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
(江海職業(yè)技術學院)
淺談國內環(huán)境下的日語聽說教學
陳健
(江海職業(yè)技術學院)
日語五大能力要求為聽、說、讀、寫、譯。其中以聽、說這兩大能力尤為被工作崗位所青睞,有極大的社會實用性。但這兩大能力的培養(yǎng)在國內教學環(huán)境中又是教學的難點與軟肋,在教改中,如何找到迅速提高學生這兩方面能力的方法,成為目前日語教學研究中的熱點話題。
日語;聽力;口語;教學
日語學習者學習日語一般都會有兩個目的:其一是能用日語與日本人交流,找一份與日語相關的工作,其二是通過日語學習相關的內容,為自己的進一步深造做打算。日語對學生而言,最關心的就是就業(yè)問題。而根據(jù)日語人才市場調研,用人單位一直都很青睞日語聽、說能力強,交際能力強的學生。這就意味著學生要想順利就業(yè),就必須在聽說能力上下工夫,對于我們日語教學工作者而言,勢必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教改的重心也必須調整到如何在國內環(huán)境下提升學生的聽、說能力上來。
1.學情分析
學習日語的學生很多是出于對日本動漫的愛好,對語言學習的難度預估不足,對日本文化的深層次理解不夠,對中日思維方式的差異缺乏認識。加之日語學習一般是進入大學后才開始,基本都是零起點,導致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程度僅停留在認識的層面上,對一些日本特有的詞匯和語言現(xiàn)象缺乏深入領會,導致在聽、說的時候造成認知障礙,延緩反應時間,使交流出現(xiàn)不暢的現(xiàn)象。
2.課時分配
大部分學校的日語課程安排都比較重視日語精讀課,這一點從課時的安排上就可以看出,很多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日語聽說課往往也就安排2~4節(jié)課。教師與學生把更多的時間放在了日語精讀課程上,對聽、說課程重視度不夠。并且對于如何利用課外時間來進行聽說教學亦重視不夠。
3.課程安排
在教學課程的安排上,部分學校將日語聽、說能力人為地分割成日語聽力課程與日語會話課程。雖然強調了專項能力的訓練,卻忽視了聽、說能力的融合。其實聽、說不分家,有沒有聽懂,可以讓學生通過說來檢驗,如何去說,可以讓學生通過聽去模仿。
4.外教安排
很多高職院校的聽、說課都是聘請外教來上的,這對學生切身體會日語是有很大好處的,但也產生了一些問題。譬如,很多日教不會中文,且大部分外教非教師出身,對于部分語言現(xiàn)象不能很好地向學生說明,致使部分學生在上聽說課的時候一頭霧水,甚至產生了錯誤的理解。
5.教學設計
部分教師不重視聽說教學的設計過程,往往采用“播放錄音,讓學生報答案,教師講解錄音內容,再次播放錄音”。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被動的接受者和知識的被灌輸對象。聽力材料的時間安排都為教師所掌控,師生間的互動流于形式,同時會讓學生產生較大的精神壓力,影響了學生的聽說興趣。
6.教學器材
隨著電腦的普及,多媒體教學成為常態(tài),但也產生了一些弊端。如部分教師大量地播放視頻材料來填充教學時間。一旦電腦出了問題或U盤出了問題就不知所措,缺乏應對預案。
日語作為一門語言,是我們與日本人交流的重要手段與工具。語言最本質的功能就是交際功能。我們日語聽、說的教學目的是通過聽、說、讀、寫、譯的訓練,使學生掌握日語基本知識和獲得運用日語開展交際的能力。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是通過語言訓練獲得的,而不是教師作為理論教給學生的。所以,我們在日常的教學中不能一味就單詞的意思和語法現(xiàn)象開展教學。學生運用語言的交際能力根本上也依賴聽、說、讀、寫、譯等語言實踐的培養(yǎng)。因此,語言實踐才是課堂教學的重點。因此沒有語言交際的實踐活動,就不能培養(yǎng)學生運用日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沒有符合學生實際狀況的聽、說實訓,就不算是成功的聽說教學。
據(jù)此,我的日語聽說教學改革思路是:
(1)思想上擺正學生與教師的位置,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聽說的積極主動性。
(2)教學設計上強調“聽說領先、學生參與,講解輔助、知識配合”。
(3)教學內容上要貼近學生的興趣,貼近生活,貼近就業(yè)。
(4)教學實施上不僅讓學生聽懂,還培養(yǎng)聽的技巧。同時圍繞所聽設問求答,開展討論等。
(5)重視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兩條線。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而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對教學質量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因此,教學改革首先從教師身上開刀。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素質,一是要保證教育理念的先進性,符合時代的發(fā)展。二是要保持良好的教學水平,較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這就需要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此外教師也應該保持與社會的聯(lián)系,積極去相關企業(yè)鍛煉,而不是總待在象牙塔內。對于學生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主動性,一直是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我認為要想激發(fā)學生聽、說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性,就要注意學情分析、教學設計、教學內容與教學評價等方面的內容。
學習日語的學生,部分是出于喜歡日本動漫文化,部分是出于欽佩日本的科技實力,部分是因為所居住的城市日企較多,或有親眷在日本,想赴日發(fā)展。那么就可以因勢利導,在教學的過程中涉及相關內容,從正面進行強化。
