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巍,康榮秋
(1.遼寧省鞍山水文局,遼寧 鞍山 114002;2.鞍山市河道管理處,遼寧 鞍山 114000)
2012年8月3 —4日,受10號臺風“達維”影響,遼寧省普降大雨,局部地區(qū)降暴雨、特大暴雨。海城河流域出現強降雨天氣過程,海城水文站發(fā)生有水文觀測資料以來最大規(guī)模暴雨洪水。海城水文站實測最大洪峰流量為3230 m3/s,洪峰水位為25.03 m,為有水文觀測記錄以來第一位洪水。
海城市東部山區(qū)為遼寧省山洪災害多發(fā)區(qū),歷史上山洪、泥石流災害頻發(fā)。通過對海城河流域暴雨特性、洪水特性分析,得出暴雨洪水形成的規(guī)律和特點,對研究流域洪水預報和服務防汛減災工作尤為重要。
海城河為太子河下游左側最大支流,發(fā)源于海城市孤山鎮(zhèn)瓦子溝村響水溝,朝西北流向,在海城市牛莊鎮(zhèn)西小村注入太子河。河道全長90.8 km,流域面積1310 km2,河道平均比降0.201%。海城水文站是海城河上的主要控制站。海城水文站以上為低山丘陵區(qū),河長56 km,流域面積為1000 km2。海城河流域總的地勢是東南高西北低,自東南向西北傾斜。歷史上該地區(qū)水旱災害頻繁,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大興水利建設,災害明顯減少。海城水文站以上有?、裥退畮?座,?、蛐退畮?座。這些水庫多建在低山上緣,總積水面積57.5 km2,采取秋蓄春放汛期調節(jié)洪水等運用方式。同時在山間溝谷上修筑了多處谷坊、塘壩。
海城河流域地處遼東山地和丘陵的過渡帶,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qū),一年四季受季風支配,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海城地區(qū)受特定地理位置及季風氣候影響,降水量四季變化明顯,年內分配很不均勻。根據海城水文站資料統(tǒng)計,海城站多年平均降水量734.8 mm,最大年降水量1082 mm,最小年降水量455.8 mm;降水量年內分配不均,汛期 6—9月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量的60%~80%,7,8兩個月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量的50%~60%左右。產生暴雨的天氣系統(tǒng)主要有:臺風,高空槽,低壓冷鋒,華北氣旋等,特大暴雨往往由多種天氣系統(tǒng)配合形成。短期大量集中降雨是造成洪水的主要原因,一般一次天氣過程造成的暴雨歷時較短且主要集中于1 d時間內,致使較大洪水過程多呈單峰形。
流域產流屬蓄滿產流,徑流量中主要成分為地表徑流,其次是壤中流和地下徑流,且地下徑流的比例較小。漲峰歷時一般為6~9 h左右,落洪歷時較漲峰歷時要長。地下徑流消退緩慢,且所占比例小,枯水期的流量為1.0 m3/s左右。海城水文站以上流域建有國家級雨量報汛站6處。近年來,海城河流域上游建有多處遙測雨量站和遙測水位站。
2012年8月3日—4日,引發(fā)遼寧省大范圍暴雨洪水的天氣原因是受10號臺風影響,”于8月2日21:30后在江蘇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 12級,達 35 m/s,最低氣壓97500 Pa,3日1時減弱為強熱帶風暴,9時減弱為熱帶風暴,4日1時進入渤海灣?!斑_維”高緯度生成并西行進入黃海登陸我國,這在歷史上是非常少見的。同時,該臺風登陸時保持臺風強度,也是1949年以來登陸長江以北的最強臺風。
受“達維”外圍云系影響,8月3日0時至4日17時,遼寧省出現區(qū)域性暴雨到大暴雨天氣。全省平均降雨量103 mm,最大點降雨量李家堡子站511 mm。受其影響海城地區(qū)出現暴雨及大暴雨天氣,海城河流域降雨于8月3日4時開始,4日17時基本結束。最強降雨時段發(fā)生在4日4—7時。海城水文站以上流域平均降水量為256.8 mm,流域平均1 h降雨量為45.1 mm,2 h降雨量為76.9 mm ,3 h降雨量為90.2 mm,24 h降雨量為229.7 mm,此次最大點降雨量為孤山子站323.7 mm。海城站以上流域各站時段最大降雨量及流域平均降雨量統(tǒng)計見表1。
