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廣播電視臺 黑龍江 150036)
“在某種意義上說,媒體文化又是當今的主導文化,更有甚者,傳媒文化已經成為了社會化的主導力量。在電視、報紙、廣播、網絡等新舊媒體激烈對抗、迅猛發(fā)展的今天,媒介本身已然成為人類最為依賴的傳播交流工具及最為迅捷的信息獲取平臺。
2008年初,一場名為“艷照門”的色情風暴以摧枯拉朽之勢席卷了兩岸三地,并迅速躥升為當時網絡上最為火爆的話題之一。
自艷照流傳伊始,香港的娛樂圈和中國大陸的網絡世界便因為陳冠希和女星們的艷照而處于一種“非常狀態(tài)”之中。電視、廣播、網絡、雜志、報紙等媒介皆將其視若瑰寶,將照片打上馬賽克之后大肆宣傳。致使“艷照門”的新聞性超越了其情色本質。
電影《古惑仔》系列由香港漫畫改編而來,雖陸續(xù)拍攝推出,但熱度始終不減,《古惑仔》系列無論是在港臺還是大陸都有著龐大的觀眾群。許多青少年觀眾因為對影片的迷戀以及對于“古惑仔”血雨腥風、義薄云天的“江湖生活”的迷戀而走上了犯罪道路。
“芙蓉姐姐”擅以絕對的“自信”和驕傲”以及“S”型的身材和“曼妙”的舞姿展現(xiàn)真實的自己,她的“獨特和執(zhí)著”以及諸多熱辣言行,在網絡世界引起了巨大轟動。羅玉鳳更是以“雷人”言論在網絡上走紅,被人稱為“鳳姐”。
傳媒文化負面效應,是一個現(xiàn)象,同樣也是一個過程。媒介作為信息的搜集者和加工者,只是這一過程的發(fā)起者,而在認知和實踐層面上,也就是說,在負面效應的形成層面上,媒介管理部門以及受眾本身,也是負有一定責任的。
首先,不良信息的傳播觸發(fā)犯罪行為的產生;其次,傳媒文化帶來大眾文化的流俗和低質;另外,傳媒文化滋長了大眾獨立思考的惰性,也造成受眾對傳媒虛擬世界的依賴。
傳媒文化雖然產生了一定的負面效應,對社會的發(fā)展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和消極的阻礙,但它的積極作用仍是遠遠多于消極作用的,我們應該更加樂觀、積極地去尋求避免傳媒文化帶來負面效應的方法,使媒介更好地服務世界、服務社會、服務人類、服務未來。
政府作為國家經濟、社會、文化等事業(yè)的宏觀調控者,對媒體的工作進行監(jiān)督和指導是義不容辭的。新聞主管部門應盡快完善相關制度規(guī)定,對于發(fā)布不良信息,造成較壞社會影響的個人和單位,不僅要給予嚴肅的紀律處分,更要實行經濟處罰,如果新聞嚴重失實造成很壞的社會影響還要追究相關方的法律責任。
對于我國媒介和媒介從業(yè)人員而言,自我自律意識的提高還只停留在呼吁的層面上,這需要媒介大環(huán)境的徹底改變,以及媒介與商業(yè)之間關系的逐漸平衡為前提,才能得以實現(xiàn)。
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媒介負面效應是不會被完全消失的,隨著時代的進步,它會不斷地向人們提出新的挑戰(zhàn),我們只有清醒地去分析人類自身在傳媒文化所帶來的負面效應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對自身的行為加以限制,才能使得傳媒以及傳媒文化更好地為人類社會服務。
[1]道格拉斯·凱爾納.媒體文化——介于現(xiàn)代與后現(xiàn)代之間的文化研究、認同性與政治[M].商務印書館,2004
[2]金民卿.大眾文化論——當代中國大眾文化分析[M].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2
[3]阿蘭·斯威伍德.大眾文化的神化[M].三聯(lián)書店,2003
[4]黃會林.中國當代大眾文化研究[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2)
[5]于德山.當代媒介文化[M].新華出版社,2005(4)
[6]洪念德.媒介文化效應分析[J].北方論叢,2005(6)
[7]陳衛(wèi)星.在媒介文化之外,或在其中[J].中國審計,2003(22)
[8]張國良.新聞媒介與社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9]何國平.尹美林.媒介文化自律論[J].新聞知識,2002(5)
[10]王立紅.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矛盾探源[J].北方論叢,2005(6)
[11]陳默.媒介文化重構人類生存新環(huán)境[J].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05(1)
[12]王岳川.當代傳媒中的網絡文化與電視批評[J].北方論叢,2004(5)
[13]張燕菊.大眾文化的更新與傳媒責任[J].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1)