查及評價療效的價值研究
呂會新尚建華張慧儒唐玉分
【關(guān)鍵詞】腰臀比;體重指數(shù);中心型肥胖;糖尿病
項目來源:石家莊市科學技術(shù)研究與發(fā)展指導計劃項目(編號: 141462943)
作者單位: 050011河北省石家莊市第一醫(yī)院
糖尿病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超重與肥胖,有研究顯示,超重與肥胖會影響糖尿病患者的預后[1],傳統(tǒng)的方法采用體質(zhì)指數(shù)評價2型糖尿病患者的超重與肥胖情況,容易忽略一些隱性肥胖患者[2,3]。本研究旨在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營養(yǎng)狀態(tài)評價,觀察腰臀比( WAR)與MI評價糖尿病患者臨床治療的效果,指導臨床工作。
1.1一般資料收集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住院根據(jù)WHO( 1999年)診斷標準確診為2型糖尿病的患者,共300例,其中男146例,女154例;平均年齡( 55.10±10.50)歲;平均糖尿病病史為( 10.21± 2.5)年。
1.2方法
1.2.1人體測量方法及分類標準:測量患者的身高、體重,計算BMI,體重秤選用RGZ-120體重秤。評定標準選用2001年中國肥胖工作組建議的超重與肥胖診斷分割點: 18.5~23.9 kg/m2為體重正常,24.0~27.9 kg/m2為體重超重,≥28 kg/m2為肥胖[4]。測量患者的腰圍與臀圍,計算WHR。腰圍通過測量肋骨下緣至髂前上棘之間中點的徑線得到,臀圍通過測量股骨粗隆水平徑線得到。正常成人男性WHR<0.9,女性<0.85,超過此值為中心型肥胖[5]。
1.2.2預后評定方法:根據(jù)WHR評定結(jié)果,將患者分為正常組與中央型肥胖組,比較2組患者的住院時空腹血糖(采用HITACHI-7180儀器測定)、糖化血紅蛋白(采用DIO-RAD型號D-10TM儀器測定)、平均住院時間情況。
1.3統(tǒng)計學分析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珋x±s表示,采用獨立兩樣本的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營養(yǎng)評價結(jié)果腰臀比與體質(zhì)指數(shù)對中心型肥胖檢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種不同監(jiān)測方法對中心型肥胖檢出率的比較
2.2WHR組生化指標的比較WHR正常組與中心型肥胖組在GLU、HbA1c、住院時間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WHR中正常組與中心型肥胖組在GLu、HbA1c、住院時間比較
據(jù)報道:我國糖尿病人群已達9 240萬,居世界首位。超重與肥胖被認為是糖尿病發(fā)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6],肥胖增加了人群罹患2型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脂肪肝和某些惡性腫瘤的危險性[7,8]。
BMI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標準,但是,它在評價糖尿病患者身體成分是否健康合理上存在著不足。WHR是指反映身體脂肪分布的一個指標,世界衛(wèi)生組織通常用它來衡量人體是肥胖還是健康,保持臀圍和腰圍的適當比例關(guān)系對成年人體質(zhì)和健康及其壽命有著重要意義[9]。
WC(腰圍)和WHR異常反映腹部脂肪堆積。脂肪增多使得脂蛋白脂酶活性下降,這直接導致極低密度脂蛋白分解減少、清除障礙,導致LDL-C合成增多。脂肪增多容易造成胰島素抵抗。本研究是把BMI和
WHR在篩查糖尿病患者中心型肥胖方面作比較,從而為糖尿病患者的全面營養(yǎng)狀況評估提供依據(jù),并對糖尿病患者的營養(yǎng)宣教工作給予提示和支持。結(jié)果顯示: WHR的中心型肥胖率明顯高于BMI的中心型肥胖率,說明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群體體重正常卻存在中心型肥胖。
本研究對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的WHR進行評定,并觀察其治療效果。結(jié)果顯示: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中心型肥胖的平均空腹血糖控制不如WHR正常者穩(wěn)定,糖化血紅蛋白含量偏高,平均住院時間延長。以上研究結(jié)果提示我們在今后針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營養(yǎng)治療中,應該強調(diào)控制WHR,鼓勵患者控制腰圍和臀圍,避免腹型肥胖的產(chǎn)生,改善其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Matafome P,Sena C,Seica R,et al.Methylglyoxal,obesity,and diabetes.Endocrine,2013,43: 472-484.
2Marta A,Ana M,Laura A,et al.Comparison of predicted body fat percentage from anthropometric methods and from impedance in university students.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2004,92: 827-832.
3Sanja M,Marina D,Jelena S,et al.Overweight in trained subjects-are we looking at wrong numbers( Body mass index compared with body fat percentage in estimating overweight in athletes.).Gen.Physiol.Biophys,2009,28: 200-204.
4廖二元主編.內(nèi)分泌代謝病學.第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1452-1452.
5葛可佑.中國營養(yǎng)師培訓教材.第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399.
6Javier GA,Camilo S,Juan C,et al.Body Adiposity and Type 2 Diabetes: Increased Risk With a High Body Fat Percentage Even Having a Normal BMI Obesity,2011,36: 1-6.
7Kentaro Y,Takahisa K,Shigeki O,et al.The Significance of Measuring Body Fat Percentage Determined by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for Detecting Subjec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Circulation Journal 2012,76: 2435-2442.
8遲家敏主編.實用糖尿病學.第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42-42.
9焦廣宇主編.臨床營養(yǎng)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143-143.
·臨床研究·
收稿日期:( 2014-08-03)
通訊作者:尚建華,050011河北省石家莊市第一醫(yī)院; E-mail: shangjianhua2011@163.com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5.04.041
【中圖分類號】R 587.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386( 2015) 04-05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