外語的本質職能在于交際,外語能力水平提高的根本手段在于實踐。所以在聽說教學設計當中,我覺得應該把聽、說的實踐教學放在首要位置。其實日語聽說本身也就是實踐,日語聽說教學的實際意義就在于如何讓學生聽得懂、說得出,實現(xiàn)信息輸入與信息輸出的自由化。在具體的教學中,我認為聽說教學既要注意與其他課程特別是與日語精讀課程的配合,又要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所以,教學內容的選擇就顯得很重要,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我堅持聽說教學的內容貼合學生現(xiàn)有的水平,與生活相聯(lián)系,與未來的就業(yè)方向相聯(lián)系。要做到貼合學生現(xiàn)有的水平,平時就要注意日語專業(yè)各門課程的銜接與聯(lián)系。要做到與生活相聯(lián)系,就需要將教學內容分成一個個與生活相聯(lián)系的由淺入深的模塊。與未來的就業(yè)相聯(lián)系,就是適當進階到職場日語聽、說,商務日語聽、說,旅游日語聽、說等方面的內容。此外,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劑學習情緒,也需適當補充動漫日語聽說和日本影視作品賞析的內容。同時,出于學生考級的需要,教學當中也應有歷年聽力真題的內容。
在教學設計方面,首先利用多媒體的技術優(yōu)勢,從視、聽兩方面給學生接受日語信息創(chuàng)設出一個比較直觀、真實的情境,讓他們利用現(xiàn)有語言知識對語音知識進行分析,在內部實現(xiàn)音、形、意的統(tǒng)一,通過相對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進行豐富多彩的各種語言表演以及語言的靈活運用,也能較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為他們創(chuàng)造出各種參與日語語言交際的機會,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運用能力,進而提高他們的日語聽說能力。
其次,進行必要知識的儲備,就聽、說內容介紹相關背景知識及相關常用詞匯。這既是一種知識的儲備,也是聽、說實踐中檢驗的標準之一。如,聽、說就醫(yī)問藥的內容,事先學習一些常見疾病及疾病的癥狀表達方式,然后針對所學內容聽醫(yī)患的對話,針對內容向學生設問求答,并要求學生利用所聽內容模擬醫(yī)患對話。對于知識的儲備,我將其分成兩塊:一塊是課堂內的知識儲備,這部分是有針對性的專項知識儲備,如,與時間相關,與蔬菜水果相關,與物體形狀描述相關等。另一塊是課堂外的知識儲備,這部分我們不對學生限制,要求學生盡可能多地儲備日語知識,如安排學生讀相關日本文學作品、日本知識讀本,讓學生自編日文報刊《櫻花號》,報刊分三部分:一是日本時政要聞,讓學生從相關網(wǎng)站收集;二是日本文學、影視、動漫、科技及人物介紹;三是每日一詞和語法辨析。其中的內容完全讓學生自己收集、編排。
再次,聽、說與技巧講解相結合。學生在聽、說的時候,聽、說的能力往往落后于所掌握的日語知識水平,明明才學過的知識、背過的東西,在聽、說實踐的時候就是聽不懂、說不出。這實際上是學生對于信息的分析處理能力出了問題,需要從心理和聽力技巧兩方面進行指導:一方面需要從心理上消除學生的緊張情緒,營造輕松快樂的氛圍,培養(yǎng)學生集中精力。另一方面從技巧上加以指導,要求學生整體地去理解所聽到的內容,通過對上下文的理解,就算沒能理解部分內容,也能利用已知信息進行推測。另外要培養(yǎng)學生聽、說關鍵詞的能力,就算不能全面聽懂說出,也能利用關鍵詞或關鍵性的語句進行交流,達到基本的意思疏通。
聽、說課,絕不能僅僅局限于聽、說。學習語言的人都知道一句話,學習外語,最好的方法就是將其放到相應的環(huán)境中去,正如學習游泳的方法就是將學習者放到泳池里一樣。國內的語言教學,最難的就是全方位的語言環(huán)境,而語言最需要的就是語言環(huán)境,這就需要我們在創(chuàng)造語言環(huán)境上下工夫,但營造語言環(huán)境的主體應是學生自己。教師如何引導學生營造聽、說的語言環(huán)境呢?我認為最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將語言環(huán)境的營造納入教學評價當中。如讓學生平時利用網(wǎng)絡看動漫、日劇,并將其中遇到的新單詞或句子加以收集并記載在本上,教師定期檢查。在征得外教同意的基礎上,安排學生與外教交流,照顧外教的生活,陪同購物、辦事等,并將外教的反饋意見作為對學生的評價內容之一。此外,日語角活動,演講比賽,與留學生交流情況,寒暑假實習情況等都納入日語聽說課的教學評價當中,以該方面的評價來促進學生更多地接觸日語、使用日語。
日語聽說教學過程應是學習者積極參與實踐的過程,聽、說能力的提高取決于學生是否能夠根據(jù)自己的具體情況去構建一個適合自己的語言環(huán)境,并在該環(huán)境中積極地開展聽、說實踐,而非學生被動地接受語言知識的多少。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認識到聽、說能力的提高比基本語言知識的掌握要困難得多。因此,要提高學生的日語聽、說能力,除了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配合科學的教學設計之外,更應該在教學中促成學生自我學習意識的覺醒,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個人潛能,實現(xiàn)自我教育、自我實踐、自我提升。語言是學會的,而非教會的。
我們提出要不斷加強日語聽說能力,同時亦不能忽視弱化學生讀、寫、譯能力的培養(yǎng)。要把聽、說、讀、寫、譯有機地結合起來,各門課程相互支持配合,使學生能夠全方位地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努力將學生培養(yǎng)成具備聽、說、讀、寫、譯能力的交際型人才。
[1]張愛.日語聽說技能培養(yǎng)的實證研究[J].日語學習與研究,2010.
[2]楊慶敏.日語聽說課教學中日本文化的導入[J].語言與文化研究,2014.
[3]崔英春.如何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日語聽說能力[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
·編輯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