表1 海城水文站2012年“8·4”最大時段降雨量統(tǒng)計表mm
1)范圍廣,總量大。降雨覆蓋遼寧省全境,雨量100 mm以上籠罩面積6.7×104km2,占全省總面積的45.5%。海城水文站以上海城河流域平均降水量256.8 mm,場次最大點降雨量為孤山子站323.7 mm,場次最小點降雨量為海城站186.7 mm。
2)歷時長,強度大。海城河流域此次降雨主要發(fā)生在8月3日4:00至4日17:00,降雨歷時為37 h。最大1 h點降雨量為八岔溝站68.4 mm,最大3 h點降雨量為孤山子站143.2 mm,最大6 h點降雨量為孤山子站180.3 mm,最大24 h點降雨量為孤山子站297.3 mm,場次最大點降雨量為孤山子站323.7 mm。
3)分布不均。海城河流域上游東部山區(qū)降雨量偏大,下游海城站附近雨量偏小。最大站降雨量與最小站降雨量相差近140 mm。
4)暴雨中心移動路徑從上游向下游移動。流域最上游孤山子站最大降雨量時段發(fā)生在4日3:00至5:00,八岔溝和接文最大降雨量時段發(fā)生在4:00 至 6:00,中游牌樓站發(fā)生在 5:00 至 6:00,下游英房站發(fā)生在6:00至7:00,最下游海城站降雨時間最晚,且最大降雨時段不明顯。
受強降雨影響,海城水文站水位8月3日凌晨開始起漲,8月2日20:00,水位 16.76 m,流量1.87 m3/s,8 月 3 日 7:15,水位 17.11 m,流量 11.5 m3/s,至8月4日10:20出現洪峰,洪峰水位25.03 m,洪峰流量3230 m3/s。之后,水位逐步回落。8月4日20:00,水位回落至20.76 m,流量為1000 m3/s。8月8日2:00,水位回落至 17.49 m,流量回落到100以下為99.8 m3/s。
此次洪水過程,水位最大變幅為8.27 m,最大流速4.40 m/s,最大含沙量47300 g/m3,洪水總量2.04×108m3,徑流系數0.81。流域前期土壤蓄水量8月3日8:00 Pa=51.6 mm。
海城水文站此次洪水洪峰流量過程見圖1。
海城水文站“8·4”暴雨洪水最大洪峰流量為3230 m3/s,為有水文觀測記錄以來第一位洪水。經過分析計算,其重現期為超20年一遇洪水標準,為大洪水。
圖1 海城水文站2012年“8·4”洪水洪峰流量過程線
1)流域前期影響雨量較小。根據海城河流域洪水預報方案,海城河流域蓄水容量Wm為110 mm,其中,上層蓄水容量Wm上為20 mm,下層蓄水容量Wm下為90 mm。洪水前期土壤含水量為51.6 mm,不到流域蓄水容量的一半。
2)水位變幅大。最大變幅為8.27 m,水位從16.76 m上漲到25.03 m。
3)洪峰流量大。海城水文站洪峰流量為3230 m3/s,為有水文觀測記錄以來第一位,為大洪水。
4)洪水總量大。海城水文站最大1 d洪量1.33×108m3,最大 3 d 洪量 1.76×108m3。
5)洪水漲洪歷時接近正常值。根據海城河流域洪水預報方案,洪水漲洪歷時一般為6~9 h,洪水從明顯起漲4日0:50到洪峰出現時間10:20,漲洪時間為9.5 h,接近流域漲洪正常值。
1)近年來,由于受全球氣候變暖等天氣系統(tǒng)影響,全國各地出現極端天氣現象有增多的趨勢。海城河流域2012年“8·4”暴雨洪水就是受強臺風特殊天氣條件影響造成的。此次暴雨降雨強度大、洪水洪峰流量大,洪水總量多,成為海城河流域有觀測記錄以來第一位洪水。
2)海城河流域上游建有多處遙測雨量站和遙測水位站,使流域內雨、水情信息得到了及時的監(jiān)控。本次洪水由于及時掌握了雨、水情信息,極大地縮短了洪水遇見期,給領導決策提供了寶貴的時間,使上游危險區(qū)域內人員得到了及時的撤離。
3)為防范極端天氣引發(fā)的洪水災害,在加強工程防御措施建設的同時,應進一步加強非工程防御措施的建設。加強洪水預報、預警機制建設,完善應急預案并認真貫徹實施。同時,應加強流域綜合治理,增加流域植被,減少水土流失,保障洪水安全下泄。
[1]遼寧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2012遼寧省雨情水情[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